陰間送禮送給誰?——讀《捫虱談鬼錄》(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鬼吃飯的問題解決了,那麼就不得不說到香火這事兒,那就不能不提到陰間的用錢問題了。

每年清明節,中元節,俗稱七月半鬼節,那是家家戶戶燒紙忙。

去陵園的路上,小攤小販的推車上,各色各樣的冥幣,上至古代的金元寶,下至現代的人民幣美元英鎊歐元,面值一百一萬十萬百萬,應有盡有。

整個上墳活動中,占據時間最長,最隆重的,也就是燒紙錢。

你有沒有羨慕咱們的祖先,他們個個腰纏萬貫,隨便掏張票子都是十萬百萬的,這得怎麼用才能用完呢?而且,最重要的是,冥界又不像咱們這邊有各種紙醉金迷的消費場所,吃飯都是靠陽間供奉。

那他們揣著大把的鈔票幹嘛呢?難不成來人間做天使投資人?

《捫虱談鬼錄》里說,冥界雖然沒什麼可買的,但是用錢的地方其實比人間更多,開銷也更大。

幹啥呢?送禮! 送給誰?官府。

從芝麻綠豆的小鬼差到陰曹地府的閻王爺,那真叫上上下下都要打點到。

據說,這人一死,亡魂一上路,鬼衙役就要「利是」,廣東人叫利是,北方人叫紅包,就錢嘛,要錢就要錢嘛,還要冠名堂皇地管這個叫「功德錢」,說得好像收了你的錢是替你積攢功德一樣,你說這那邊的世界,真是沒有王法就是王法。

鬼差要利是,這還只是開篇兒。

據袁枚的《子不語》里說,亡魂上路後,「關津橋樑,是處有神,非錢不得輒過。

」啥意思呢?過關卡要錢,過橋要錢,而且,沿途的鬼乞丐、鬼地痞、車匪路霸之流,個個都得拿錢打發。

這還沒完。

用錢的大頭還在後面。

按照佛家的說法,冥界就是監獄加公堂,就是亡魂到了冥界後,都要到地府公堂過審,過堂、審訊、判決,直接關係靈魂發落去何處,是被打入十八層地獄呢,還是讓你轉世投胎到富貴人家,就看你銀子使得夠不夠到位了。

古語有云,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

這話你可別不聽,那陽間的包公,在人間是兩袖清風,但冥界的公檢法卻不是吃素的,連包公到了地獄都得入鄉隨俗變成巨貪。

吃了原告吃被告,任你金山銀山也不夠去地府花銷一番的。

常言道,有錢能使鬼推磨。

哎,陰間辦事,只認錢,處處要錢開路,對於富貴鬼,估計也只能換個基本平安,對窮鬼來說,豈不是生前窮賤,死後無錢買通鬼神,三生三世都要窮窮窮麼?

聽到這,你可能也發現了,這鬼的用錢問題,程序上有bug啊!陰間又沒有商場啊超市什麼的,錢在鬼手裡只是用來賄賂鬼差鬼官的。

可是,明目張胆受賄,身家千千萬萬億的冥界官僚們,要那麼多錢幹嘛呢?難不成那裡有專供官員休閒娛樂的什麼天上人間啊紅樓的什麼?

但是,翻遍古書也沒聽說有這回事,那難道又是說,這陰間的官兒,和人間的貪官一樣,蠢到眼裡只有錢是個好東西,爹親娘親都不如銀子親,有用沒用也要往家裡屯?這個真得問問古人在設計鬼的世界時候,為啥留個大問號。

所以,那些冥幣的面額都嚇死人。

鬧了半天,這陰間是花錢如山倒,幸虧燒的是紙錢,造價低,要是給金屬錢幣,這祖宗真是供不起。


祭祀鬼神,自春秋戰國以來就有,但那時候沒有造紙術,而且,也不是有了造紙術就能燒紙錢,那紙多金貴,不是達官貴人誰用得起?

那沒有紙錢之前,是不是祭祀鬼神就不用給錢呢?也不是。

《捫虱談鬼錄》這書里說,紙錢出現之前,喪葬送死,花的都是人間的真錢。

所以後世的考古發現,哪些唐代太子墓公主墳的,一堆銅錢啊珠寶什麼的陪葬品。

而普通人家頂多放三五枚銅錢,再放幾個罈罈罐罐。

只有豪富之家才有本錢一次性孝敬亡魂大把真錢,方便他去那邊疏通關係。

據說,燒紙錢取代墳墓里放銅錢,跟後來儒家的孝道文化有關。

人間逢年過節,但凡手裡有幾吊錢的,總要趁各種「大甩賣」採辦些東西,這光顧著給自己買也不成,想想過世的祖宗,心裡也不落忍,可墳墓也不是錢箱衣櫃,哪能開開關關隨時塞幾個銅板進去呢?這不孝敬哪成呢?你看古人怎麼說孝道的: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你能眼瞅著在那個世界的列祖列宗沒吃的沒銀子花嗎?所以,也不知哪個大咖,腦洞大開,說銅錢能不能順利抵達列祖列宗手裡還不一定呢,只有焚燒的紙錢才能化為屢屢青煙抵達冥界。


這可真是個三全其美的法子。

一來,活人不用拿真金白銀孝敬亡魂;二來,以前孝敬不起的普通人家,這下也能大把燒紙錢給祖宗了;三來,我猜,這墳墓里沒有真錢,也不用擔心祖墳被盜墓賊惦記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冥界的入口在哪裡?活人怎樣才能進入陰間?

我們對於冥界的印象就是從文字中得知,誰也沒有真正的見識過冥界到底是什麼樣的,而「冥界」這個詞,源於道教,天地有陰就有陽,人死後,會經過重重關卡,到達冥界。當然了,冥界只有死人才能進得去,那麼你知...

為何給亡人燒紙錢,燒紙錢有什麼忌諱?

紙錢,俗稱燒紙錢,又稱金銀紙、金元寶、冥幣等。人們相信,紙錢就是死者另一個世界的錢,多燒一些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裡才會有錢用。一般是將白紙剪成銅錢的形狀,屆時或拋撒於野外墓地,或焚化給死者,民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