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公開課 | 當埃及豔后遇上江都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左為交匯點·江蘇有戲記者王宏偉,右為策展人、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陳剛)

交匯點·江蘇有戲記者王宏偉

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藝術公開課。

今天讓我們走進南京博物院「法老·王」展廳,看一看當埃及豔后遇上江都王,會碰撞出怎樣的文化傳奇。

我們有幸邀請到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陳剛先生,請他為我們講解一下古埃及的神秘與悠遠,以及漢文化的恢弘與博大。

策展人、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陳剛

各位觀眾大家好,現在我們站的這個地方,就是南京博物院的特展「法老·王」展廳

「法老·王」是南京博物院2016年最為重要的一個展覽,整個展覽分為四個篇章,第一個篇章是不朽,第二個篇章是生活,第三個篇章是權力,第四個篇章是生靈

不朽:木乃伊VS金縷玉衣

陳剛:古埃及人和漢代人都相信,死亡不是結束而是進入永恆世界的開始。

但是獲得永生的前提是要把身體保存好,因此漢代人製作金縷玉衣,而古埃及人製作木乃伊。

這件木乃伊,她是一個女性,年齡大概在20多歲,從她的姓名和出土地點,可以看出,她應該是一個寺廟裡的女祭司,身份還是比較高貴的。

通過棺木上的文字,我們知道她的名字叫「乃法爾·穆特」。

她生活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約相當於中國武王伐紂的時代大致相當。

王宏偉:一般來說,20多歲正是一個人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那麼我們現在能夠通過木乃伊判斷出她的死因嗎?

陳:這確實是一個謎,經過CT掃描,埃及學家們只發現她有一顆臼齒被擠壓,生前可能深受牙疼困擾,但是卻沒有發現明顯的外傷和病灶。

這裡我們要介紹一下木乃伊的製作方法。

首先,要鑿穿死者鼻腔內的篩骨,從這裡抽出腦漿,然後在身體左側切開口子,取出內臟,但是要保留心臟,因為古埃及人認為心是思維、情感和行動的本源,而大腦則是毫無用處的。

接下來,屍體將被埋進主要成分為碳酸鈉的泡鹼中,大約40天之後,死者就會完全脫水,成為乾屍。

最後,木乃伊要用亞麻布層層包裹,這具木乃伊就被包裹了18層,這樣木乃伊就就製作完成了。

這具木乃伊腹腔、胸腔、咽喉和口腔內的所有臟器都被摘除,因此專家們懷疑她死於難產,但也無法排除心腦血管疾病或其它重要臟器病變的可能性。

王宏偉:和古埃及人不一樣,漢代人相信神仙思想,他們希望能夠保存屍身不朽,以求能夠升天。

漢代人保存屍體,採用的是金縷玉衣的方式。

那就是展櫃里的這件展品。

陳剛:在整個漢代,只有諸侯王和王后以上的級別,才能夠使用金縷玉衣,那這件金縷玉衣墓主人是江都王的王后。

在這個使用過程中,它體現的是等級,體現的是諸侯王的身份。

因為整個金縷玉衣,它其實是由2000多片很小的玉片一點點穿起來的,在每個玉片的角上都穿有孔,所以是通過這些孔連起來的,而連的方式和材料又分別分為金絲、銀絲、銅絲和普通的絲線,所以這件展品金縷玉衣是拿金絲一點一點穿起來的。

這件展品出土時受過盜擾,後期經過修復,我們跟技術人員溝通時,他們告訴我說,光為修復這件金縷玉衣用了1000多克黃金,所以這件東西完全是不計工本的,有些專家認為,做這麼一件金縷玉衣的話,需要一個熟練的玉工做將近10年。

陳剛:這件古埃及棺蓋板被製成人形,頭頂垂下的是古埃及的聖花蓮花,在人形棺的中部,人形的雙手交叉抱於胸下,手的上下方分別畫了一隻張開翅膀的聖甲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屎殼郎。

