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大量中國文物,何時可回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華夏收藏網訊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故宮收藏了上萬件來自外國的文物,但是都是來路清晰的,是從海外貿易、商品交流、使節納貢匯集而來的,不像大英博物館、羅浮宮、大都會博物館等收藏著很多來歷不明的別的國家的文物。

」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海外各主要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達十萬件以上。

中國歷史悠久,文物浩如煙海,為外國博物館及公私機構收藏是不可避免的,並不全都是「流失海外」。

以來源分類,海外藏中國文物至少有以下幾種:

武力搶掠文物

庚子年八國聯軍侵華是武力搶掠導致文物流失最集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包括紫禁城、中南海、圓明園、頤和園、官署和王公府邸在內的財富集中地普遍遭到軍隊洗劫。

被劫文物的精華部分被各國皇家機構收藏,同時也有大量被軍人私藏的流入歐美民間收藏。

許多民間收藏又以收購和捐獻的形式最終流向各國博物館。

另須指出的是,當時的西方人對中國文物並無認識,軍隊的搶掠行為主要針對「金銀財寶」,而不是系統性的文物掠奪,所以如果從現在博物館評估文物價值的標準來看,八國聯軍搶掠的東西許多並不高明;另外,因為「不識貨」,洗劫過程中有的珍貴文物沒被看上而躲過一劫,但也有不少遭到破壞。

國外探險隊收集文物

19世紀後期西方列強出於戰略和地緣政治需要在遠東地區展開考察,採集包括地質地理信息、礦產、動植物標本、民族學資料和出土文物在內的多種情報。

造成中國文物流失情形嚴重的是各支中亞探險隊在中國新疆、內蒙、甘肅絲路沿線地區的活動,俄國、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瑞典和日本在那裡各組探險隊進行了多次考察和發掘活動,非法帶走大量文物,主要包括敦煌文物、龜茲文物、吐魯番文物和黑水城文物等。

但須指出,彼時國家孱弱,缺乏現代國家主權意識,又對西域文物完全無知,一開始時對外國探險隊的活動並不加過問,有時甚至給以大力支持。

盜掘後流出文物

經過清末的中西碰撞,國門大開,西方對中國古代藝術理解漸深,同時由於西方進入現代化時期,公共博物館和現代學術機構大量湧現,造成的結果是:國外公私收藏機構與古董商開始在中國市場上搜求文物,使得本來就歷史悠久的文物盜掘之風愈演愈烈。

民國時期盜掘流出的文物不計其數,不過,收購盜掘文物者不獨外國人,盜掘文物經過合法的中間商洗白就可以正常轉賣,因此出境的盜掘文物中也不乏「手續合法」者。

但有幾宗比較臭名昭著的西人親自盜掘古墓值得一提:如懷履光(William Charles White)和蘭登華納(Langdon Warner)盜掘的洛陽金村大墓,王涅克(Leon Wanniek)盜掘的渾源彝器。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日本學者梅原末治曾游歐美,費三年時間遍訪流出海外的中國青銅器,編成《歐米蒐儲支那古銅精華》七卷巨製,收錄安陽、金村等地流出銅器 547 件,加上日本本土的統計,基本可得流失海外銅器全貌。

而如今進行時態的文物流失根本無法統計。

地上文物方面,中原幾大石窟損失極為慘重。

佛教石造像素不在中國傳統文玩之列,只為西人所重,所以早期石窟的破壞都與跨國文物商有關,最著名者有日本山中商會將太原天龍山石窟的佛頭幾乎一網打盡,古董商盧芹齋經手盜賣的磁縣響堂山石窟,還有紐約大都會遠東部主任普愛倫(Alan Priest)下訂單雇琉璃廠岳彬盜鑿龍門古陽洞帝後禮佛圖等。

另外西人還直接與寺主暗中交易,盜買古代寺院中的壁畫塑像等文物,著名者有洪洞廣勝寺巨幅元代壁畫,北京智化寺明代蟠龍藻井等。

近年有學者對響堂山和天龍山造像的流散做了整體研究,其成果涉及到國外博物館對這批藝術品的收藏狀況,摘引如下:

入藏響堂山石窟相關文物的海外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費城賓大博物館;華盛頓弗利爾-賽克勒美術館;納爾遜 - 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哈佛大學福格博物館;丹佛藝術博物館;聖地亞哥藝術博物館;維吉尼亞藝術博物館;底特律藝術博物館;波特蘭藝術博物館;伍斯特藝術博物館;克拉克藝術學院博物館;紐約摩根博物館;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斯德哥爾摩遠東古物博物館;蘇黎世利特伯格博物館;甲賀美秀美術館;大阪正木美術館;大阪東洋陶瓷博物館;倉敷大原美術館;墨爾本國立維多利亞美術館。

此外為私人收藏。

入藏天龍山石窟相關文物的海外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東京大學文學部陳列館;東京出光美術館;東京根津美術館;大阪市立美術館;大阪正木美術館;神戶香雪美術館;京都藤井有鄰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華盛頓弗利爾 - 賽克勒美術館;納爾遜 - 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西雅圖亞洲藝術博物館;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檀香山藝術博物館;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羅馬國立東方藝術博物館;科隆遠東藝術博物館;蘇黎世利特伯格博物館;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萊頓國立古物博物館。

此外為私人收藏。

九十年代以來,國門重開,「古玩熱」又起,盜掘之風比前代只有過之,而且其背後主導者有實力深不可測者。

當代之事,只能指望後人還原了。

通過以上渠道流出海外的中國文物,大多數屬於非法性質或至少因之「含恨」,因此可以歸入「流失」之類。

以下兩種則不然。

文物市場交易

清末以來,宮廷和宗室流出文玩數量巨大,促成市場空前活躍。

傳統中國文玩的類別(金石書畫竹木牙角)與西方收藏機構感興趣的方向(從考古和西方美術史角度切入)起初差別甚大。

所以民國時期的本土古董商常按客戶群區別為:本庄、洋莊、東洋莊等,其間交易的文物類型各有不同。

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西人也開始重視中國傳統文玩,尤其是書畫。

這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的是日本人和中國文物商。

例如通過兩任日裔遠東部主任岡倉覺三和富田幸次郎的努力,波士頓美術館蒐集了可以傲視整個西方世界的頂級中國書畫收藏;盧芹齋則為其他幾大中國書畫收藏重鎮如大都會、納爾遜、克利夫蘭等做出了巨大貢獻。

他曾經得意地說,其最大成就就是教會了洋人什麼是真正的中國藝術。

盧芹齋的盧吳公司是跨國文物交易的代表。

前面提到過的山中商會也是當時與之齊名的文物巨商。

稍晚還有至今仍相當活躍的義大利 Eskenazi 家族,比利時的「青銅女王」Gisèle Cro?s 等等。

文物巨商之所以「巨」,在於什麼貨都搞得到,搞得定。

這中間的細節,當然就不能細說了。

所以通過這類渠道流出的文物,大多數介於合法流出與非法流失之間。

中外交通、貿易

中西交通歷史悠久,中國境內出土的外國文物早過先秦,外國自然也保有通過交流而獲得的為數眾多的歷代中國古物。

這些古物集中在幾條主要交通路線的沿線國家:絲綢之路(中亞、西亞)、西南絲綢之路(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海上絲綢之路(東亞、東南亞、南亞、西歐、北非)。

雖然路叫做絲路,但其實最大宗的出品當然是瓷器,尤其是海上絲路。

海上絲路沿線國家基本上都有數量眾多的外銷瓷或海撈瓷收藏。

另外,佛教從印度輸入後,又漢(藏)化並輸出,幾個接受漢(藏)傳佛教的國家,包括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也就各自保有一定數量的中國佛教文物,其中尤以日本為最。

日本寺院眾多,歷史久的大多保有年代古老的中國佛像、法器乃至書畫和其他文物。

其中翹楚自然是正倉院。

分享一些珠寶玉石知識;珠寶玉石鑑定知識

玉石收藏微信公眾號:

yssc178

↑↑↑↑↑↑長按可複製到微信添加關注,對珠寶玉石更多了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又有中國文物海外拍賣 國寶是如何流失的?

英國蘇富比拍賣行將拍賣中國宋朝和清朝時期的文物,其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乾隆的火槍。據此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47個國家200多家博物館的藏品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