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遼上京遼祖陵申遺大文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
遼上京皇城乾德門遺址遺存。
遼上京皇城西山坡佛寺遺址。
遼上京遺址一號建築基址出土的經幢座。
遼上京宮城南門發掘現場。
本報記者 李倩攝
遼上京西山坡遺址保護性回填。
祖州石房子。
本報記者 李倩 攝
祖陵山上的樹木半榮半枯。
本報記者 李倩 攝
祖陵玄宮封土丘南側石像生。
遼太祖紀功碑。
本報記者 李倩 攝
祖陵東側龜趺山建築基址全景。
遼上京城址航拍圖。
遼上京遺址出土的泥塑人像。
唐朝末年,契丹族在中國北方草原崛起。
公元907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機稱可汗,國號「契丹」,916年始建年號。
918年,定都臨潢府(今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
後來改國號為「遼」,1125年為金國所滅。
在遼王朝200餘年的歷史進程中,遊牧文化和農耕文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得益彰,形成了多元一體、獨具特色的遼文化,創造了燦爛的文明。
如今,在巴林左旗,契丹遼文化遺存有700多處,其中遼代上京城和祖陵遺址於2012年11月17日列入《中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遼上京遺址於2013年12月17日進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在巴林左旗,針對遼上京和遼祖陵遺址,主要有兩部分工作,一是發掘,「發掘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遺址,也是為了申遺提供學術支撐」;二是申遺,「申遺不僅僅是申遺,而是一項具有綜合效益的長遠目標」。
精細發掘,弄清遼上京布局及歷史沿革
遼上京是遼代的首都,始建於公元918年。
後來金人沿用此城,前後歷時300餘年,至金代晚期廢棄。
1961年,國務院公布遼上京遺址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遼上京遺址平面略呈「日」字形,總面積約5平方千米,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漢城兩部分組成,其中皇城保存較好。
在2010年以前,關於遼上京的考古工作很薄弱,僅停留在考古鑽探和試掘的程度。
鑒於遼上京的重要性,為了更好地促進對遼上京遺址的有效保護,並為遼上京遺址申遺工作提供學術支撐,2011年,在國家文物局有關領導和專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二隊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成立了遼上京聯合考古隊。
2011年,遼上京考古隊對遼上京皇城西門——乾德門遺址進行了發掘;2012年,對遼上京皇城西山坡遺址進行了發掘,確認了其佛教寺院的建築性質,更正了「日月宮」一說;2013年,對遼上京皇城南部居中的一條南北向道路和臨街建築進行發掘;2014年,對遼上京宮城城牆及宮城西門遺址進行了發掘;2015年,對遼上京皇城東門、宮城東門以及宮城內的大型院落等一系列遺址進行了發掘,首次發現並確認遼上京城東向軸線;今年,正在對遼上京宮城正南門進行發掘。
令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遼上京考古隊領隊董新林津津樂道的是遼上京宮城東門遺址的發掘。
「你看圖片上的這些小圓坑,這些圓坑原來都是承柱礎的磉墩,體現的是東門基址的柱網平面布局。
」董新林教授指著一幅測繪圖說。
從圖片上可以看出,這些磉墩排列整齊,3行8列共計22個,可以推測地面建築應為面闊5間、進深2間的平面布局,也就是說,宮城東門應是一座殿堂式的城門,可能是一門三道,比較特殊。
據董新林教授介紹,發掘時東門遺址保存狀況不佳,堆積淺。
台基最淺的地方,地表面離生土只有30厘米的厚度。
土層至上而下分為表土、古代文化層、生土。
生土,即原生態的土,沒有人類活動痕跡的土。
30厘米的厚度,去除表土,也就剩下20厘米左右的厚度。
若不是精耕細作的考古發掘,這些不到20厘米的遺蹟現象很容易被挖掉破壞,最終遺憾得出「宮城東門遺址保存不佳、破壞殆盡、形制不詳」的結論。
遼上京遺址是幸運的,它遇到了如此細心的團隊。
考古隊的一系列發掘成果為促進遼上京遺址保護、推進遼上京國家遺址公園建設和遼上京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等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材料和更加豐富的展示內涵。
大膽推測,確定太祖陵玄宮準確位置
遼祖陵遺址是遼代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陵寢之地,位於巴林左旗林東鎮西南約20公里的「祖山」,即查干哈達蘇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一個口袋形的山谷中。
山谷入口處,是兩座相鄰的高山,為黑龍門遺址。
穿過黑龍門,進入山谷之中,可以看到東側南北向山嶺陡直,而西側則有三條大體平行的山嶺伸向東部。
由南至北,可稱為第一道嶺、第二道嶺和第三道嶺。
2003年10月22日,董新林隻身來到了巴林左旗,開始了迄今對遼祖陵進行的最為全面系統的踏查。
根據國家文物局有關規定,現階段不能主動發掘皇帝陵玄宮,因此,董新林一行人對遼太祖陵的確認,主要是參考歷史文獻的記載,通過考古地面調查和試掘來完成的。
