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玉環、玉瑗的區別、淵源及新石器時代玉璧特徵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齊家文化玉弦紋出脊環

我們經常在電視和書籍中提到玉璧、玉環、和玉瑗,其中玉璧提到的最多,但是我們一打眼看上去都是圓形中間有個孔,到底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嗎?

目前主流的意見是:周邊呈正圓,體扁平,中心的圓孔(古代叫「好」)的直徑小於玉質(古代叫「肉」)的寬度的叫璧。

紅山文化玉璧

這裡對於玉璧周邊的是否正圓考古界是有些爭議的,有一些文化中的類似玉器,比如新石器中期的紅山文化,晚期的齊家文化中發現一些不是很圓的玉器,有些周邊呈橢圓,方圓,方形圓角的形狀,一些考古學家將這些玉器從玉璧中剔除,而稱之為外方內圓形形玉器或外圓內圓形玉器(不是很圓的那種),但是有些考古學家認為,這些玉器的目的是要做成圓形,但是由於時間倉促或工具條件不具備,而做的不是很圓,但用途是一樣的,應該也叫作玉璧。

這兩種意見目前還未統一。

其實春秋戰國時期出現的出廓璧,外圍也不圓啊,對吧。

紅山文化有一些這樣的方形委角的玉器,有的專家覺得這不是玉璧

對於玉璧中間的孔的大小也有分歧。

主流意見主要根據《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

而一些專家主張把扁圓玉帶孔的都叫玉璧。

但是這不是主流意見。

這個紅山的環也不圓

玉璧,玉環,玉瑗的淵源

《荀子大略》中記載:「聘人以圭,問士以璧,召人以瑗,絕人以玦,反絕以環。

圭原本是測量日影用的工具,古人用來作為聘用賢士的信物;

齊家文化玉璧

玉璧的淵源,一種說法是古代的紡錘,一說是環狀的鉞,一說是象徵天圓。

小編認為,古代的這些禮器都是有具體用體的實用器,慢慢的才會演化成禮器,不可能憑空捏造一個禮器,這是文明演化的規律。

向賢士詢問使用玉璧;

龍山文化玉瑗

玉瑗的邊緣最窄,原來的用途是古代君主會穿高底鞋(冩),並且要在鞋上裝飾繁多的裝飾,這個小編在中華足服考中曾經詳細論述過。

玉瑗就是在帝王行走的時候,防止帝王摔倒,屬下又不能直接接觸君王的身體,玉瑗就供君主和屬下各握一部分,引導君主行走。

瑗者,援也。

君主召見臣子用玉瑗;

玉玦原本是引弓弦放弓弦的工具,作用相當於現在的扳指。

跟人斷絕關係用玉玦;

齊家文化玉環

玉環因為肉好平等,多用來記述友好團結,重新召回被貶謫的臣屬用「環」來表示。

良渚雲雷紋璧

良渚文化玉璧

良渚文化處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其玉璧多光素無紋,孔由兩面或一面穿透,孔眼不正,大小不等,留有管鑽琢痕。

但是,個別玉璧的部分位置也會有陰刻紋。

有些玉璧是中間比較厚,邊緣漸漸變薄,好像原型的斧子,這個也是有人懷疑玉璧原來的用途是圓斧的來源。

還有個別玉璧的邊緣有內凹,好像曾經有繩子在玉璧外面栓過一樣,這個用法就如同古代的石紡錘一樣,這個也是玉璧紡錘說的根據;

最多的玉璧(玉環、玉瑗)都是扁平平整,厚度一樣的,這種是典型器。

含山文化雙瑗合璧

安徽含山文化玉璧

安徽含山文化有少數玉璧出土,多數光素無紋,但是有一件外形與普通玉璧相似,但是上面多了六個穿透玉璧的小孔。

另外一件不但有小孔,還有鏤空弧彎,形成雙瑗合璧的形式。

齊家文化剔地陽紋漁人璧

齊家文化玉璧

齊家文化是玉璧出土比較集中的地方,這一地區的玉璧有原型、橢圓形、方形三種,(有的專家認為這個不可以被稱作玉璧),有的玉璧有剔地陽紋,還有玉璜複合璧和出廓璧。

齊家文化的有些玉璧是用新疆和田玉製成。

齊家六璜複合璧

新石器時代玉器的特徵:

