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秦始皇陵墓」遺址規模之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陵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外城廓有高約8—10米的城牆,今尚殘留遺址。
內城呈矩形,周長3840米,北牆有2門,東、西、南3牆各有1門,內城裡即為封土所在。
外城呈矩形,周長6210米,四角各有門址一處。
墓葬區在南,寢殿和便殿建築群在北。
1974年7月,在陵園外城東門附近初步調查了門闕遺址,出土門礎石和石條等建築遺物。
8月份對內城的系統勘探,訂正了1962年調查時認為內城是方形的認識,經實測內城形狀是南北大於東西的長方形。
封土
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三級階梯,狀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
《漢書·楚元王列傳》載:「秦始皇帝葬於驪山之阿,下錮三泉,上崇山墳,其高五十餘丈,周回五里有餘」。
秦始皇陵園遺址平面圖
漢承秦制,秦時一尺約為現代23厘米,五十丈即約115米。
秦時一里為414米,五里約為2070米,封土底面積約25萬平方米,高115米,這大概就是秦始皇陵當初的規模,(另一資料:封土初高120米,「高大若山」)。
可是經過兩千多年的自然的侵蝕和人為的剝削,現存的封土比原來的封土縮小了很多,現封土底面積約為12萬平方米,高度為87米。
地宮
秦陵封土下面就是地宮,地宮呈方形,秦始皇陵的一切建築都是以地宮為中心。
考古發現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中心點的深度約30米。
地宮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皇陵建築的核心。
有關秦陵地宮位置問題,歷來眾說紛紜。
史料《漢舊儀》一書中有一段關於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介紹: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丞相李斯向秦始皇報告,稱其帶了72萬人修築驪山陵墓,已經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樣。
秦始皇聽後,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
「旁行三百丈」一說讓秦陵地宮位置更是撲朔迷離。
民間曾傳說秦陵地宮在驪山里,驪山和秦陵之間還有一條地下通道,每到陰天下雨的時候,地下通道里就過「陰兵」,人歡馬叫,非常熱鬧。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考古系教授段清波介紹,用遙感和物探的方法分別進行探測,地宮就在封土堆下。
規模宏大的地宮位於封土堆頂台及其周圍以下,距離地平面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
墓室位於地宮中央,高15米,大小相當於一個標準足球場。
宮牆
2003年11月29日,秦始皇陵考古遙感與地球物理技術成果驗收會在北京召開,秦始皇陵考古隊隊長段清波宣布,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圍存在著一圈很厚的細夯土牆,即所謂的宮牆。
經驗證,宮牆東西長約168米,南北141米,南牆寬16米,北牆寬22米。
宮牆都是用多層細土夯實而成,每層大約有5—6厘米厚,相當精緻和堅固。
在修建宮牆的施工中,為了檢測用泥土夯實的宮牆是否堅硬,施工人員會站在遠處用弓箭射牆,若箭能插進牆體,修好的宮牆必須推倒重建。
宮牆頂面甚至高出了當時秦代的地面很多,向下直至現封土下33米,整個牆的高度約30米,非常壯觀。
在土牆內側,研究人員又發現了一道石質宮牆。
根據探測,發現墓室內沒有進水,而且整個墓室也沒有坍塌。
這種宮牆是前所未有的發現,這種嶄新的墓葬形式稱為「秦陵式」。
秦始皇陵共發現10座城門,南北城門與內垣南門在同一中軸線上。
墳丘的北邊是陵園的中心部分,東西北三面有墓道通向墓室,東西兩側還並列著4座建築遺存,有專家認為是寢殿建築的一部分。
秦始皇陵集中體現了「事死如事生」的禮制,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結構殊特。
2010年以來,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園的內城西北部勘探發現了一處長方形的十進式院落的龐大建築群,猶如紫禁城,總體上南北長690米左右、東西寬約250米,面積達17萬平方米,為北京紫禁城1/4。
這處規模龐大的宮殿建築群雖然僅僅保留下了牆基部分,但其格局基本完好,對研究人類古代皇宮史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
寢殿便殿
在秦始皇陵封土以北發現三組大型宮殿建築群遺址,南北長約750米,東西寬約250米,占地面積18.75萬平方米,建築密集,規模宏闊,是陵園的禮制性建築即陵寢建築遺蹟。
甲組宮殿遺址位於陵墓封土北部偏西53米處;距離原先封土的北邊沿僅有10餘米,是一座近似方形的大型地面建築。
南北長65米,東西寬55米,面積3575平方米;建築四面有散水,並繞有環廊,高出環廊1.2米的方形台座上為主體建築。
遺址上部覆蓋有殘碎瓦片及紅燒土、灰土等。
根據已知情況分析,這座建築結構是重層、瓦頂,中心建築為雙層或三層的大型建築。