再往下是張開翅膀的天空女神努特,它是古埃及神話中奧西里斯的母親,這個畫面不僅意味著死者得到天空女神的保佑,而且象徵著回到母親的腹中等待重生。

王宏偉: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件玉棺應該是你和你的小夥伴們親手發掘出來的。

陳剛:是,當時在做考古發掘的時候我們都在現場。

上世紀90年代初,在江蘇徐州獅子山楚王陵發掘現場,當時通過考古發掘證明了在金縷玉衣之外,還有一層玉棺,但是在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在整個中國漢代考古的發掘中就再也沒發現過玉棺的身影,一直到2011年,南京博物院在做大雲山西漢江都王陵考古發掘中,在江都王陵的王后墓中(才又發現玉棺)。

它的製作工藝、它的精細度,它的棺外描繪的紋樣,要遠比獅子山楚王陵的玉棺要複雜、精美得多。

這個玉棺的製作是很難的,因為很難找到一大塊完整的玉,把它切割成相當的平,然後正好可以貼上。

很多鑲嵌的玉璧它其實只有一面有紋樣,另一面是沒有紋樣的。

在做的時候,在切割時,把一塊玉璧切成兩塊,這樣可以讓自己的面積更大一些。

而我們知道,漢代玉璧是很薄的,它可以通過這個工藝完完整整地切割,那其實是挺難的。

在玉璧與玉塊的連接處,有很多縫,通過金片、銀片把它鑲嵌在一起,最後再整體拋光、打磨。

所以今天呈現在我們觀眾面前的是充滿著玉的顏色、金的顏色、白銀顏色的玉棺。

王宏偉:死者的面容總是令人感到哀傷,那麼在死者的臉上罩上一層面罩,既是尊重逝者,也能寬慰親人。

我們面前這件,就是古埃及的面罩。

陳剛: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人死了之後,跟他的精、氣、神相關的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卡,一個是巴。

每天晚上,巴會出去,巴是人首鳥身的形象,那可能它回來的過程中,很難一下子對應到位。

但是如果在木乃伊外面加一個製作很精美的像死者一樣的頭罩的話,那巴在回來的時候,能夠非常清楚地認出他,然後可以跟他的屍體作一個很好的結合。

陳剛:那麼現在展櫃里擺的就是漢代的高等級的貴族墓葬中經常會出現的玉面罩。

它有圓圓的眼睛,有嘴巴,有鼻子還有耳朵,做得非常形象。

在墓主人死亡的時候,它會整個覆在死面的臉上,所以這樣的玉面罩也被稱作玉覆面。

權力:埃及豔后VS江都王

王宏偉:無論是古埃及人還是漢代人,那麼有權力的人總希望把自己的權力帶到來生,帶到另一個世界去。

現在我們就進入第二單元,看看權力單元。

那麼,這個展覽的名稱叫做「法老·王」,法老這個名稱其實來源於埃及豔后克里奧帕特拉。

西方有句名言:如果埃及豔后的鼻子矮一厘米,世界歷史將會被改寫。

陳剛:實事求是地講,大人物的雕像多少會作些美化,因此我們不能把這件文物當成是埃及豔后的標準像,但是「可能改寫歷史」卻並不誇張。

托勒密王室是亞歷山大的部將創立的,與希臘文化一脈相承,而埃及豔后會九種語言,是托勒密王朝歷代法老中惟一能講埃及語的,她也是位演說高手,有文獻說「她的聲音中充滿了甜蜜,她的舌頭就像有許多琴弦的樂器隨時準備轉向她喜歡的任何一種語言……」。

她為凱撒生下一個兒子,母子都居住在羅馬,她一直勸說凱撒指定他們的兒子做繼承人;後來,她和統治古羅馬東部的安東尼同居12年,生下3個孩子,安東尼將很多領地分封給他們。

