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劍小常識:關於青銅劍那些誤解或你不知道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劍是中國古代用於近戰刺殺和和劈砍的尖刃冷兵器,又稱直兵。

一般由首、柄、格、身構成。

劍身細長,兩側有刃,頂端尖而鋒利,劍柄短,便於手握。

早期劍都比較短,無鞘,所以早期佩劍一般都是在劍首設有一個圓環,將繩子穿入圓環並系在腰間。

西周晚期起出現劍鞘,劍亦加長。

於劍鞘上部設環或耳,穿繩系腰間,以一種合適的角度,佩戴於身側或身後。


常識易誤解一:青銅劍無鞘。

我們常見的青銅劍是這樣的↓↓↓

圖:越王「者旨於賜」劍藏於蘇州博物院(有銅箍,無劍鞘)

這樣的↓↓↓

圖:福建浦城西周墓出土的青銅劍

還有這樣的↓↓↓

圖:越王勾踐劍(無銅箍,無劍鞘)

其實青銅劍是有鞘的。

只因劍鞘大多採用木、絲、皮革等製作,較難保存下來。

而一些金屬劍鞘(如,金、銅)完整保留了下來。

圖:陝西少陵原出土的西周帶鞘青銅劍(鞘)

圖:一組邊遠地區春秋早期的青銅劍

圖:雅安博物館藏 帶鞘青銅劍 戰國

圖:鏤空龍紋金鞘劍

圖:象牙鞘柄銅劍

圖:鑲金鞘銅柄木劍 昭陵博物館 唐

常識易誤解二:劍柄僅有(或無)銅箍。

其實青銅劍為便於持握,劍柄都是有纏侯的。

只是棉、麻、絲、毛、皮一類的較難保存而已。

圖:越王不壽劍及纏侯特寫

圖:鎏金菱形紋劍,戰國青銅劍於劍柄特寫

常識易誤解三:青銅劍的形制。

其實青銅劍也不都是這樣圓首,短、扁、款的造型。

也有下面這樣的↓↓↓

圖:秦兵馬俑二號坑出土青銅劍(柳葉八面劍形)

圖:青銅柄鐵劍。

西漢時代,遼寧出土。

常識易誤解四:青銅劍為一體鑄造。


常識易誤解四:青銅劍硬度很高。

青銅劍是我國古代戰爭中經常使用的一種兵器。

一般是銅、錫合金冶煉製作而成的。

在青銅時代,鑄劍的關鍵是在冶煉時,向銅里加入多少錫。

錫少了,劍太軟;錫多了,劍硬,但容易折斷。

所以青銅劍大都是含錫較高的青銅做刃,用含錫較低的青銅做劍脊,以制刃堅硬,脊柔韌的劍。

由於劍的好壞取決於硬度和韌性,現在勾踐的劍無法檢測具體硬度和韌性,鑄造青銅在含錫21%的時候強度達到頂峰,硬度可以達到200HV以上,秦劍外部含錫量17~20%,兵馬俑中出土的秦劍硬度檢測數據是106HRB,約296HV(28.5HRC),但青銅製品無法超過HRC40

所以不可能比鋼製寶劍更鋒利,現代製作太極等健身不開刃用的鉻鋼(不鏽鋼)刀劍,做成硬劍的硬度也有45-52HRC。

鋼製長款寶劍硬度及韌性兼具最優則可達60HRC。

中國最早的劍目前是出土於西周時期的青銅劍,之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鐵劍和鋼劍。

劍不但是武器的一種,也是權力的象徵,古代君王、貴族和軍事將領生前死後都喜歡身佩寶劍。

劍又是一種飾物,被達官貴人、文人墨客用來抒發凌雲壯志或表現尚武英姿。

圖:古代君主、貴族佩劍圖

本文為刀劍學堂原創作品,主編飛紅巾 未經允許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全文完==========

▶更多刀劍作品、鍛造工藝、訂購 師傅微信:18857802823

▶ 更多刀劍、冷兵器知識,鎖定微信公眾號: (longquanbj)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流傳於世的古代寶劍都有哪些

在中國古代,沒有那一種兵器能像劍一樣,兩千多年來一直得到了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的喜愛,以致賦予它以生命和品格,並發展出了精湛的鑄劍、鍛劍工藝,還有高超的相劍、用劍技擊之術等。中國古代的名劍有許多,...

為什麼秦國士兵的劍比其他6國的長30厘米?

在冷兵器時代,戰爭的兩大要素一是軍隊,二是兵器。在秦統一六國中,武器的勝出是攻城掠地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發掘的秦始皇陵側的兵馬俑坑,估計其中兩坑有武士俑七千件,戰車百乘,戰騎百匹。秦兵馬俑坑出土...

青銅時代的最精美作品——越王勾踐劍

春秋時代,吳越地處江南水鄉,山地丘陵多,地理位置決定了適合短兵器使用,因此刀劍製造業相對先進。當時最有名的鑄劍師之一干將是吳國人,打造了「干將」、「莫邪」二劍;另一個最有名的鑄劍師歐冶子是越國人...

揭密中國劍的前生今世

劍是中國古兵史上很熟悉、很常見的古代兵器。劍的歷史悠久,構造極其簡單,使用靈活方便,兩面都有利刃,劍端有鋒,即可橫斬,又能直刺。平時帶在身上能夠自衛格鬥,戰場上揮劍格鬥用以殺敵,實戰應用十分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