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考古行業的一些事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考古行業,總是充滿神秘感,通過考古,往往能通過發掘的各種文物找到歷史上各種線索,發現歷史書上沒有記載的事實,通過發掘尋獲的實物,可以發揚古代已經失傳的文明和科技,還可以看到真實的歷史,通過考古佐證歷史書的記載,修正史書的錯誤。

對於考古工作者而言,為國家科學打開塵封的秘密,那種期待、見證、仿佛歷史就在眼前的體驗,是一般人無法感受的。

考古

中國考古行業,向來為全世界同行所艷羨。

因為有一件事只有中國自古以來有傳統,大部分其他國家則沒有,那就是厚葬。

中國傳統文化里,孝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特別注重對故去的人舉行隆重的葬儀,而其他很多國家,沒有連續的這種文化,大部分過往的歷史,就淹沒在紅塵俗世,消失的無影無蹤。

而且中國人相信,事死如生,也就是故人死後也會像活在人間一樣有豐富的生活,吃喝拉撒,住、行、玩、睡都和人間活著一樣,不能馬虎,這就帶來了中國獨有的墓葬文化——人間的物品,會成為陪葬品埋入地下塵封,尤其是王侯貴族,在孝文化的影響下,往往對厚葬先人特別重視,甚至願意把大部分財富都陪葬地下。

這些陪葬品無所不有,從金銀財寶到馬車、炊具、食物,從衣服鞋子到玩具都有,甚至僕人妻妾都有陪葬的。

陪葬品

由於地下獨特的條件,往往這些埋入地下的物品雖歷經千年,仍然不朽。

可惜的是,中國的盜墓風氣也是自古有之,所以大部分的墓葬都被盜掘,只留下空空的一座墓穴,正所謂十墓九空,大部分情況下,考古工作者只能失望而歸。

但是即使如此,我國也留下了大量沒有被盜掘的古墓,這些古墓的存在是我國特有的財富,它們沒有被盜掘,主要是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埋藏隱秘,從來沒被發現。

由於盜墓猖獗,很多人在埋葬的時候就刻意隱秘不被人發現,比如葬入深山,也不修葺墳塋,墓的上方刻意種植草木,基本上難以發現,一些有權勢的王侯甚至在墓葬修好之後就殺光所有修墓的工匠,目的就是為了保守秘密。

第二種情況是地理情況的改變,比如墓葬修好之後,發生地震洪水等,將墓葬徹底淹沒。

第三種情況是,雖然明確的知道了墓葬的地址,但是這些墓葬做了強大的防盜處理,後人無法發掘。

比如秦始皇和武則天的陵墓,雖然知道埋葬地址,因為防盜工程特彆強大,即使用炸藥都無法輕易發掘,盜墓賊耗盡心血依然是無法進入墓葬的,所以歷經千年,這些古墓依然沒有被盜掘。

那麼,現代科技如此發達,是否就可以打開這些塵封千年,一定埋葬大量文物的古墓呢?答案是否定的。

盜墓

原因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里,掘先人墓葬是一種巨大的罪過,是對已安息古人的大不敬,不僅盜墓賊如此,哪怕強大如國家,隨便發掘古人的墳墓,依然面臨傳統道德的巨大拷問。

所以,從道德上將,即使國家文物部門,也不會認為可以隨便挖掘墳墓,只有墓葬遇到緊急情況,比如已經被盜掘或者將要被毀的時候,才會批准搶救性的發掘。

另一方面,其實是科技的問題。

那就是很多文物穩定的埋藏在地下,尚能保存完好無損,一旦發掘,遇到溫度和空氣的變化,迅速發生氧化等化學反應,往往發掘的一刻,就是文物灰飛煙滅的一刻,比如兵馬俑,其實埋藏在地下的時候是彩色的,考古專家見到這些兵馬俑的時候,色彩依然鮮艷照人,可惜遇到空氣後,很快就發生了氧化等反應,所有的顏料都消失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兵馬俑就是沒有顏色的,還有的文物,特別脆弱,比如陪葬的食物,是考古專家特別頭痛的,哪怕輕微的晃動,這些保持千年的食物,也會在一瞬間化成粉末。

科技發展到現在,依然無法很好地解決文化保護的問題。

既然發掘會破壞文物,那還不如不發掘,一定要發掘,也必須等到將來科技發展到可以解決文化破壞的問題。

兵馬俑

雖然文物遇到難以保存的問題,但是現代有照相技術,一些出土就消失的文物,由於發現的一剎那被拍照了,我們現在依然可以一睹這些文物的真容,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馬王堆漢墓里的一鍋藕片。

關於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很多細節,我們可以從諸多的網絡文字資料看到,在這裡不多講,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查找,我們單講裡面出土的一鍋藕片,看看考古的一個小細節,是如何影響我們現代生活的。

藕片

馬王堆漢墓是世界歷史上保存最好的古墓,沒有之一。

出土了舉世僅有的濕屍和大量令人驚嘆的文物。

在這位辛追夫人的墓穴中,出土了大量的食物,其中包括在桌案下一鍋藕片湯。

考古隊員沒有經驗,看到這鍋湯水清涼的鍋里有很多藕片,覺得十分新奇,就小心的端給其他同事看,未曾料到,這麼輕微的晃動,那些原來還好好的藕片,就迅速開始變化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迅速開始融化,變成粉末。

這時攝影師眼明手快,拍了一張這鍋正在融化的藕片湯。

等到拍第二張時,藕片就徹底的消融不見。

這鍋千年的藕片湯,於是就留下了僅僅這一張半融化狀態的照片,流傳後世。

這鍋藕片湯雖然融化,但是考慮到其科研價值,考古專家於是聯合古生物專家,地質專家展開了深入研究,最後發表了震驚世人的一個重大結論:藕片在湯中會老化變脆,只要有輕微的震動,就會發生纖維崩解。

以此可以確定的推測,自這鍋藕片進入墓穴以後的千年來,長沙地區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地震,連輕微的地震也沒有發生,所以這鍋藕片湯才能完好保存至今。

同時也證明了史料記載關於長沙地震的準確性,那就是南北朝時期長沙發生了一起三級地震後,長沙再無地震。

這是非常罕見的地質現象。

長沙

長沙千年未曾地震的這個結論,不僅僅是學術上一項簡單的成果,也帶來了現實的作用,正是因為確證了長沙是一個少震的地質帶,又是省會級大城市,對於防震要求高的軍工企業來說,這是一個絕佳的選址,於是國內的軍工企業蜂擁而至長沙落戶,改變了中國這些重要企業的分布格局,也深刻的影響了長沙經濟發展。

軍工

這種影響,恐怕是當年將這鍋藕片湯放入墓穴的漢代人始料未及的。

也給我們以這樣的啟發:任何科學,包括考古在內,他們的成果應用深度和廣度,往往超出我們的預期和想像。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請馬上分享、評論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盜墓筆記》的活物古墓里真有嗎?

真實的古墓之中究竟會有哪些「活物」?「屍蛾」或者「屍蹩」是否真的存在?考古工作者對屍體難道真的一點都不怕?雖然網劇《盜墓筆記》給原著粉們兜頭潑了一盆涼水,但不得不說,很多人由此勾起了對地下古墓的...

「雞鳴燈滅不摸金」,告訴你最真實的摸金校尉

最近《盜墓筆記》還有《鬼吹燈》等系列盜墓小說和電影非常火爆。小說中的主人翁一個個身手不凡,機關算盡但還是逃不掉在古墓中被其中的陣法機關殺死的可能,當然主角除外。那麼在現實生活在,真的會存在這些摸...

詳解中國古代盜墓歷史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