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 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向印度總理莫迪贈送圖書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黨委書記賈強主持「曙光時代——義大利伊特魯里亞文明展」開幕式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參觀兵馬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發揮文物資源作用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系列重要論述。

2015年2月,習總書記到陝西視察工作時指出:「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秦嶺、華山等是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秦陵博物院立足當下,重新認識該院在保護我國珍貴文化遺產和開展社會教育活動中的重要地位,進一步明確了「創建國際一流文化博物館,創建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的建院目標。

用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引領行動

2015年2月,習總書記到陝西視察工作時強調「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

9月23日,總書記在參觀美國塔科馬市林肯中學時說,「要看千年的中國去西安」,希望師生們多去看一看。

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在接受媒體採訪詮釋「要看千年的中國去西安」時講道,西安是代表東方文明體系的重要一支,我國歷史上較輝煌的四個王朝周、秦、漢、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國歷史文化的主流。

大西安有秦始皇陵、漢長安城遺址、漢陽陵、唐大明宮遺址等文化遺址。

漢開闢了「絲綢之路」,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和漢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唐王朝融合了包括佛教、道教文化在內的多種文化,影響了整個東方乃至世界。

所以,以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為依託的大西安,可以稱得上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黨委書記賈強表示,按照習總書記要求,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秦陵文物保護好、管理好,並加強研究和利用,才能做到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

我們創新設立秦文化驛站、帶動文化產業多頭髮展。

同時採取各種方式有效強化了與觀眾的互動,通過籌建IMAX3D影院、加大創意產品開發力度等方式,全面提升秦陵博物院文化產業發展水平。

要肩負起文物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為陝西、全國乃至世界保護好秦始皇帝陵的文化遺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按照創建國際「雙一流」要求,將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機製作為先進文化引入博物院管理中。

同時,他們以5A級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評估工作為契機,全面促進博物院精細化管理。

在文物安全管理方面始終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強烈的責任感,把文物安全作為博物院管理的重中之重,構建現代化綜合防範體系。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長侯寧彬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習總書記就如何做好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論述,增強了我們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為秦陵博物院在新常態下進一步做好各項文物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侯院長說,秦陵博物院作為文化公益事業單位,只有通過提供優質服務才能把「文化惠民工程」落在實處。

為此,他們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實施人才強院發展戰略,通過對一線人員和中層幹部的針對性培訓,強化服務意識,實現優質、文明、規範服務;同時加強對陝西人文旅遊特點的系統化研究,全面提升了博物院和秦陵大遺址保護利用水平。

秦陵博物院以「創建世界一流博物館和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為總目標,取得了讓人振奮的成績,據了解,2015年該院觀眾接待量達到562萬人次,創下了建院以來的歷史新高。

創建國際一流文化博物館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著力優化秦陵文化遺產環境。

以文化旅遊景區項目為核心,實施重點文物保護工程、開展秦陵文化遺產預防性保護工作、考古發掘項目以及周邊環境整治工程,實現保護與利用、文化遺產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是秦陵博物院確定的「十三五」博物館事業發展目標。

確定目標後,先是在秦始皇陵園內西南部規劃建設全國第一座以中國古代車馬文化為主題的大型專題博物館——「秦陵銅車馬博物館」,以銅車馬為陳列主體將中國古代車馬從發端到衰落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理清中國古代車馬的發展史。

緊接著,在秦始皇帝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綜合博物館,以系統展示秦文化發展的整體脈絡和秦始皇本人生平及其對中國歷史的貢獻。

同時推出「秦始皇陵精品文物博物館」,包含精品文物館、秦始皇陵K0007水禽坑博物館和4D影院等。

2014年9月—2015年5月,由博物院主辦策劃的「真彩秦俑」展,給公眾展示了秦代瑰麗神奇的裝飾記憶,揭示了秦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影響。

2015年,先後舉辦了「秦陵文化高校行」走進江蘇第二師範學院等活動。

同時開展「大篷車」流動博物館,不斷深化「秦陵文化系列行」教育品牌,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流動展覽車方式推廣優秀歷史文化。

據介紹,目前已與紐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天津大學等簽署了合作交流意向。

與此同時,秦陵博物院通過遺址本體展示、新穎專題展覽展示和多樣性社會教育的形式進行對外宣傳推介。

為了讓觀眾更加全面、直觀地了解秦陵千年遺珍的基本內涵,讓觀眾從艱澀難懂的歷史遺存中發現中華民族的自信心之所在、從歷史的腳印中找到中華民族發展的動力支持,博物院調動院內外相關領域人才的積極性,正在策劃大型歷史文明系列《秦文明叢書》的編輯出版。

同時,通過對秦始皇帝陵大遺址考古調查和發掘項目,進一步豐富秦陵文化的內涵和文物的展覽陳列。

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按照考古規劃分區每年進行5~8個分區、每區1平方公里,對保護區範圍內逐區系統調查勘探。

