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出土的最大文物,八米長三米高,乃鎮國之寶,香港回歸時扮演過重要角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有很多大名鼎鼎的文物,有些已經是如雷貫耳了。
比如北京國家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最著名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中國最著名的瓷器——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瓶,河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王獻之的書法《鴨頭丸帖》真跡。
這些都是如雷貫耳的文物了,但是除此之外還有無數珍寶收藏於各個博物館,或者被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收藏,不勝枚舉。
但是,文物有一個特點,就是體積都比較小,畢竟文物需要從遙遠的古代流傳下來,或者埋藏在地下千百年,體積小有利於它們保存下來,體積太大的文物基本上都毀於戰亂了,就算埋在地下也經受不起一點變動,我們在 各個博物館裡看到的各類珍貴文物,體積都不會有多大。
但是,中國有一件文物卻是例外,它體積巨大,重量巨大,視覺衝擊力巨大,在全國目前收藏的所有文物里,它是最大的一件。
這件文物就是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
這個東西有多大呢?長7.48米,寬3.35米,高2.73米,這個體型已經能裝下幾百個瓷器了。
在湖北省博物館,有一個偌大的展館立於中間,專門為這座編鐘設立。
當你看到這座編鐘的時候,你一定會不由自主地感嘆一句:臥槽,還有這麼大的歷史文物?
很多人一定很好奇,這麼大的東西是怎麼挖出來的。
這個著名的大編鐘出土於湖北隨州的曾侯乙墓。
1977年的一天,隨州城郊的一支駐軍準備擴建營房,炸地時不小心發現了一座大墓,當時駐軍打出的炮孔距離墓葬只有80厘米。
考古隊員迅速趕到現場,發現這個古墓竟然有長沙馬王堆漢墓的6倍大。
這是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據歷史記載,先秦時代湖北隨州一帶並沒有出現過什麼大國,而這個墓葬卻堪比天子的規格,讓人十分震驚。
比如周朝禮制規定,只有天子的墓葬才可以使用九鼎八簋,然而這個墓葬用的竟然也是九鼎八簋。
更讓考古學者驚訝的是墓葬里竟然有一座大編鐘,編鐘的規格也是天子級別的。
經過一年的抽水和其他準備工作,1978年大編鐘露出了整個面目。
它一個有65個編鐘,整齊地懸掛在完整的木質鍾架上,總重量高達2567公斤。
經過音樂學者的測試,這套編鐘音域跨越5個半八度,和現代鋼琴相比只少一個八度,並且中心音域的12個半音都是完整的。
這是最不可思議的,因為它在地下沉睡了兩千四百多年,竟然還能演奏出精確的聲音。
現在屹立於湖北省博物館主館的這套編鐘,按照大小和音高,編成8組掛在3層架子上。
上層的刻有銘文,中下層的鐘上刻滿了浮雕,龍體搖擺,躍然欲飛。
無論是從製作工藝看還是從音色來看,都堪稱完美。
編鐘也是最早被列為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
按理來說,這種極其貴重的文物是只能用於展覽的,雖然它是樂器,但它是不可以演奏的,因為它是文物。
不過,這座編鐘從出土到今天,它一共演奏過三次。
第一次是1978年它出土的時候,學者為了試音而奏響。
第二次是1984年,新中國成立55周年,編鐘被帶到北京,為各國大使演奏音樂。
第三次是1997年香港回歸,這件兩千年前的樂器再次特許被奏響,扮演了重要角色,這也是大編鐘最後一次被奏響。
去武漢的朋友,一定要去看這個最大的文物。
戰國墓葬出土10噸樂器!豪門墓主究竟是誰?
1978年,在湖北隨州西郊發現了一座戰國早期墓葬。出土了重達10噸的上百件青銅樂器及其他大量隨葬品,尤其是全套編鐘、編磐等樂器還基本上保持原來的懸掛狀態,有如今天的大型樂團正在演奏交響樂的壯觀場...
北湖一小山坡,出土一件絕世文物,國人欣喜萬分,外國人則很尷尬
古代的文物,不僅是當時先進文化的承載物,也是古代文明最有力的佐證。有些文物的出土,帶有很多的傳奇色彩,甚至讓人們覺得是冥冥中自有註定。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在湖北省隨州的一個小山坡上,當地的駐軍在擴...
行見錄: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東湖之畔武昌區東湖路。省博總占地面積達81909平方米,建築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館藏文物20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千餘件(套),有中國規模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