乙組宮殿建築遺址位於甲組的北側10餘米處,向南距離陵墓封土北邊沿130米,西邊與內城西牆相鄰。
此遺址東西長240米,南北寬20米,占地面積4800平方米。
遺址內有6座建築基址由東向西分布在一條直線上,而且面積從東到西逐漸增大,呈梯次形,大者有1000平方米,小者只有60餘平方米。
其中有的建築規格較高,裝飾華貴,設有環廊和散水;有的建築基址內出土了彩繪俑頭殘片及鐵鋌銅鏃等兵器。
丙組宮殿建築遺址位於乙組北側僅2米處,南邊距離陵墓封土150米。
遺址內共有4座建築基址,東西向做橫一字形排列,成為一個建築組群。
建築基址內出土有鋪地及貼牆用的大批青石板,有瓦當、板瓦、脊瓦、筒瓦等建築材料,錛、鍤、鑿、鏟、鋪首、栓板等鐵質器物,陶井圈、陶灶門及殘銅器等。
瓦當背後的半圓形筒覆扣於房脊的一端,瓦當遮住脊部的檁頭,既起到防朽保護作用,又具有美觀裝飾的作用。
在丙組建築遺址以北,還有大批的建築基址,並有石子路面、成排的石下水道及大量的碎瓦、紅燒土等遺物發現。
分布情況好像與乙、丙組建築遺址一樣,也是由多座基址作東西向排列成組群。
從而和甲、乙、丙三組一起構成由南向北一組組的大型建築群。
這批建築群可以籠統地稱為秦始皇陵的陵寢建築。
秦始皇陵里真的有那麼多的建築嗎?謎底揭開
城垣秦始皇陵有內外兩重城垣,內外城廓有高約8—10米的城牆,今尚殘留遺址。內城呈矩形,周長3840米,北牆有2門,東、西、南3牆各有1門,內城裡即為封土所在。外城呈矩形,周長6210米,四角各有...
秦始皇陵為什麼一直不能開發?真相在這裡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地宮真實面貌,專家 不可思議
秦始皇地宮,即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196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秦地宮最早的歷史文...
秦始皇陵的神秘地宮究竟有懸機?當今科技都無法破解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的陵寢,秦始皇的皇家陵園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呢?秦始皇陵坐落在今西安臨潼區城東5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坐西向東。整個陵園由城垣以內的核心區與城垣以外的陵屬區組成...
秦始皇陵的最大突破 能抗住8級地震
秦始皇地宮之迷 墓室約一個足球場大,地宮是放置棺槨和隨葬器物的地方,為秦皇陵建築的核心。有關秦陵地宮位置問題,歷來眾說紛紜。史料《漢舊儀》一書中有一段關於秦始皇陵地宮深度的介紹:公元前210年,...
未解之謎系列之秦始皇地宮
秦始皇地宮,即對秦始皇陵園,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始於1962年,考古人員繪製出了陵園第一張平面布局圖,經探測,陵園範圍有56.25平方公里,相當於近78個故宮,引起考古界轟動。秦地宮最早的歷史文...
封土層下秦始皇地宮的詭秘到底在哪?
秦始皇的地宮是否真的存於封土之下,兩千年來眾說紛紜。歷史上不可勝數的記載和傳說讓秦陵地宮成為千古之謎,並且頭緒越來越複雜。有人推測封土下並非真正的地宮所在,更有人臆斷他的墓室在南部的驪山里。當然...
驕橫跋扈、性情不定的一代帝王,墓穴至今無人敢動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這位在生前驕橫跋扈、性情不定的始皇帝,在死後留下的陵墓依然撲朔迷離,成為中國考古史上最重要、最難破解的謎團之一。40餘年來,關於秦始皇陵的考古工作從未停止過,雖然...
揭秘:秦始皇,留下九大謎底,為何很多學者研究到至今
公元前259年中國農曆正月,一個長相併不特殊的男嬰在趙國邯鄲降生了。他,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國的創立者秦始皇。在西方人眼裡他是中國的拿破崙。他13歲就繼承了秦國國君的王位,22歲在故都雍...
秦始皇陵謎團重重,「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弩矢」?
秦始皇陵——一個動用全國的財力物力,徵發民工70萬,修建的陵墓。從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即位後就開始修建,直至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為止,長達36年之久。
世界探秘系列之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
中國有一座陵墓,傳說有陰兵把守,至今無人敢挖掘。
眾所周知,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了中國,他也因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被人們稱為千古一帝。關於他的話題一直都不曾間斷,不過其中最吸引人的還是他的陵墓,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被盜過嗎 秦始皇陵地下墓穴結構如何?
導讀:公元前210年夏,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秦王贏政逝世。他被安葬在了一座巨大的陵墓中。這座陵墓在他生前就開始修建,前後共花了39年時間,修陵頂峰時用工達到70多萬人,占到了當時全國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