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寬著作集出版,窺「新釋古派」的新境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楊寬(1914—2005)字寬正,上海市青浦區白鶴江鎮人。
1936年畢業於光華大學國文學系,師從史學大家呂思勉、蔣維喬、錢基博,也是復旦大學歷史系與周谷城、譚其驤並列的首批博士生導師。
楊寬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治學涉及墨子、古史傳說、西周史、戰國史、科技史和制度史等諸多領域。
在他70餘年的學術生涯中,出版專著10餘部,發表論文360餘篇,研究範圍涵蓋中國上古史、中國古代科技史、度量衡史、古史分期、古代農民戰爭、重要歷史人物、歷史地理、文物考古、學術文化、陵寢都城制度等方面,是少見的受日本一流學者推崇的中國歷史學家,譽滿海內外。
楊寬(1914-2005 )
楊寬被譽為集「疑古」的古史學大成之人,在「古史辨」運動後期,發表《中國上古史導論》,提出神話分化說,補充發展了顧頡剛的「層累造成說」,被顧頡剛、童書業譽為「古史辨派」的生力軍和集「疑古」的古史觀大成之人。
日本著名歷史學家貝冢茂樹評價「從疑古派中出現了像楊寬這樣的人物,在充分攝取釋古派的方法和成果的同時,正積極開拓一個可以推動現代古史研究前進途徑,可以稱為『新釋古派』的新境地」。
之後其學術興趣由上古史轉向戰國史,潛居故鄉青浦撰寫《戰國史料編年輯證》,為日後鑄就《戰國史》這一斷代史經典奠定了基礎。
20世紀50年代,楊寬開始探索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發展史、西周的社會結構和禮制,著有《西周史》、《古史新探》;80年代應日本學界邀請講學,完成《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姊妹篇。
楊寬也是中國博物館事業的先驅。
他參與籌建了上海市博物館,並長期擔任上海市博物館館長,也對保護國寶毛公鼎與阻止著名的山西渾源李峪村出土銅器盜運出口作出了巨大貢獻。
另外,楊寬還參與了修訂《辭海》古代史條目、編繪《中國歷史地圖集》先秦部分、標點《宋史》等工作。
自1955年《戰國史》開始,楊寬的主要著作幾乎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至21世紀初,楊寬表達了集中畢生著述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願望,並制定了「楊寬學術系列」的目錄。
如今,「楊寬著作集」(第一輯)終於出版問世,囊括了他最經典、最具代表性的八部著作,分別是《中國上古史導論》《古史新探》《古史探微》《西周史》《戰國史》《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集中展示了楊寬先生的史學思想及其在史學領域的輝煌成就。
楊寬著作集
目前,「楊寬著作集」(第二輯)也在加緊整理與編輯之中,預計將於2017年書展前與讀者見面。
《中國上古史導論》
編輯推薦:
中國古史系統紛繁複雜,充滿了濃厚的神話色彩。
在《中國上古史導論》一書中,楊寬通過對古史傳說的系統探索,以傳說中的人物為中心,將古史傳說還原為神話,深入考察其歷史背景,重建中國古史譜系。
《古史新探》
編輯推薦:
20世紀50年代中期,圍繞著歷史分期問題,古史學界展開熱烈討論。
楊寬將西周春秋的社會結構和周代各種重要制度,如井田、鄉遂、宗法、學校以及各種禮製作為研究重點,同時還著重探討了周代農業生產工具、生產技術狀況,深入解剖周代社會結構,以便更準確地認識古代社會性質。
作者先後撰寫14篇論文,匯成《古史新探》一書,從禮制入手,闡釋古代各種制度的意義,開闢了禮學研究的新天地。
日本學者貝冢茂樹在《中國古代史研究四十年》一文中,稱讚《古史新探》是「戰後(二次世界大戰)一級作品」,將它與《戰國史》列為新中國史的重大收穫。
《古史探微》
編輯推薦:
彙編了楊寬先生的散篇論作,不僅有繼《中國上古史導論》之後的幾篇重要的古史神話學文章,還收錄了楊寬早年的墨學研究成果——《墨經哲學》,蔣維喬稱讚該書「以墨證墨,以子治子,不說科學,不談玄妙,發其義例,而觀其會通」。
通過本書可以大致體會作者精深的治學方法和廣博的研究成果。
《西周史》
編輯推薦:
楊寬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撰寫,歷時四十餘年。
全書共分七編,分別討論了西周的開國,西周時代的土地制度、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生產,西周的政權機構、社會結構和重要制度,西周王朝的軍政大事,西周時代的楚國和曾國,西周時代的文化教育和禮制以及西周王朝的衰亡與東遷。