公元前31年,安東尼與埃及豔后聯軍在亞克興海戰中被屋大維擊敗,安東尼和埃及豔后先後自殺,古埃及被併入古羅馬,成為一個行省。

這場戰爭其實可以被看作以古羅馬為代表的西方文明和以古埃及為代表的東方文明的決戰,如果屋大維戰敗,那麼很可能埃及和羅馬的地位就要調換,從這個角度來說,埃及豔后的鼻子確實可能改變歷史。

王宏偉:「法老·王」這個展覽,王這部分指的是漢代的諸侯王,展品來自於幾個部分,包括江都王、楚王以及廣陵王。

那麼現在我們來看一件江都王劉非曾經親自使用過的青銅矛。

陳剛:江都王劉非在史料里記載,他15歲時就做了將軍,而且在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也正因為在吳楚七國之亂中他堅定地站在中央政府的一邊,所以在七國之亂平定後,他重新管轄了吳王劉濞的統治的地區。

史料記載這個人打仗非常威猛。

這件銅矛出土於他的陵墓中。

出土時它光亮如新,但是可以看到在它的刃部,有老的使用痕跡。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推測,這件東西只有也僅有可能是他本人使用的東西。

最早的時候,西漢諸侯王制同京師,它有自己的軍隊,它有自己的行政統治的機構,慢慢隨著漢代中央集權不斷加強,諸侯國在漢帝國中它的軍事力量逐步削弱,最後從帝國整個角度來說,中央的力量得到了更加的鞏固。

那麼理解這批兵器如果站在這個角度去看的話,那你就能真正明白,王的背後一些軍事上的變化。

除了軍事上的權力外,在這個篇章中,我們重點還通過經濟反映權力。

所以在這個展覽中我們選了這麼幾件東西:金餅、馬蹄金、半兩錢、五銖錢。

諸侯國在西漢早期是有自己的權力鑄造貨幣的。

也就是說江都王劉非在自己的國家可以鑄造貨幣,而到了漢武帝之後的話,像這樣的貨幣的鑄造權就被完全收歸中央。

在這個地方,有四枚金餅,另外有四枚馬蹄金。

西漢關於諸侯國,專門創造了一個「酹金律」,什麼意思呢,就是中央政府每年要祭祀劉姓祖先,它就要求諸侯王或者侯們,按照自己國家封土的多少、人口的多少去貢獻黃金,可以是金餅,可以是馬蹄金。

「酹金律」當中,它的主動權掌握在中央政府的手上,如果你交來的黃金貨幣成色不夠,它可以隨時要求你,甚至可以把你的國家廢除掉,可以對你進行各種處罰。

所以在這個展櫃中,通過這樣的銅錢、金餅、馬蹄金,我們可以明白,當年的諸侯國,它的經濟實力有多強,同樣可以通過這樣的貨幣,能夠看到,中央的帝國是怎樣樣慢慢把諸侯國的經濟實力逐步削弱,然後壯大中央政府的凝聚力。

王宏偉:古埃及的神靈有幾千個,宗教的影響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就連法老的權力,也來自神靈的授予。

在我身後的展櫃中,就展示了其中一小部分。

陳剛:我們可以看到,在所有的展品當中,位置站得最高的那件,就是古埃及神話中的奧西里斯神。

奧西里斯是古埃及宗教中的一個主神,它管理著冥界,掌管著重生,因此從這個雕像中我們可以看出來,他的臉是用植物萌發的嫩綠色裝飾出來的。

這個雕像中,你可以看到,他戴著一個像奶瓶一樣的頭冠,那個頭冠其實是上埃及的標誌,兩邊還插著長長的羽毛,雙手交叉放在胸前,分別抓著權杖跟連枷,他的身體被著常見的亞麻布包裹,表明他已經被製成木乃伊。