一、新石器時代的玉璧,幾乎都是就地取材,使用的地方雜玉,硬度最高的能達到6.5,齊家文化在甘肅,離產和田玉的新疆比較近,有玉璧使用的是和田玉製作。

齊家文化和田玉瑗

二、這一時期的玉璧,除了早期的玉璧比較小之外,直徑多都在15厘米以上,有的甚至到50厘米以上,厚度在一厘米左右,有個別的玉璧厚度超過3厘米。

紅山文化玉璧直徑21cm,厚1.1cm

三、這時期的玉璧,多是平素無紋,但是拋光很仔細,表面光潔瑩潤。

在良渚文化玉器中,偶見陰線雕刻的神人、神鳥紋飾;齊家文化偶見有剔地陽紋原始人和動物圖案。

這些玉器的雕刻工藝代表了這一時期的最高水平,過於精細的雕刻就超越了時代的限制。

同時這些紋飾也為我們研究原始社會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齊家文化出齒璧

四、這一時期的玉璧包漿很好,絕大多數有一層寶光。

在長江流域發現的玉璧,由於當地土壤環境呈酸性,玉器會呈現雞骨白的狀態,有一部分只有部分沁色,還可以看到其他部分的玉料。

良渚文化玉龍紋壁雞骨白

五、由於這一時期的加工技術的局限,切割玉料的時候不能做到完全均勻,玉璧本身的厚薄也會有不均的狀態,有的玉璧會留下切開玉料時,工具彎曲而留下的台階痕跡。

做孔時,有的是在兩面都有鑽孔,對穿而成,對穿而成的孔,兩邊是呈喇叭口狀,到了晚期的齊家文化,多是採用單面穿鑽的方式,感覺做事有些圖簡易了,這樣一面的孔徑就比另外一面稍大一點,呈單面喇叭狀。

孔徑有的時候會不正,孔徑內側有旋鑽紋。

崧澤文化玉璧摹形,孔鑽的很歪,強迫症接受不了。

紅山文化雙聯璧

原創不易,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價值千萬的玉器原來是長這樣的……

在中國,玉器從舊石器時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它記錄了人類生活,社會的變遷。玉文化,傳承千年,依舊流淌在華夏文化里,博大而精深。古玉器的文化內涵不僅包括設計藝術、碾琢工藝、文字記載等,而...

「博古通今」新石器時代玉器(二)

新石器時代玉器(二)原始玉器按其功能和造型可以分為:一、禮玉:如琮、璧、圭等。表現為規矩、對稱、穩定的造型 。例如良渚文化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鉞、及成串玉飾等。良渚玉器對稱均衡得到了充分的應用...

古今岫玉文化影響了中國千年的玉文化發展

岫巖玉以出產於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而得名。岫巖地處於遼東半島的北部,東臨丹東,西連營口,南接大連,北依鞍山。岫巖群山連綿,溪流縱橫,風光秀美,物產豐富,素以盛產美玉而著稱於世。岫巖玉歷史上...

想為葫蘆做配飾,那就聊一聊漢代玉琮

玉琮是一種內圓外方的筒形玉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最早的玉琮見於安徽潛山薛家崗第三期文化,距今約5100年。至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帶的良渚文化、廣東的石峽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

陝西周原遺址出土環形玉器賞析

玉璧、玉瑗、玉環、玉玦是中國古代很重要的瑞玉,自新石器時代出現以來,一直延續於清代。其歷史久遠,作用不斷地發展演變,內容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複雜,品種之多,文化內涵之深,是其他玉器不能比擬的。 《...

人格的象徵--玉飾(養智)

玉瑗玉瑗是我國從新石器時代流傳下來的一種臂飾,扁圓而有大孔,即扁圓環形。它和玉環、玉璧的形狀相差無幾,主要區別就是中間的孔徑大小。孔大為瑗。玉瑗是一種地位高者召見地位低者的信物,古時凡天子召見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