《戰國史》
編輯推薦:
《戰國史》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斷充實和提高,內容翔實豐富,觀點顯豁精審。
作者與時俱進,自1955年初版,1980年再版,1997年又隨著考古工作的巨大進展,新資料層出不窮而重加修訂、補充和改寫,成為「中國斷代史」系列的經典之作。
著名歷史學家王子今評價:「這部斷代史研究的經典,不僅可以看作上一世紀古史研究高水準成果的一個紀念,又為學界新人提供了具有標范意義的學術樣板。
」
《戰國史料編年輯證》
編輯推薦:
楊寬先生廣采歷代傳世文獻,包括近年文物考古中發掘出的簡書、帛書、銅器銘文以及石刻資料,及晚近研究成果,對戰國時代各國重要史事作全面的、系統的考訂和編排,將原來分散雜亂、年代錯誤、真偽混淆的史料,作編年的整理和考訂,使成有條不紊、真偽分明的史實文獻,是研究、了解戰國歷史發展的基礎性著作,具有永久性的學術價值。
《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研究》
編輯推薦:
西嶋定生稱本書是一部充滿了創見及其論證的著作。
楊寬先生通過系統的考察,揭示了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從封閉式向開放式的歷史性演變。
這一研究成果紮實可靠,以充足的考古資料和文獻資料作為支撐,不少論斷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大的影響。
《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研究》
編輯推薦:
作者通過分析「陵」、「寢」、「廟」三者的關係,以及墓葬、陵園、石刻建築的構造,展示了兩千年來陵寢制度的起源和演變,對時代劃分與特點分別進行了深入的系統研究,其中很多見解都是發前人所未發。
該書先出版日文版,是新中國學者第一部以未刊稿的形式在日本公開發表的學術專著,被認為是中日學術交流史上的創舉。
圖片來源:中華網、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笪曦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上海人民社舉行「楊寬著作集」出版座談會
本報訊 (記者金鑫)9月28日,「楊寬著作集」(第一輯)出版座談會在滬舉行,該書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楊寬師從史學大家呂思勉、蔣維喬、錢基博,在其70餘年的學術生涯中,研究範圍涵蓋中國上古史、中...
逝去十年,他仍是上海歷史文化界的一面旗幟
11年前的9月1日,楊寬先生辭世,留下希望出版全集的遺願。近日,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楊寬著作集》第一輯,首批8種10冊,余將逐年推出。全集的出版,不僅完成了先生遺願,也可以使讀者更為全面地認識先...
楊寬著作集」(第一輯)出版座談會在滬舉行
中新上海網9月29日電 (王笈)「楊寬的學術特點,我以為一是窮源畢流,二是上溯下實。史學的精彩就在於每一個史家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長,不接受一家之長,也不固步自封,那麼史壇一定是豐富多彩。」28日...
「楊寬著作集」第一輯問世 八部著作展示作者史學成果
本報訊(記者王洪波)日前,上海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楊寬著作集」第一輯(八種十本)。9月28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圖書館等單位聯合主辦的「楊寬著作集」(第一輯)出版座談會在滬舉行。楊寬(191...
「楊寬著作集」(第一輯)出版座談會在滬舉行
東方網9月28日消息:由上海圖書館、上海博物館、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上海社科院歷史所、上海歷史學會、上海人民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楊寬著作集」出版座談會今天在滬舉行。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上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