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徽州看「徽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黃山學院編纂、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徽州文書》(民國編)前十卷問世。

長期以來,徽學與藏學、敦煌學被並稱為三大地方顯學。

然而,這一提法在學術界存有爭議。

一些學者認為徽學的研究價值大於地方學,是因為徽州文化代表了古代中國自宋代以來的主流文化,他們把徽州作為研究明清社會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徽州文書、徽商等徽文化的標誌性符號,令徽州地區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縮影。

「徽學以徽文化為研究對象,有人把徽學界定為地方學,顯然是受到徽文化具有特定地域性的影響。

」黃山學院副教授胡家俊是徽學研究愛好者,他關注的重點不是具體的某項徽學研究成果,而是喜歡琢磨和梳理一些徽學研究的基礎脈絡和動向。

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徽文化,究竟是什麼?遊客們眼中的徽文化可能只是那些靜止著的徽派建築和古戲台上的徽州戲曲。

實際上,研究者們心中的徽文化是歷史上的徽州人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不僅表現在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層面,也體現在精神文化層面。

胡家俊介紹,徽文化包括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歷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徽派樸學、徽州戲曲、新安畫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州刻書藏書、徽州工藝、徽州文獻、徽州文書、徽派建築、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動植物資源等,涉及經濟、社會、教育、學術、文學、藝術、工藝、建築、醫學等諸多學科,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更是一個獨特的歷史文化存在。

胡家俊傾向於「徽學不是地方學」,認為徽文化儘管有其地域性限制,但由於徽州的重要歷史地位及其典型意義,徽學研究具有普遍性意義。

他介紹,許多學者之所以認為徽學的研究價值大於地方學,就是因為徽州文化代表了古代中國自宋代以來的主流文化,他們把徽州作為研究明清社會的一個重要切入點。

「現存的大量徽州典籍、徽州文獻、徽州文物以及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徽學研究的資料基礎。

」胡家俊認為,近年來,大量徽州契約文書的發現和流傳,被譽為繼甲骨文、敦煌文書、大內檔案和秦漢簡帛之後的「中國歷史文化第五大發現」,這本身也說明了徽學研究的廣泛性和普遍性。

而對徽州文書的研究,可以從一個獨特的角度推動中國史研究的深入。

他介紹,徽學研究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紀初年,比如1907年黃質在《國粹學報》上就發表過《濱虹羼抹》一文;王茂蔭的財政貨幣改革思想以及徽商現象,在解放前也有學者進行過專門研究,這些都說明徽學研究在起步伊始就跳出了徽州地方史研究的範疇。

有學者認為,敦煌文書時間下限至北宋,徽州文書的上限南宋則正好與敦煌文書相連,將敦煌文書和徽州文書中的動產與不動產買賣和租佃文書聯繫起來考察,一部中國古代動產和不動產買賣與租佃制度史便可以完整地復原和再現。

現在,學界更是把徽州作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縮影,審視和梳理其中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脈絡。

另一個可以佐證徽文化不僅僅是「地方學」的元素是徽商。

胡家俊認為,徽商是徽文化的標誌性符號,徽商研究是徽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清時期徽商足跡「幾遍宇內」,歷史上素有「無徽不成鎮」「無徽不成商」「鑽天洞庭遍地徽」之諺。

徽商所到之處,比如揚州、武漢、上海等地,無不形成了融徽州文化與當地文化於一體,又源於並別於徽州文化與當地文化的亞徽文化圈。

胡家俊說,這些眾多的亞徽文化圈,既反映了徽州文化的流動性、輻射性和當地文化對徽州文化的認同,也反映了徽州文化對當地文化的吸納性、包容性和徽州文化在空間位置上的廣泛性。

一些學者更是認為,徽學並無邊界,凡是與徽商活動有關、徽州文化輻射所及的事件或史實,都屬於徽學研究的範疇。

因此,把徽學簡單地界定為地方學,起碼沒有考慮到徽文化發散性和吸納性等特點。

對於當下的徽學研究者而言,重新定位徽學研究,反思其學科邊界日益成為重要命題。

這是一門以歷史學科為主、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綜合學科。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史學之外,哲學、文學、藝術、宗教等諸多方面的研究均有待深入。

只有聚集多學科的力量,才能共同推進徽州研究的發展。

圖片說明

《中國徽州文書》(民國編)共分20卷,涵蓋了第一大類土地關係與財產文書的土地等事產買賣文書、土地等事產典當文書、土地等事產租佃文書等14個目,涉及賣田契、賣地契、賣山契、賣屋基契、當田契、當地契、租田契、添找價契、賦役文書、商業文書、宗族文書、官府文書、教育文書、會社文書、社會關係文書、民間文化文書、其他文書等十七類文書。

此次先行出版的為第一至十卷,依次由汪昭義、方利山、韓寧平、吳偉逸、俞乃華、吳秉坤、趙懿梅、馮劍輝、朱樂寧、孫承平十名執行編委擔任分卷主編。

《中國徽州文書》(民國編)的出版,為研究清代民國特別是近代徽州的經濟關係,綜合揭示清代、民國特別是近代徽州的社會實態,全方位解讀清代、民國特別是近代徽州文化,探求清代、民國特別是近代中國社會的有關規律,提供了第一手的連續不斷的關鍵而完備的徽州文書憑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徽州日記:明清史研究的寶貴資料

徽州地處皖南低山丘陵地區,這裡「商成幫,學成派」,是傳統中國研究中最具典型意義的區域社會之一。近數十年來,「徽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專門之學,走在了明清史研究的前沿。然而,「徽學」要在新世紀保持其獨...

加強中外交流 推進徽學研究

20世紀80年代,「徽學」在中國史研究領域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逐漸成為一門國際性的顯學。在學者的努力下,徽學研究專著日漸增多,涉及徽商、徽州文化及區域社會變遷的諸多重大問題,這些都反映了國內學界及...

從區域史視角開展徽學研究

徽學是一門以歷史學科為主、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綜合學科。20世紀40年代後期至50年代,徽州文書開始大量發現和流傳。利用徽州文書,結合其他徽州歷史文獻和文化遺存等,以徽州社會經濟史特別是明清社會經...

徽學與區域史研究的方法漫談

徽學是產生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門新興學科。它以徽州社會經濟史特別是明清徽州社會經濟史研究為主體,以整體徽州歷史文化以及徽州人活動為對象。儘管徽學研究的內容與對象涉及歷史上徽州各個領域和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