那麼在這麼多神像當中,在奧西里斯神的左邊,是他的妻子伊西斯正在哺乳他們的兒子荷魯斯,很多研究者認為,這是是基督教聖母懷抱耶酥的原型。

而他們的兒子荷魯斯,就是古埃及版的哈姆雷特,他為父報仇,與叔父塞特大戰,最後奪回了王位。

那麼在這個展櫃的左上的位置,是太陽神拉的形象。

他長著鷹隼樣的頭,上面還承接著一個很大的太陽形的圓盤,旁邊同樣是太陽神,叫做阿蒙,他頭上戴著高高的羽毛,他們合起來被稱為「阿蒙—拉」神。

而太陽神是古埃及最為至高無上的神,法老都自稱是太陽神的兒子,以標榜自己的神聖。

這尊普塔神,他其實是古埃及孟非斯地區的創世神,傳說天地之初是一片混沌,普塔神通過思索在頭腦里創造了萬事萬物,再把它們的名字一一叫出,世界萬物就產生了,所以普塔神是用頭腦和舌頭創造了世界。

而法老是荷魯斯化身的觀念,也就是普塔神體系創立的。

古埃及神話是世界上最早產生的多神信仰的神話體系,西亞、中東的許多神話其實是從古埃及神話演變而來。

西方「史學之父」、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經坦率地承認:古希臘幾乎所有神的名字都是從埃及傳入的。

生活:埃及之花VS長毋相忘

王宏偉:講到這裡呢,大家可能會比較好奇,古埃及人和漢代人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那麼,展廳中用大量的文物,也還原了當時的生活。

讓我們先來看看古埃及人的生活。

陳剛:這是已經碳化的大麥與小麥,距今已將近3500年,古埃及人用它來製作麵包和啤酒,這兩樣東西是古埃及人一頓飯的基本配置。

在古埃及,無論什麼年齡的人都喝啤酒,那時的啤酒比較粘稠,像現在的稀粥,因為渣滓較多,往往要用吸管吸。

這是一塊碳化的麵包殘片,距今大約有4000年。

埃及人製作麵包時,要用石碾將麥子碾成粉,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石粉混入其中,再加上埃及地處沙漠,熾熱的風會把沙粒帶到食物中,因此古埃及人的牙齒磨損得非常嚴重,考古發現表明,當時絕大多數人深受牙疼困擾,有專家半開玩笑地說,無論是壁畫上還是雕像上,法老們從來不笑,原因可能就是他們都有一口爛牙,並且疼得難以忍受。

在古埃及,無論男女老少,或多或少都會採用一些化妝的手法,大家現在經常在壁畫或雕塑中看到,眼影畫得很長很長,這是非常具有古埃及特色的化妝手法。

這件眼影粉的罐,是專門用來裝眼影粉的,而這根細長的木棒,其實就是當時刷眼影的,類似我們現在女士用的眉筆。

在這個展櫃中,我們可以看到,非常精美的飾件。

在這個組合當中,我們挑選了耳環、項鍊、手鍊、腰鏈、腳鏈。

古埃及衣服多為白色或乳白色的亞麻布,因此人們喜歡佩戴色彩絢麗的首飾。

這是最具特色的彩釉珠寬版領形項圈,裡面兩排是紅、黃、藍、綠色的棗,第三排是藍色的葡萄、第四排是綠色的葉子,第五排是白色的蓮花花苞,搭扣處是開放的蓮花。

蓮花被稱為「埃及之花」,它們早晨開放,夜晚閉合,代表了出生與復活,體現了今生與來世無盡延續的古老觀念。

王宏偉:漢代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座高峰,通過展廳里這些高等級文物,我們可以還原當時諸侯王們的生活。

陳剛:諸侯王們現世生活的美好,是他們追求自我不朽的一個現實原因。

使用琉璃作為編磬,在整個中國,目前來說,只有大雲山西漢江都王陵這一套,大家注意看整個編磬上半部分是有一層架子的,這個架子很長,兩邊是龍頭,中間是雲氣紋捲起的身體,架子的上半部分全部是通過鎏金的工藝把它裝飾完成的,而在架子的中間,前、中、後的話,分別是通過三個銀璧鑲嵌其中。

