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的玉器相信活到死也沒有幾個人真正見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玉鷹

玉鷹。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玉鷹為青黃色玉材制,片狀,腹部略厚,腹前用陰線界出鷹爪,頭部凸起,嘴尖,雙翅較薄,尾寬,尾及翅上有陰線羽紋。

鷹背部有對穿的孔,可穿繫繩。

紅山文化分布於我國東北地區,在其遺址中發現了較多的玉器,其中有一定數量的玉鳥,多為鷹類。

常見的玉鷹有二類,一類近似方形,翅的邊緣平直;另一類鷹的翅膀大且展開,似飛翔狀。

這件玉鷹屬後一類,遼寧省阜新市胡頭溝遺址出土有同樣的作品。

此玉鷹的造型較接近於現實,鷹的腹面加工精緻而背部簡練,系因人們仰望飛鷹所得的觀察結果。

大玉龍

大玉龍。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其玉料為淡綠色老岫巖玉。

龍體較粗大,捲曲,呈倒「C」形,長吻微翹起,有圓鼻孔二,雙目橄欖形凸起,頭頂至頸背有長鬣後披,末端翹起,額及顎下有陰刻棱形網紋。

龍軀光素扁圓,背部有一鑽孔,可繫繩穿掛。

此玉龍因其吻前伸,前端凸且翹,因此又有人稱之為玉豬龍。

這是早期氏族藝術的代表作,屬紅山文化。

其造型誇張、奇特,兼具寫實與抽象手法,結構雖簡潔,卻滿盈著生命力,質樸而粗獷,可能是某部族的圖騰。

玉獸

面紋嵌飾 玉獸面紋嵌飾。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此器為傳世古玉,表面紋飾較模糊,有較大面積的赭色斑。

器近似梯形,凸面,頂端上凸,中線兩側向後折,上下折角的角度不同。

嵌飾正面為淺浮雕獸面紋,重點表現獸的環形雙眼及闊嘴。

獸面兩側飾前肢,短小,帶爪足。

獸面及獸肢上飾細密的陰線回紋。

飾件背面有4組通孔,每組孔由兩個斜孔對接而成,孔中可穿繩。

據分析,作品原系嵌於柱形器的角部,3件或4件為一組,這樣的柱形器可能是玉琮之類的器物。

玉神人紋多節琮

玉神人紋多節琮。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

琮呈外方內圓的柱形,上寬下窄,中心有圓孔,上下相通。

玉料深褐黃色,局部有黃白沁斑。

玉琮圖案以橫線截成十一節,每節均以四琮角為人面部的中心線,以四面凹槽為隔界,雕刻出四個簡化的神人面紋。

神人的冠、鼻清晰可見,圓眼及嘴則模糊不清,只是象徵性地刻出。

在玉琮上端相對的兩側面中部,隱約可見各有一陰刻的帶雙翼紋的符號。

《周禮·春官·大伯宗》載:「以黃琮禮地」,說明玉琮是古時人們禮地的祭器。

從目前良渚文化墓葬出土情況看,玉琮多置於屍體周圍。

玉人獸複合佩

佩玉料呈青色,局部有白色斑,片狀,鏤雕人獸複合圖案

佩上部為人首,較大,頭部飾一周繩索紋並飾雙鳥形冠,長發後披,於兩耳側外卷,耳下有佩環。

佩下部為獸首,短而寬,呈橫向的條狀,獸嘴略寬,眼為孔洞形。

佩中部為鏤雕的人身與獸身,相互交錯,不易分別。

此佩為傳世文物,原出土地點已不清楚,學者們對其製造年代也有過多種推測。

從人物頭部特點看,應屬新石器時代,而佩下部獸頭的形狀、孔洞的鏤雕方式同石家河文化玉器的獸頭及加工方法非常相似,因此初步確定其為石家河文化玉器。

玉璜 玉璜。

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

璜玉料材質較好,黃褐色,較薄。

近似半圓形,直弦,中部下凹,兩側各有一孔,底部兩角略向外伸。

璜的一面有弧形凹槽,是對玉料開片時留下的切割痕,這類切割痕在新石器時代玉器上時有出現,從痕跡上可以看出,玉器加工中採用的是線切割的剖料方法。

玉片很薄,表明當時玉料開片技術已達到一定的水平。

作品呈不規則的半圓形,兩角外伸,說明此璜並非由圓形玉器切割而成,可能是以長方形或三角形玉片磨成。

玉獸形玦 玉獸形玦。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玦以青黃色玉料制,表面有多處色斑。

整體為環形,一側有一開口,未斷開。

開口一端為獸首,另一端為獸尾,獸身屈而成環,頸部有二小孔。

目前,多處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了這類器型,它表現的是一種神化了的動物,反映了較大範圍的動物崇拜。

頸部帶有雙孔的作品並不多見,此玦可能是製造時所穿之孔位置不理想,作品懸掛時傾斜度不合要求,於是又鑽了第二孔。

這件作品為清代宮廷遺玉,說明清代宮廷曾收藏紅山文化玉器。

玉勺 玉勺。

新石器時代含山文化。

勺玉料呈灰白色,局部顏色因久埋而產生變化。

此勺出土時斷為數段。

勺形窄而長,頭部似舟,池部為下凹的弧形曲面,勺柄細長,近似片狀,表面下凹,端部略寬,有一孔。

此玉勺工藝精緻,邊沿光滑平整,兩側對稱性良好,勺頭及柄部的凹面應為砣具砣出。

其工藝水平與近代琢玉的差別不是很懸殊。

勺柄較長,可以遠伸,但薄而易折,使用時必須謹慎,因而不是通常情況下使用的餐具。

其用途尚需進一步研究。

此玉勺為1987年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墓葬出土。

玉環 玉環。

新石器時代含山文化。

含山文化出土環形器多件,唯此器最精美。

玉環在新石器時代諸文化中曾有多處出土,數量較多,但剖面呈三角形的非常罕見,它對後世特別是戰國時期玉環的影響頗大。

此玉環為1987年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墓葬出土。

玉獸面紋圭

玉料表面經染色呈漆黑色,器身扁而長,一端略寬,有刃,另一端有一孔

圭兩面皆有紋飾,一面中部為陰線獸面紋,獸面的上、下方分別飾陰線繩紋及成組的凸線,另一面的主體紋飾同前一面大體相同,下方有一組凸線構成的變形獸面紋。

目前為止,考古發掘中尚未發現有類似凸線紋飾的玉圭,對這件玉圭的製造年代,學者多有推測,一些學者認為,玉圭應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作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國寶重器——良渚文化之「玉琮王」

名稱:玉琮王;用途:玉制禮器;質地:玉;時代:新石器時代;地點:浙江省餘杭縣;現存: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級別:國家一級文物;國務院規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國文物之一。1986年浙江省餘杭縣反山12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