《遼史·地理志》載:「太祖陵鑿山為殿,曰明殿。
殿南嶺有膳堂,以備時祭。
門曰黑龍。
東偏有聖蹤殿,立碑述太祖遊獵之事。
殿東有樓,立碑以紀太祖創業之功。
」
「當時看到祖陵山上的樹半榮半枯,我就想這會不會是鑿山建陵後又填土修成的假山。
」董新林帶著這一假設踏查。
他發現從現地表看,太祖陵前半部為土石分層混築的人工堆積,土山兩側均有石塊壘砌的護牆。
而後半部則為自然的山體。
與《遼史·地理志》所載的「太祖陵鑿山為殿,曰明殿」大體相符。
他大膽推測太祖陵玄宮主體應在山體內。
「在第二道嶺東段,我們發現了三處建築基址,地表均有大量磚瓦構件,還採集到多塊漢文楷書經幢殘片,以及經幢構件等。
當時我就想,這裡應是文獻所載的『南嶺』。
如果這裡真的是南嶺,用來祭祀,那應該有一條較好的登山路,以方便皇親顯貴等前來祭祀太祖陵時行走。
根據這個思路,我們確實在南嶺陽坡上找到一條折線的登山路。
路面平整,寬約5米,長約300米,現存多處石塊壘砌的護坡。
登山路的山下入口處還有一處小型建築基址。
這是南嶺,確信無疑。
」董新林說。
2007年至201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二隊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遼祖陵考古隊,對遼代祖陵遺址進行搶救保護性的考古發掘。
《遼史》中所提到的建築遺存,在遼祖陵考古隊的考古調查和發掘中都得以確認。
考古隊的考古調查和發掘成果,一方面可以為大遺址保護規劃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另一方面也為遼祖陵有可能成為國家遺址公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系統申遺,關聯地方經濟發展和民生事業
自從2012年11月,遼上京和遼祖陵遺址進入了《中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申遺工作便在巴林左旗拉開了序幕。
申遺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軟體」,即申遺文本的編寫。
2015年8月,巴林左旗正式啟動申遺文本編制工作。
二是「硬體」,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綜合環境整治等。
2013年12月遼上京進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隨後,穩步推進了考古研究、本體保護、環境整治等各項工作。
據了解,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項目初步規劃面積5平方千米,計劃投資20億元。
申遺是個漫長的過程,據了解,自治區文化廳成立了遼上京和遼祖陵遺址申遺工作領導小組,已撥付申遺啟動經費50萬元。
巴林左旗文物局局長張杰華這樣理解申遺,「申遺,不是簡單地為申遺而申遺,申遺是一項具有綜合效益的長遠目標。
」張杰華說,「申遺工作是個系統工程,完全可以關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事業,作為文化強旗戰略的具體抓手,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以及文化扶貧上做文章。
」
張杰華向記者簡單描述了申遺工作所涉及的民生項目。
建設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需要進行綜合環境整治,這就涉及古城邊的棚戶區拆遷,拆遷可改善民居。
古城內有井子溝河和沙力河穿過,必須對其進行排污治理,那麼城區基礎管網將得到極大改善。
另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成,也會吸納當地一部分人就業,實現文化扶貧。
同時,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成,可以促進巴林左旗向發展文化旅遊產業轉型,獲得經濟和文化雙重效益。
「我們其實是以申遺為引擎,以遼上京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和遼祖州祖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具體抓手,探索文化繁榮、城市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脫貧攻堅的新模式。
」張杰華說。
「遺址發掘是為了更好地保護,保護的同時也要展示和利用。
」張杰華說,「巴林左旗的遼文化資源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具有壟斷優勢,我們當地百姓也很珍愛這份遺產,我們應該從文化強旗的角度有所作為,打響遼文化品牌,促進巴林左旗經濟社會發展,把經濟文化效益回饋給老百姓。
」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巴林左旗文物局提供)
二里頭考古發掘這些年
「聽說又挖出個大墓,裡面有啥不知道,要整個兒打包送到實驗室!」二里頭考古發掘近60年,這片土地上一旦有重大考古發現,就會成為附近村民們茶餘飯後的新話題。自1959年秋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
這座帝王陵反盜墓相當成功,日本人挖三個月,都沒能找到地宮在哪
日本人挖三個月未找到遼祖陵地宮上篇《日本最想盜的中國帝王陵》一文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興趣。這篇把網友關心的問題交代一下:日本人盜遼祖陵得手了嗎?
