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國三大鬼節的傳說故事,關於君臣、民生、親情的傳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再過一天,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只是一個節氣,紀念祖先的傳統是根據寒食節而來的。

我國有三個節日是與祭祀有關的 ,分別是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被稱為三大鬼節。

中元節在民間人們都習慣叫「七月十五」,寒衣節叫「十月一」,這三個節日的背後,都有一個或者幾個故事傳說。

關於清明節:

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

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時候,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十九年後,重耳做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

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

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說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 ,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

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背著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見狀,慟哭。

裝殮時,從樹洞裡發現一血書,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

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關於中元節(七月十五):

傳說很早很早以前,地宮大赦,每逢農曆七月初一,掌管地獄的閻羅王便打開鬼門,放出一批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讓他們來到陽間享用人們的供奉,直到七月的最後一天關鬼門為止。

這一年的七月,閻王照例打開鬼門,那些孤魂野鬼,爭先恐後湧出鬼門關,到人間爭搶那後人們為先人供奉的祭品。

孤魂野鬼大多晝伏夜出,在陽間橫衝直撞,一到夜晚,弄得人間是人心惶惶,雞犬不寧。

膽小的鬼,搶不到供品也就罷了;識趣的鬼,得到一點便知足了;唯有少數膽大妄為的鬼,貪念不休,強取豪奪。

這樣一來,那些有供奉的鬼不堪忍受,但又毫無辦法,只得一次又一次向活著的親人索取更多的供品,如果不這樣的話,活著的親人便小災大難不斷。

遇此情況,人們叫苦不迭,無法安生。

正當陽間的人們一籌莫展之時,農曆七月十三這一天,不知從哪兒來了一位高僧。

高僧以化緣為由遍遊人間,其實是佛祖派下來巡訪並做法的。

這位高僧不是別人,正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連

說起這位高僧,還有一段小插曲。

目連之母在世時貪念不止,死後被打入餓鬼道中,目連念母養育之恩,憑自己的神力化為食物,其母見到,唯恐被別的鬼搶去,一下子吞入口中,哪知這食物又變成了熊熊的烈火,其母痛苦不堪。

目連雖有神力也救不了做鬼的母親,只得求救於佛,佛為目連之母念《盂蘭盆經》,並囑咐目連在七月十五這一天為其母做盂蘭盆會。

所以七月十五這一天,在我國許多地方又有做盂蘭盆會的習俗,用以寄託對考妣的思念。

目連念佛祖救母之恩,決定每年七月十三至十五這三天遍遊人間,為黎民百姓解難。

求得佛祖的恩准後,目連來到人間。

目連高僧剛到凡間,便聽人們訴說原委,目連早已深知其緣故,於七月十五這一天做了一場盂蘭盆會。

做過法事之後,目連高僧又告訴人們,給陰界之鬼的供品都是一些吃的東西,只能解一時之飢,而且極易被他鬼掠走。

高僧告訴大家,在擺設供品的同時,還應該給鬼們送去一些冥幣,以解鬼們後顧之憂,據說陰間也有所謂的貿易。

高僧還囑咐人們,給自己死去的親友送冥幣時,別忘了給那些孤魂野鬼也送上一份。

接著,目連高僧又告訴人們印製冥幣和送冥幣的方法(現在流傳於民間的燒紙錢,就是送冥幣)。

送冥幣的人,將疊好的一沓紙錢用白紙包成錢包(也叫錢袱),錢包上面要寫上死者的姓名和送錢人的姓名,還要在錢包的封口處寫上一個大大的「封」字,據說,這樣既可以讓收錢之鬼收到自己應得的一份,又可以防止錢被別的鬼搶去。

包好錢包後,在野外選一地址,擺上供品,開始焚香化錢(即燒紙錢)。

送錢的人嘴裡念念有詞,或心裡默默祈禱,說些叫死者快收錢並祈求保佑後人之類的話。

自從目連高僧做法以後,每年七月十五,凡間都有做盆會和燒紙錢的活動,開始幾年還真管用,陰陽兩界相安無事。

然而幾年之後,情況越變越壞,不僅那些孤魂野鬼,就連少數陽間有後的小鬼也出來禍害人間。

他們不僅搶奪供品和紙錢,而且還有屢屢敲詐凡人的惡行,搞得人間災難並發,瘟疫橫行,黎民百姓苦不堪言。

人們盼望目連高僧再次現身於世。

當時有人聽說,在陰間,有一位專門打惡鬼的神叫鍾馗,若能把鍾馗請來,這些惡鬼也就有治了。

可是,鍾馗是仙界之神,我們是凡間肉體,怎能請得動他?又有人說了,只要請來鍾馗神像,他就會隨之而來的。

於是,又到了七月十五,人們在舉行祭祀活動時,還真請來了鍾馗的神像,只見畫面上的鐘馗豹頭環眼,鐵面虬髯,相貌奇異,殺氣騰騰。

鍾馗原本凡人,不僅才華橫溢,滿腹經綸,而且正氣浩然,剛直不阿;死後更是疾惡如仇,好打不平。

傳說他因託夢驅鬼為唐明皇治病有功,被封為「賜福鎮宅聖君」,自此人間遍掛鐘馗神像,以祈求平安。

人們在鍾馗神像前焚香燒紙,磕頭請神,鍾馗真身還真的從畫中下來了,不過,這情景只有受過戒的高僧和老道才看得見。

鍾馗返回人間之後,捉到許多為非作歹的鬼,將它們的頭擰了下來吃了,自此,那些為非作歹的鬼們都伏法了。

鍾馗離開凡間時留下了六個字:「要鎮鬼,吃鬼頭。

凡間的人怎能吃鬼頭?後來有高人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想到一種辦法,就是將各種麵粉製成所謂鬼頭的形狀,然後蒸著吃或煮著吃,而且還要邊吃邊說:「吃鬼頭,吃鬼頭……」這樣,還真的將那些惡鬼給鎮住了。