由於江都王劉非的身份很高,所以才可能在他的墓葬中出現這種代表身份的也反映古禮的這種樂器。

在這個展櫃當中,我們一共展示了七件陶俑,在前面一排,分別是三個舞蹈俑,每個俑它的姿態是不一樣的。

而在後面一排當中一共有四個陶俑,最左邊的那個陶俑是在彈瑟,左起第二個陶俑是在敲鐘,第三個陶俑呢是在唱歌,最後一個陶俑是在敲磬。

給大家形象地展示出一個諸侯王在享受宴樂時的場景。

在整個江都王陵考古發掘中,大概共出土了將近25個帶鉤,在所有的帶鉤中,這件帶鉤我們把它命名為「長毋相忘合符銀帶鉤」。

這隻小巧精緻的銀帶鉤表面繪著鎏金的雲紋,是展廳里最有情感溫度的一件展品。

它曾繫於一位美麗女性的腰間,用來束緊腰帶。

這位女子名叫淳于嬰兒,是江都王劉非的姬妾之一。

這隻銀帶鉤能夠沿著中線打開,分成大小相同的兩半,也可以利用內側鉚釘扣緊,合成一鉤。

打開銀帶鉤,您會發現它的內側鑄有吉祥用語「長毋相忘」,意思是「我們之間常常想念著對方,不要因為距離和時間將我們的感情忘卻」。

因為這四個字,銀帶鉤有了故事,今日讀起,仍然情真意切。

動物:神明VS寵物

王宏偉:在古埃及文物和漢代文物中,都有很多動物形象,但其實古埃及人和漢代人對待動物的態度並不相同。

古埃及人物,萬物皆有靈,他們把動物看作是神靈的化身,所以他們會崇拜動物。

在這個展櫃里,我們就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動物崇拜的觀念。

陳剛:在這個展櫃中我們可以看到三件與聖甲蟲相關的文物。

聖甲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屎殼郎。

聖甲蟲在古埃及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神靈,名叫科荷普拉,被認為是早晨的太陽神。

屎殼郎推糞球的形象,被演繹成聖甲蟲推著太陽早上升起,晚上進入冥界。

而屎殼郎在糞球中產卵的形象,象徵著生命從腐爛和污穢中得到重生。

這件木雕豺狼,是阿努比斯神的化身。

相傳奧西里斯的木乃伊,就是阿努比斯製作的,因此他被稱為是製作木乃伊保護神,有時直接以胡豺形象出現,有時被描繪成一位長著豺頭的男性,豎著耳朵,手執生命之符安柯和權杖。

阿努比死者在陰間的引路人,另外,他負責用瑪阿特女神那象徵真理、正義和法律的羽毛來稱量死者的心臟,如果心臟與羽毛一樣輕,說明死者是清白的,就可以去覲見奧西里斯;如果心臟比羽毛重,那麼一隻長著鱷魚頭、豹子上身和河馬下腳的怪獸就會撲上來,把心臟吃掉,死者將會徹底死亡。

因為這樣的傳說,製作木乃伊的師傅們工作時必須配戴豺頭面具,以求獲得阿努比斯的幫助。

在古埃及,不但人被製成木乃伊,貓作為一種動物,也被做成了木乃伊。

那麼展櫃里這件木乃伊,大家如果仔細看的話,可以看到木乃伊的頭部經過重新繪製,而它的身上通過亞麻布被綁成菱格紋。

貓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它是智慧、多產、敏捷的一個象徵,所以貓在古埃及的神話當中,它跟貝斯特女神聯繫在一起。