重點調查秦始皇陵園外側的外藏坑、附屬墓葬、範圍標誌、陵園外的道路系統、陵邑、保障供給系統、環境關聯設施等相關遺存。

計劃了對陵園陵寢建築遺址的整體發掘、陵園門闕建築發掘、陵園外藏坑、陵園從葬墓、一號二號兵馬俑坑持續發掘、魚池遺址相關遺存發掘、陵園外側建築牆垣遺址的發掘等。

在保護和研究方面,通過有針對性的考古工作確定秦始皇陵的範圍,研究麗邑位置範圍和相關問題;依據《西安宣言》明確秦始皇陵「周邊環境」的概念,劃分一般保護區和建設控制地帶,針對秦始皇陵保護的相關法規文件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修訂建議。

建立完整的秦兵馬俑博物館防盜、消防報警系統,對安防系統進行實體升級改造。

建立秦陵博物院流動數字博物館,為流動數字博物館配備全數字化、高集成度的流動數字展覽車。

創建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

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把改革創新作為推動文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全面推動秦陵博物院文物工作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培育文物事業發展新動力、拓展新空間。

促進文物保護新技術、新裝備的運用,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以智慧博物館建設為核心,加強網絡通訊、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在文物保護領域中的應用,推動文物保護與現代科技融合創新,創建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

繼續推進秦俑館大門建設和廣場環境改造工程,通過強化秦俑館整體布局,完善文物保護基礎設施和職能,優化秦俑館景觀環境,改變遊客對秦俑館的「第一印象」,使秦兵馬俑與其所處的文化、歷史、旅遊地位相適應相協調。

對秦俑館一號坑展廳進行改造維修,全面提升5A級景區的環境形象,進一步提高秦始皇兵馬俑的國際影響力。

按照《秦始皇帝陵文化景區建設總體規劃》完成秦俑博物館快速通道連接工程,把秦兵馬俑館和秦陵連接起來以方便遊客參觀。

對秦始皇陵陵園內外城垣進行標識展示,以豐富展示內容,完善展示體系。

對標準縫紉機廠實施整體搬遷,以凈化大遺址周邊環境風貌,解決兵馬俑坑和麗山園兩個參觀區塊的銜接問題。

通過以上多方舉措,完善秦陵大遺址整體展示效果,有效合理地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全面提升秦始皇陵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地的整體形象。

讓秦兵馬俑成為「一帶一路」最亮文化名片

秦兵馬俑被譽為「20世紀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於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享有「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美譽。

作為秦代文化的典範、中國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遺產,秦兵馬俑是戰國至秦朝政治軍事乃至整個社會發展和變化的一個縮影,鑄成了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

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橋頭堡。

作為中華民族文化標誌性符號的秦兵馬俑,秦陵博物院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可以更好地利用自身的優勢,為保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自己的貢獻。

隨著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文化聯繫的日益密切,古老的絲綢之路必將重新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秦陵博物院將立足兵馬俑博物館,研究兵馬俑所具有的歷史文化信息,發揮其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廣泛的文化交流和合作,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打造「一帶一路」最亮文化名片,促進中華文化走出去。

近年來,在不斷加強文物保護的同時也在不斷進行文化建設和交流,從1982年第一個兵馬俑專題展在澳大利亞舉辦後,至今兵馬俑已出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座城市。

秦兵馬俑出國展覽既是全球文物展覽中最受青睞的展覽品牌之一,也是宣傳中華傳統文化和陝西的最好名片。

在新形勢下,繼續深入學習和研究陝西歷史文化,倍加珍惜陝西的文化資源和優勢,用新的視角開掘歷史、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充分展示我省豐厚歷史文化的獨特魅力,是時代賦予秦陵博物院的光榮使命。

秦始皇陵園作為我國最為重要的大遺址之一,其文物工作應當上升到文化戰略的高度,以最為敬重的態度、以最為嚴格的規程、以最為精湛的技術對待每項工作,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書寫下如同秦俑彩繪一樣繽紛絢爛的色彩。

(文/小月 江方 圖/張天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秦始皇帝陵:已探明各類陪葬坑600餘處

秦始皇帝陵,一座無與倫比的地下寶庫,一個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1974年,臨潼西楊村幾個農民的偶然發現讓塵封的秦帝國震驚了世界。四十年來,有關秦始皇帝陵的每一次發現都炫人眼目,每位慕名而來的人內心...

陝西文物工作的「2017答卷」

2017年,陝西文物工作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立足陝西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按照「保護文物,傳承文明,發展文化」的工作目標要求,科學有序推進,在博物館建設、考古發掘、...

用秦俑傳播中國文化

秦俑被譽為「20世紀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秦俑面世後,國家文物局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把秦俑作為文物展覽的主角予以推介,繼1982年第一個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為基礎,以秦始皇陵遺址公園為依託的一座大型遺址博物院。同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也是以秦始皇陵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基於考古遺址本體及其環境的保護與展示,融合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