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見錄: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湖北省博物館位於武漢東湖之畔武昌區東湖路。

省博總占地面積達81909平方米,建築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館藏文物20萬餘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千餘件(套),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

博物館的四大鎮館之寶為: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

這張照片便是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曾侯乙編鐘為戰國早期文物,1978年這套編鐘出自湖北隨州南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

墓主是戰國早期曾國的國君,同期出土的還有其它樂器近百件。

出土後的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 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

架長748厘米,寬335厘米,高273厘米重4400公斤。

曾侯乙編鐘數量巨大, 完整無缺。

按大小和音高為序編成8組懸掛在3層鍾架上。

最上層3組19件為鈕鍾,形體較小,有方形鈕,有篆體銘文,但文呈圓柱形,枚為柱狀字較少,只標註 音名。

中下兩層5組共45件為甬鍾,有長柄,鐘體遍飾浮雕式蟠虺紋,細密精緻,外加楚惠王送的一枚鎛鍾共65枚。

下午三點,博物館的表演廳有編鐘表演,門票15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博物館奇妙之夜

有人說,想了解一個地方的過去和現在,最好的去處是博物館。既然大伙兒已經到了武漢,不參觀一下省博物館怎麼行呢?

國之重器,神秘的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戰國早期文物,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沒想到曾侯乙編鐘上的書法如此絕美!

楚王酓章鎛鍾,即曾侯乙編鐘最大之鎛鍾,戰國早期,通高92.5厘米,鈕高26厘米,1978年湖北隨州擂鼓墩一號墓出土,現藏湖北省博物館藏。鎛鐘體扁近於橢圓,口平,鈕飾為兩對蟠龍對峙,其下一對回首卷...

曾侯乙墓里都出土了哪些國寶?

歷史文獻里很少有對曾國的記載。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指出周朝在隨國、曾國都封有同姓諸侯。1979年,在隨州市郊義地崗季氏梁一座春秋中期的墓葬中出土兩件銘文銅戈,器主季怡為曾國公族,曾穆侯之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