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墓碑上五花八門的「防盜」文字,此地無銀三百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西漢之初上溯戰國時期,盜墓竟成為發家致富的手段之一。

我們中國古代都奉行「厚葬」之說,古代墓葬之中金銀財寶數不勝數。

一些人就起了貪念,掘人墳墓,挖人財寶。

當然,沒人希望自己死後還不得安寧,古人也想出了不少防盜墓之法,而用墓碑上的字來忽悠人就是其中之一。


碑背刻文「哭窮」

白楸之棺,瓦器不藏。

既然盜墓是因厚葬而起,「哭窮」自然是防止盜墓的最好辦法。

漢魏時,魏徵南將軍張詹死後,葬在冠軍縣東(今河南鄧州市境內),其墓碑的背面刻了一段文字,其中有幾句是這樣的:「白揪之棺,易朽之裳,銅鐵不入,瓦器不藏。

嗟矣後人,幸勿我傷!」張詹墓碑銘文的意思是:我棺材是白楸木打的,穿的也不是金縷玉衣,不要說金銀財寶,連銅器、鐵器,甚至瓦器也沒有隨葬。

所以啊,希望後世盜墓兄弟別惦記著,讓我不得安寧!如此哭窮,不少盜墓賊信以為真,長期沒有盜墓賊光顧張詹的墓一直到南朝元嘉六年(公元429年)才被盜了。

墓道塞石刻「告示」

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注的墓中一塊塞石上寫到:第百上石楚古屍王通於天述葬棺郭不布瓦鼎 盛器令群臣已葬去服毋金玉器後世賢大夫幸視此書目此也仁者悲之。

研讀後發現,這些文字的核心意思是:後世各位賢能的大夫,我向上天發誓,我的墓里沒有隨葬金銀珠玉這些寶物,就是一副棺材。

你們如果有幸看到這段文字,心裡也應該為此難過的,生出同情。

可是,劉注的「告示」並未阻止住盜墓賊。

從考古中發現,此墓早被古代盜墓賊盜了不止一次。

據現場殘存的錢幣推測,最早一次盜墓,應該發生在王莽篡位時期,此時距劉注下葬僅百餘年。


碑石刻文詛咒

山東金鄉縣便曾出土這樣的漢代刻石,專業術語稱為「禳盜刻石」,上面寫到:諸敢發我丘者令絕毋戶後疾設不詳者使絕毋戶後毋諫賣人毋效狸人使……用現在的話來說,大概意思是:誰敢盜我的墓,我就叫他斷子絕孫,即使無意破壞了我的墓,也會遭到報應,希望不要出賣我,不要把這告訴別人……或許盜墓賊是被嚇著了,這個墓是1980年開山採石的民工意外發現的,成功防盜兩千多年。


立碑提醒警告

洛陽是中國著名古都之一,城北的邙山是古人眼裡的風水寶地,有「生在蘇杭,死葬北邙」的說法。

因為墓葬多,滋生出的盜墓賊歷代不絕。

在洛陽老城東白馬寺鎮唐寺門村與北窯村之間,有一史姓有錢人家的祖墳被盜尤慘,這邊修好,那邊被挖。

無奈之下,史家子孫在墓地上立一塊石碑,上刻:「此墳已被掘九次,請勿再光顧」。

如此墓碑,不能不說是中國墓葬史上最為另類的一塊了。

但這樣的「友情提醒」根本不起作用,之後史家的祖墳還是有盜墓賊光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那些奇葩的反盜墓方法

很多古人在防盜墓中做了很多手腳,比如說灌水銀,防流沙等等,不過也有一些令人苦笑不得的反盜墓的,甚至感覺有些簡直就是奇葩。第一種就是很普遍性的就是下詛咒,最著名的就是埃及法老坦卡蒙墓。

這句話刻在墓碑上,讓盜墓賊幾百年都不曾光顧

古人信奉靈魂之說,認為人死後靈魂會去往陰間繼續生活。所以不論是皇帝、臣子還是貧民百姓,都會在自己的棺材裡放上一些珍貴之物,俗稱陪葬品。而皇帝或者君侯的陵墓則更為誇張,數不勝數的金銀財寶,各種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