古埃及人將很多平時生活在寺廟裡的貓作為神來崇拜,在它們死後做成了木乃伊,然後埋葬在寺廟的周圍。

除了貓木乃伊之外,在本次展覽中還有其它的木乃伊,比方說有鷹隼的木乃伊,有鱷魚的木乃伊,鷹隼在古埃及人的心目中是荷魯斯的化身,而鱷魚是索貝克神的化身。

王:很少會有哪個展覽能像這次「法老·王」一樣,在小小的一個展廳里,集中了這麼多的鎮館之寶,而且它們都是動物。

陳剛:漢代人崇尚神仙思想,他們也希望從動物身上獲得神奇的力量,但是漢代人並不崇尚、並不崇拜動物,所以他們會把動物實用化、生活化甚至把它寵物化。

這件石豹鎮是徐州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整件器物它是通過青色的大理石圓雕而成,它的頸部有一圈嵌有海貝的項圈,所以證明它應該是一個被馴養的動物。

西漢的時候,狩獵的風氣非常盛行,尤其在貴族們之間,馴養豹子協助狩獵的風氣非常常見,而動物的兇猛,以這件器物為例的話,它反映的是當時人們的尚武和時代的進取精神。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件文物,學名叫鎏金獸形銅硯盒,它呢也是南京博物院的一件鎮館之寶,當時的人認為,如果能找到並吃下頭上長角的蛤蟆,就可以長生不老。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件展品,錯銀銅牛燈,它是南京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之一。

整個牛燈從整體上看,你會發現它的造型非常優美。

兩漢時期人們用動物脂肪做燃料,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煙塵,該件銅牛燈的頂部有一個導煙管,通過牛頭通入牛腹,腹部事先盛上清水,可以吸附煙塵,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潔,這種環保設計比西方的環保燈早出現了1500年左右。

王宏偉:今天,我們通過永生、權力、生活和動物四個方面,深入地了解了古埃及文明與中國漢代文明的相通與不同。

當古埃及人在建設金字塔的時候,那麼我們中國還沒有進入夏朝;古埃及人把一年分成365天,把一天分成24個小時,這和我們今天是完全一樣的。

但是我要說,古埃及文明是一種已經死去的文明,在歷史上,古埃及先後被利比亞、被努比亞,被亞述,被波斯,被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被古羅馬以及被阿拉伯人(侵略)和征服,古埃及的文字和歷史已經被人們所遺忘。

但是我們中國文化不一樣,中國文化雖然也經歷了歷次的衝擊,可是它從來都沒有斷絕過,漢代的文明被我們繼承,被我們發揚,我們仍然為漢代的文明感到驕傲和自豪,中華文化雖然也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危機,但是它總能一次一次地度過難關,生生不息它的博大和它的堅韌,是足以讓我們自豪的。

來源 交匯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個神秘的展覽,單靠門票就收入540萬元

藝周刊從南京博物院了解到,「法老·王——古埃及文明與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特展自8月10日開展以來,共接待觀眾19萬人次,門票收入540萬元,文創產品銷售超過100萬元,扣除辦展成本,盈利超過20...

古埃及文明和漢代文明的故事

古老而又神秘的國度——埃及,總是給人無限的想像和無限探索的慾望。這個暑假,來南博,可以看到古埃及精品文物,感受古埃及的神秘與魅力;強大而又繁盛的王朝——漢朝,中國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期。這個...

木乃伊與金縷玉衣同台亮相南京博物院

古埃及的神秘與魅力讓人心馳神往,強大而繁盛的漢王朝同樣擁有無限吸引力,當古埃及文明和中華漢文明遇到一起時,會講出什麼樣的故事呢?8月9日,南京博物院2016年度大展「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

法老漢王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若 說 牛郎織女一年還有一次鵲橋相會的機會,埃及的法老與大漢的諸侯王卻是跨越了千年的時空第一次相遇,兩大古國之間文明的碰撞才真是勝卻人間無數。南京博物院8月即將開幕的「法老·王」特展促成了這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