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破青銅器穿越幾千年獲得重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湖北日報訊 圖為:方國榮在修復殘缺青銅器。

(記者 海冰 通訊員 余樂 攝)

記者 海冰 通訊員 連紅 余樂

編者按

3月20日,由國務院頒布的我國博物館行業首部全國性法規《博物館條例》正式施行,博物館將更大踏步走進民眾生活中。

在此背景下,本報推出「博物館文物保護探秘」系列報導,深入採訪青銅器、瓷器、古籍、絲織品、簡牘等各個領域內我省頂級的文保專家,揭秘出土時暗淡無光甚至殘破不堪的文物是如何經專家之手變身博物館展廳里的「明星」,以此拉近文物與公眾的距離。

昨日,記者採訪我省著名青銅器修復專家方國榮時,他正帶著徒弟在臨時工作間,緊鑼密鼓地修復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出土青銅器。

除銹、矯形、補配、焊接、打磨、著色……,這樣的流程,56歲的方國榮做了35年,一批批出土時銹跡斑斑甚至支離破碎的青銅器,經他之手穿越幾千年獲得重生,有的還成為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修復絕活,來源於責任心

「很多難題的解決,嫻熟的技藝起作用,但更離不開責任心。

」方國榮為人謙和,他輕聲慢語向記者道出從業這麼多年的經驗之談。

1980年,省博物館成立附屬文物複製廠,方國榮從那時起接觸文物修復、複製。

工作沒幾年,這名勤勉的青年就參與進曾侯乙編鐘複製研究課題組,他很珍惜這次機會,不斷鑽研製模技術。

當時,業內通用矽膠灌腔法進行翻模,他在全省率先嘗試用塗刷的辦法翻模,極大提升了制模工藝的效果、降低了成本。

此後由方國榮擔任技術負責人,曾侯乙編鐘又複製了五套,其中一套送到台灣。

去年,葉家山青銅器要辦臨時展,一批器物經其他工作人員完成除銹後,送到方國榮手上進行後續的修復,他仔細查看,發現一件器物上殘存銹塊下隱隱藏著「一橫」,遂對其進行二次除銹,竟驚喜地發現了對考古工作而言極為珍貴的銘文。

殘枝敗葉,變身驚艷搖錢樹

在鄖陽博物館,一棵高約125厘米、枝繁葉茂的精美的漢代搖錢樹,備受矚目。

這件象徵權利、地位、富貴、吉祥的文物,是該館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之一。

很難現象,這件文物最初交到方國榮手上修復時,僅兩片葉子較完整,其餘均為難以識別的殘破片,大小60餘塊,且沒有參照物。

方國榮帶著徒弟黃文廣反覆嘗試,他們先將殘碎片拼對焊接,每拼出一片較完整的枝葉,就進行翻模複製,再從複製件上裁剪下各片的殘缺部分,經焊接、打磨,補全枝葉。

經過數十天的努力,殘破葉片補完整了。

但該怎麼組合?又是一個難題!就在這時,從房縣博物館傳來消息,該館也有一棵漢代搖錢樹的殘片,在館內塵封多年。

經比對,這兩棵搖錢樹樹幹上人物像性別不同,但同一組枝葉不僅尺寸和造型相同,連細部也驚人一致,仿佛出自同一副模具。

方國榮將這兩件文物結合起來考慮,終於解開了搖錢樹的整體造型之謎。

原件修復成功之後,方國榮應鄖陽博物館要求「克隆」搖錢樹,曾複製過曾侯乙編鐘的方國榮,卻為此傷透腦筋。

原來,由於搖錢樹鏽蝕嚴重,枝葉邊緣處梳齒狀造型缺失嚴重,需要在第一次製作的模型上補刻、整理,再二次制模,才能做出枝葉應有的效果。

此外,外地出土的搖錢樹,葉片厚度通常為2毫米,這件厚度僅1毫米,且造型結構複雜細密,紋飾豐富,複製難度很大。

但方國榮咬緊牙關,憑著幾十年積攢的經驗,經過半年的古法冶煉、鑄造,最終複製成功。

「據我了解,我省能進行專業青銅器修復操作的,不足十人,能獨當一面的更寥寥無幾,但全省有大量青銅器等待修復保護,真擔心這行將來後繼無人啊!」採訪結束時,方國榮憂心地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曾侯乙尊盤為何無法複製

湖北日報訊 圖為:曾侯乙尊盤記者 海冰 實習生 韓笛 通訊員 連紅 吳建剛 王晶■編者按我省是文物大省,館藏文物總量超178萬件(套),其中,在上世紀90年代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的有19件,17件...

中國各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每到一地遊覽時,或多或少都會去當地的博物館看看。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那麼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都是什麼?1、北京國家博物館...

典藏 | 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三)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作為世界文物大國,我國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並且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展示著在不同歷史背景中的文化內涵。接下來就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