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試掘明定陵後,國家決定不再主動開發帝王陵墓?原因很簡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考古界有一個大悲劇,那就是明十三陵定陵的挖掘。

1956年,郭沫若和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吳晗等人,力主發掘十三陵中的明長陵(成祖朱棣的陵墓),當時就有很多人反對,因為中國的考古學是從1921年的周口店遺址發掘開始算,到56年不過30多年的歷史。

人才、技術都極度缺乏。

不過最後仍被批准,不過試掘的皇帝陵墓由十三陵中的最大陵墓長陵改為第三大的定陵(明萬曆皇帝的陵墓)。

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與他妻妾的合葬陵,萬曆帝年僅10歲時即已登基,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

當政之初,推行改革措施,經濟出現繁榮景象;中後期怠於朝政,終年不視朝,致使朝政日趨腐敗。

定陵早在萬曆帝生前就開始營建,歷時6年才完成,耗銀八百萬兩,相當於當時全國兩年的賦稅總收入。

陵墓建成時萬曆皇帝只有28歲,直到1620年才正式啟用,該陵墓整整閒置達30年之久。

當時郭沫若率領的考古隊經過一年的探查還沒有發現墓葬的門在哪裡。

由此可知困難多大,就這樣又過了半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他們才找到一堵高8.8米厚1.6米的金剛牆,也就是所謂的地宮入口。

打開墓室口時突然一股刺鼻的黑氣崩出也是把大家嚇得夠嗆,由於害怕墓中有毒氣(屍體腐爛後的氣味在密封的環境中醞釀了幾百年)或者缺氧,考古人員並不敢直接進去,其實先放進去一隻雞,三天後雞還能打鳴人們才敢下去。

墓中有各種古玩這字畫、奇珍異寶、綾羅綢緞。

由於當時考古技術落後,當空氣進入這個封閉近300年的空間後,字畫綢緞內的文物迅速腐化,其他文物也有相當大的損失。

萬曆皇帝和兩位皇后的國寶級的金絲楠木棺材居然被考古人員當垃圾扔了。

後來陵墓遭到破壞,皇帝三人屍骨無存。

但是關於定陵故事並沒有結束,定陵附近一個村落里的農民看到考古隊留下的棺槨,被一對年邁的夫婦發現了,他們如獲至寶,想要給自己打口棺材,以備後事。

第一具棺木製成後,老太太蹬腿歸天;第二具剛剛完工,老頭子也一命嗚呼,前後不到半個月。

還有一對夫婦,發現了楠木棺材,為自己打了一個柜子,村裡的人非常羨慕:「皇帝的東西不是隨便可以用的,要是沒那福分,消受不起,還會搭上性命……」夫婦認為他們是嫉妒也沒當回事,不久夫婦的四個孩子不見了,找來找去忽然,發現躺櫃邊放著四雙小鞋。

兩人迅速打開櫃蓋,只見4個孩子相互擠壓著,早已氣絕身亡,後來夫婦又生了一個兒子,未成年的時候煤氣中毒也死了。

定陵中大量文物的損失讓領導及考古界非常痛心。

但是這事過沒多久,郭沫若又想挖掘乾陵和秦始皇陵,並說雖然定陵挖掘損失了不少文物,但積累了經驗,以後再做挖掘工作就知道怎麼做了。

他的要求讓國家非常生氣,堅定的回絕了郭沫若,並回了他七個字:以後禁挖帝王陵。

從此以後這七個字成了我國考古界的基本決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郭沫若發掘明定陵,皇帝一口棺材害死七條人命

在這個世界上,為了預防盜墓賊人們可是想盡了辦法,其中最詭異地就是詛咒,受到詛咒大家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說起詛咒我們會想起埃及金字塔裡面地詛咒,很難想到我國的詛咒,其實在我國有一座帝王陵也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