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郭沫若發掘定陵之後鬧悲劇,考古界就出來一條規定沿用至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我國很多古墓發現都是不允許挖掘的,除非之前被盜墓賊破壞,才會組織考古人員進行搶救性的挖掘。
這一項規定的由來還要從1956年說起。
當時以郭沫若為首的考古隊為了尋找史料中記載的完整版《永樂大典》於是申請對明十三陵進行保護性挖掘。
不過因為當時技術和經驗都不夠成熟,很多文物專家都反對。
不過這樣的反對並沒有阻止郭沫若等人的計劃,他們最初決定發掘長陵,也就是成祖朱棣的陵墓。
但因為長陵實在太大,一時間找不到墓道口,於是放棄改從萬曆皇帝和其妻子的合葬墓定陵。
挖掘工作曾經轟動整個世界,但隨後歷史的悲劇就開始上演。
經過2年的發掘,期間出土了大量的金器、玉器以及絲織品。
但因為當時技術落後,很多珍貴的絲織品都沒辦法保存,結果全部氧化腐爛。
而萬曆皇帝及其兩位皇后孝端、孝靖皇后的屍骨,和三口金絲楠木精製而成的巨大紅漆棺槨都被隨意丟棄,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這給文物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直到今天科技已然如此發達,但對於一些皇家陵墓還是不主張挖掘,就怕當年的歷史悲劇重新上演。
這麼多寶貝都毀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下葬之所,這裡埋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還有皇后,皇子,妃子等百餘人。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墓群,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清朝東陵幾乎已被毀於一旦,現存的中國各代皇帝陵墓中,...
郭沫若一心想挖帝王陵墓,結果造成了我國考古史上的最大悲劇
說起郭沫若,大家對他的評價一般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魯迅之後中國最厲害的文學大家,也有人說他是文壇「變色龍」。不過郭沫若的一大癖好至今是坊間熱議的焦點,他本人非常喜歡挖墓,結果還釀成了我國考古史上...
古墓屍身被燒毀,國寶文物遭打碎!考古發掘的真實一幕
考古是文明的探索,文物是歷史的定格。我們在呼籲加強文保的今天,不妨隨我一同去回憶一段不堪的往事。這段往事我們先從介紹明定陵開始,該大墓位於北京大峪山東麓,明十三陵之一,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
神秘與不安的背後:明十三陵之定陵探險之路(還原真實)
明十三陵坐落於北京市昌平區天壽山麓,總面積一百二十餘平方公里,距離天安門約五十公里。十三陵地處東、西、北三面環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區周圍群山環抱,中部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自永樂七年(14...
為什麼試掘明定陵後,再也不能主動發掘帝王陵墓了?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1956年,時任中國歷史研究所所長的郭沫若等人向國家建議挖掘定陵。剛開始遭到了很多考古學家的反對。但是郭沫若一意孤行,...
郭沫若發掘明定陵後,周總理的這句話,讓之後的皇陵考古受益無窮
編者按:郭沫若當年對明定陵的發掘,收穫大,但損失也大。為此還「引得」周總理說了一句話,正是這句話,可能是郭沫若研究古墓以來,對中國考古學界做出的最大貢獻。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