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多寶貝都毀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十三陵是明朝皇帝下葬之所,這裡埋葬了十三位明朝皇帝,還有皇后,皇子,妃子等百餘人。

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墓群,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景區。

清朝東陵幾乎已被毀於一旦,現存的中國各代皇帝陵墓中,就以明十三陵整體保存最為完好。

但六十年前,十三陵也曾考古發掘過。

並造成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次慘案。



現存十三陵

如此大規模的發掘皇陵的考古行動,國家不同意是不行的。

1955年,當時北京市副市長、也是著名的明史學家吳晗發起對長陵的挖掘,他聯繫了郭沫若等一幫同好聯名上書政務院,請求挖掘長陵。

長陵,便是明成祖永樂帝朱棣的陵墓,政務院周總理很快批示同意。


這是建國後第一次對皇陵的挖掘,專家們很是興奮,也極為謹慎。

他們仔細研究了長陵的構造,發現長陵的面積之大遠超他們的預估,大到連入口都找不到。

無奈之下,只得暫時放棄長陵,轉而找一個更小更合適挖掘的陵。

經過排查,專家們發現定陵,也就是萬曆皇帝的陵墓有塌陷。

於是決定先開啟定陵。

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

其實這次考古行為,國家文物局局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鄭振鐸和副所長夏鼐等很多考古專家們是持反對意見的。

包括放棄對長陵的開啟,選擇更小的陵墓時,他們也選擇了一個比定陵更小的陵墓。

兩方意見經過激烈的溝通,最終吳晗等堅持選擇定陵。

由此可以推測,包括當時一些學者的紀錄,這次對明陵的挖掘,很大的一個目的。

是為了找到《永樂大典》的正本。

而正本,在永樂帝的長陵裡面,基本可以確定是有的,而定陵裡面,根據吳晗、郭沫若的推測,也可能會有。

於是開啟定陵的行動開展了。

開啟之前,有各種對皇陵防盜系統的猜測,毒箭,暗器,千斤石,滑動石板下的深淵等等……這些猜測,無一兌現。

唯一需要應付的,是長期腐爛環境中,產生的毒素氣體。

定陵開啟之後,專家們先放了條狗進去,沒想到這條狗很彪悍,死活不進去。

又放了只雞,腿上栓著繩子,放了進去。

幾天之後,雞還健康無事,才有專家才踏足陵內。

這才算正式開啟了挖掘行動。

當時的考古隊隊長趙其昌曾回憶說:「定陵挖掘工作並沒有走彎路,可以說比較順利。

損壞沒有發生在發掘之初,而發生在發掘之後,這是萬萬沒有料到的。

不無痛心,更不無遺憾,而遺憾再也無法彌補。

定陵出土了三千多件文物,還有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屍身,這其中最為珍貴的還不是金銀器皿,而是絲織品。

絲織品本身便不宜保存,至今在世的明代絲織品也是鳳毛麟角。

而這次開啟定陵,出土的各種服飾,布料達六百多件,各難得的是每件物品上還有「腰封」,上面標註了質地,產地,尺寸等資料。

其中,萬曆皇帝及皇后的龍袍鳳袍最為珍貴。

然而可惜的是,由於技術的落後,處理方法的失當,加上當時儲存文物的條件太過簡陋。

這些出土的絲織品很快都發黑變脆,直至損壞。

沒過多久,動亂年代開始了,專家們被迫撤離。

萬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材被扔到了荒郊野外,當地農民撿了劈開打了家具。

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屍體被一把火燒了。

所有對萬曆皇帝的猜想,和準備進行的研究就此中斷。

其中損失,不可估量。

後來吳晗因罪入獄,他悲切說道:「現在我才發現,我們當初在挖掘定陵這件事的爭論上,你們(鄭振鐸、夏鼐)是對的,我是錯的,你們看的比我遠。

事後,國務院迅速下達了「停止對一切帝王陵墓挖掘」的文件,從此,不主動挖掘帝王陵墓成為史學界的共識。

回首過去,如果當時學者們能按下野心,充分了解客觀條件的不足,也許定陵不至於遭此大難。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對定陵已出土文物的保護運輸工作,斷斷續續直到2015年才算完成。

然而損壞的再也無法修復,失去的再也無法找回了。

從好處看,定陵文物的出土一方面為歷史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另一方面,也側面保護住了其他僅存不多的帝王陵不受破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定陵挖掘為何會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今年是定陵發掘的六十周年。六十年前,作為我國唯一一座有計劃進行考古發掘的帝王陵寢,它曾經轟動世界,然而結果卻令世人無限唏噓。為何選中定陵作為第一個考古對象,又是什麼原因令他成為中國考古史上的悲劇...

唯一被打開的皇帝陵墓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但是定陵的發掘確實中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