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郭沫若發掘定陵之後鬧悲劇,考古界就出來一條規定沿用至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我國很多古墓發現都是不允許挖掘的,除非之前被盜墓賊破壞,才會組織考古人員進行搶救性的挖掘。

這一項規定的由來還要從1956年說起。

當時以郭沫若為首的考古隊為了尋找史料中記載的完整版《永樂大典》於是申請對明十三陵進行保護性挖掘。

不過因為當時技術和經驗都不夠成熟,很多文物專家都反對。

不過這樣的反對並沒有阻止郭沫若等人的計劃,他們最初決定發掘長陵,也就是成祖朱棣的陵墓。

但因為長陵實在太大,一時間找不到墓道口,於是放棄改從萬曆皇帝和其妻子的合葬墓定陵。

挖掘工作曾經轟動整個世界,但隨後歷史的悲劇就開始上演。

經過2年的發掘,期間出土了大量的金器、玉器以及絲織品。

但因為當時技術落後,很多珍貴的絲織品都沒辦法保存,結果全部氧化腐爛。

而萬曆皇帝及其兩位皇后孝端、孝靖皇后的屍骨,和三口金絲楠木精製而成的巨大紅漆棺槨都被隨意丟棄,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這給文物界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直到今天科技已然如此發達,但對於一些皇家陵墓還是不主張挖掘,就怕當年的歷史悲劇重新上演。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麼多寶貝都毀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下葬之所,這裡埋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還有皇后,皇子,妃子等百餘人。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墓群,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清朝東陵幾乎已被毀於一旦,現存的中國各代皇帝陵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