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眼中的《道德經》 ——「道」是非常道?還是非恆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原創 作者:楊本樞
《道德經》全書五千多字,共有81章,分為《道經》和《德經》。
前一篇文章講過,《道德經》有三種版本,一是現在的通行本;二是帛書《老子》甲乙本兩組釋文;三是郭店竹簡《老子》甲乙丙三組釋文。
郭店竹簡《老子》因僅存有1700多字,內容缺失較多,故不再作為解讀《道德經》的依據。
筆者僅以現在的通行本和帛書《老子》甲乙本兩組原文為依據,對《道德經》進行解讀,全文81章皆依照這個原則進行解讀,不再贅述。
一、《道德經》第一章通行本和帛書《老子》原文比較
王弼通行本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帛書《老子》甲本原文: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眇(妙);恆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有(又)玄,眾眇(妙)之【門】。
」
帛書《老子》乙本原文: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無名萬物之始也。
有名萬物之母也;故恆無欲也,【以觀其妙】;恆又(有)欲也,以觀其所徼。
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又玄,眾眇(妙)之門。
」
二、第一章經文大意
可以用語言表達的道就不是永恆之道,可以說得出來的名稱就不是永恆之名。
「無」是天地之起源,「有」是萬物之根源。
所以,常常從「無」中觀察「道」的奧妙,從有中體味「道」的端倪。
無和有雖然名稱不同但卻具有同質性,都是幽深、玄妙的物質,是所有玄妙物質的本源。
三、通行本和帛書《老子》的區別
1.【】符號里的文字代表帛書《老子》甲乙本缺失的文字,()符號里的文字是按其原意修正的文字。
2.主要的區別就在於通行本是「常道」,帛書《老子》甲乙本是「恆道」,有學者認為,《道德經》原文應是「恆道」,王弼在編輯注釋時候看到的《道德經》原文可能是漢文帝時期的版本,因為和漢文帝劉恆的名字重複,為了避諱,就寫成了「常道」。
而帛書《老子》甲乙本成書於漢文帝之前,因此,沒有這種避諱,仍然寫成「恆道」。
3.老子寫就的《道德經》是沒有句讀的,通行本和帛書《老子》甲乙本在有些詞句上的區別可能是因為後人在句讀時出現一些差異導致了區別的存在。
如通行本的「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帛書《老子》甲本為「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有(又)玄,」,帛書《老子》乙本為「兩者同出,異名同胃(謂),玄之又玄,」。
從這裡可以看出,帛書《老子》甲乙本區別不大,通行本和帛書《老子》甲乙本的區別主要在於句讀的位置不同造成的一些差異。
道可道,非常道 之斷句
道德經一般有三個重要版本。其中,晉王弼《老子道德經注》,浙江書局重刊華亭張氏原本(簡稱「王弼本」、「王注本」、「王本」);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老子》帛書甲、乙本(簡稱「帛書本」);湖北荊門郭...
45帛書《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恆道也 名可名也,非恆名也
1973年帛書《老子》甲乙本從馬王堆墓考古中被發現以來,已經過去了45年,帛書《老子》徹底顛覆了以往我們知道的《道德經》。但遺憾的是,目前可提供給小夥伴們讀的帛書《老子》幾乎難覓蹤跡。在下不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