千百年來,有關七月半的傳說和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做盂蘭盆會、擺供品、燒紙錢的習俗仍然保留至今。

吃「鬼頭」也照樣進行著,不過只是流於形式,很少有人知曉其中的來由,「鬼頭」的樣子也簡化成了拳頭般大小的包餡糰子。

這便是關於七月十五的故事。

關於寒衣節(十月一):

孟姜女千里送寒衣

相傳,秦時江南松江府孟、姜兩家,種葫蘆而得女,取名孟姜女,配夫范杞良。

後來,杞良被抓去修筑北疆長城,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尋到長城腳下,不想丈夫已死,被埋築城牆裡。

孟姜女悲憤交加,向長城晝夜痛哭,終於感天動地,哭倒長城,露出丈夫屍骨。

千百年來,這段忠貞愛情故事廣為流傳。

孟姜女哭倒長城八百里後,與秦始皇面對面地抗爭,為夫報仇、替己出氣,最後懷抱丈夫遺骨,縱身跳海殉夫。

就在跳海的剎那,海上波濤澎湃,緩緩拱起兩方礁石。

據說海上姜女墳,海潮再大也不曾沒頂。

由於孟姜女千里尋夫送寒衣的故事,長城內外便將農曆十月初一這天,稱作「寒衣節」。

「十月初一燒寒衣」,早已成為北方憑弔已故親人的風俗。

商人促銷伎倆

據說,這個精明的商人生逢東漢,乃是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的大嫂。

這位大嫂芳名慧娘,她見蔡倫造紙有利可圖,就鼓動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學造紙。

蔡莫是個急性子,工夫還沒學到家,就張羅著開了家造紙店,結果造出來的紙質量低劣,乏人問津,夫妻倆只好對著一屋子的廢紙發愁。

眼見就得關門大吉了,慧娘靈機一動,想出了個鬼主意。

一天深夜,驚天動地的鬼哭聲衝出了蔡家大院。

鄰居們嚇得不輕,次日一早,趕緊跑過來探問究竟,這才知道慧娘昨晚暴病身亡。

只見當屋一口棺材,蔡莫一邊哭訴,一邊燒紙。

燒著燒著,棺材裡忽然傳出了響聲,慧娘的聲音在裡面叫道:「開門!快開門!我回來了!」眾人呆若木雞,好半天才回過神兒來,上前打開了棺蓋。

只見一個女人跳出棺來,可不是慧娘是誰?

那慧娘搖頭晃腦,高聲唱道:「陽間錢路通四海,紙在陰間是錢財,不是丈夫把錢燒,誰肯放我回家來!」她告訴眾人,她死後到了陰間,閻王發配她推磨。

她拿丈夫送的紙錢買通了眾小鬼,小鬼們都爭著替她推磨——有錢能使鬼推磨啊!她又拿錢賄賂閻王,閻王就放她回來了。

蔡莫裝出一副莫名其妙的樣子,說:「我沒給你送錢啊!」慧娘指著燃燒的紙堆說:「那就是錢!在陰間,全靠這玩意兒換吃換喝。

」蔡莫一聽,馬上又抱了兩捆紙來燒,說是讓陰間的爹娘少受點苦。

夫妻倆合演的這一出雙簧,可讓鄰居們上了大當!眾人見紙錢竟有讓人死而復生的妙用,紛紛掏錢買紙去燒。

一傳十,十傳百,不出幾天,蔡莫家囤積的紙張就賣光了。

由於慧娘還陽的那天是十月初一,後世的人們便都在這天上墳燒紙,祭奠死者。

這兩個傳說一悲一喜,道具雖有不同(一個是燒棉衣,一個是燒紙錢),卻都是拿死人做文章,撥的都是人們心中那根親情弦。

故事完。


關注彌陀山下,了解更多傳說故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今天十月初一寒衣節有啥講究

今天是寒衣節來看看習俗文/悠悠星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

什麼叫寒衣節?寒衣節的來歷

什麼叫寒衣節?農曆十月初一,俗稱秋祭、寒衣節,民眾稱為鬼頭日。寒衣節與清明節、中元節並稱中國三大鬼節。《詩經·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天逐漸冷了,人們該為逝去的親人添置禦寒的...

農曆節日來歷與習俗---寒衣節

農曆十月初一,舊時民間稱之為「鬼節」北方十月,天氣漸寒,人們想到了已故的親人,為緬懷死者,各家都用紙衣,紙褲,紙錢到墳地或家門口焚燒,民間稱「寒衣節」

今日,寒衣節!

寒衣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於周代。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

寒衣節,送寒衣

古典書城「最受歡迎的古典文化公號 最具人氣的古典文化社群 」國學經典 | 古典文學 | 詩詞歌賦 | 歷史趣聞 | 風俗禮儀十月一,送寒衣。

寒衣節的祭拜禁忌「匯總」

寒衣節在中國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且寒衣節是中國的四大鬼節之一,在每到鬼節來臨之際,每家每戶都會準備很多的貢品,準備進行一次祭拜,祈禱已經仙逝的人對目前活著的人們進行保佑。這樣的祭拜方式在很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