遼上京遺址揭示中國古都發展史「新範式」
遼上京遺址。新華社記者屈婷攝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0日電(記者屈婷、丁銘)經過七年的考古發掘後,契丹遼帝國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都城——遼上京遺址揭開了神秘面紗。考古學家首次發現並確認了北側皇城內「...
赤峰遼上京遺址宮城考古發掘揭開序幕
8月5日下午,記者在赤峰市遼上京遺址發掘現場看到,原遼上京皇宮西側有兩處發掘探方,工人正在仔細謹慎地清理,一處考古工地已經露出內宮北城牆遺蹟。這是我國首次對遼上京宮城做出科學考古發掘。
赤峰巴林左旗遼上京遺址發現宮城北牆
從7月15日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二工作隊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遼上京遺址考古隊,對巴林左旗境內遼上京宮城進行科學考古發掘。現已確認了宮城的北城牆,並在進一步探尋遼上京...
遼上京遺址考古發掘新進展發現皇城、宮城東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第二工作隊和內蒙古考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遼上京遺址考古隊」,經過近兩個月的發掘,首次發現並確認了從皇城東門、宮城東門到宮城內大型院落的軸線布局,填補了遼上京...
申遺與傳承:探尋「失落的瑰寶」
新華社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屈婷 丁銘)十五年前,日本考古學家佐川正敏第一次來到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遼上京遺址,當時遺址內沒有任何民間建築,城牆也保存得相當好,令他「印象深刻」。如今,美國古蹟...
2015年度遼上京遺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
從7月初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二隊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遼上京考古隊對遼上京宮城東門和東牆等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遼上京考古隊領隊董新林介...
遼上京考古發掘新成果和新認識
遼朝是契丹人建立的、漢人居多數的朝代(907—1125年)。公元907年,作為中國歷史進程中重要節點的唐朝滅亡,五代第一個小王朝「梁」立國。同年,雄踞燕山北麓地區的契丹族異軍突起,契丹部落聯盟...
考古專家透露遼上京遺址五大新發現
中新社赤峰8月10日電 (記者 李愛平)正在內蒙古赤峰召開的「中世紀都城和草原絲路與契丹遼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董新林向外界透露了遼上京遺址考古的五大新發現。 ...
遼上京遺址考古獲得重要成果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7日電(記者丁銘)遼上京考古隊隊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董新林近日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遼上京遺址從2011年開始有計劃的考古發掘至今,已初步摸清遺址的平面布局、功...
遼上京遺址考古現場探訪記
2011年起,遼上京考古隊開始了對中國北方第一座草原都城「遼上京」的系統發掘。考古隊今年的工作重點,是對宮城南門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探尋上京是否存在從東向向南向軸線轉變的過程。「上京,太祖創業之地...
遼上京布局將進一步明晰
日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二隊和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成的遼上京考古隊,將正式開啟對遼上京宮城三號院落等遺址的發掘。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遼上京考古隊隊長董新林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