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鬼節八大禁忌你知道多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近來有不少朋友通過微博或微信詢問關於「鬼節」的問題。

有的朋友就問:老師,七月十五被稱作鬼節,網上也說鬼節有很多禁忌,看得人心裡害怕,這鬼節真有這麼可怕嗎?

其實,鬼節沒什麼可怕的,就像清明節、十月一一樣,是傳統的祭祀先人、掃墓上墳的日子。

而且,七月十五還是道家的中元節、佛家的盂蘭盆節,它源於亡靈信仰和祖先崇拜。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祖先與後人血肉相連,情感相通,祀祖很有意義。

我們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時候,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對於傳統節日的觀點也要本著這個原則。

就比如說七月十五這個節日,我們就可以傳承其孝道思想,摒棄掉那些因為過分敬畏而不敢正常行動的想法。

所以,也總結了幾條在七月十五前後幾天不可以做的事情,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不可與父母、長輩爭吵

佛家盂蘭盆節的來歷,就是源於目連尊者對亡母的孝道。

我們對父母、長輩盡孝,首先對他們態度要恭敬,切不可言語不敬,更不可與父母、長輩爭吵。

尤其是七月十五這天,如果真有祖先亡靈的話,看到子女和父母爭吵,他們在九泉之下怎麼能夠安心呢?

二、不可對父母不孝

對父母的孝順表現在方方面面,反過來說,也就是方方面面也可以表現出對父母的不孝順來。

比如說,吃飯先盛給父母,是子女應有的表現;如果只管自己吃飯,壓根不管父母,這就不是孝順父母的表現。

也許,只是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在七月十五這天,王浩驊卻要提醒大家注意自己的表現。

三、必須祭祀祖先

七月十五、清明節、春節是傳統的祭祖節日,人們除了祭祀自己的祖先,往往還會多準備一些食物、供品給那些孤魂野鬼們。

為了自己的祖先不至於淪為無人祭祀的遊魂,切不可不祭祀自己的祖先。

四、不可在祭祀祖先的時候嬉笑

祭祀的時候態度要虔誠恭敬,表達對祖先的追思和懷念。

切不可嬉皮笑臉,哼著小調,舉止輕浮,這樣的行為是絕對不可取的。

五、不可嘲笑他人祭祀祖先的行為

祭祀祖先的方式因人、因地而異,我們切不可因為不了解、不熟悉情況,而隨意嘲笑別人的祭祀行為,這是對他人的不尊重,也是對他人祖先的不敬。

六、不可進食他人祭祀祖先的食物

有時候小孩不懂事,看到他人祭祀的食品可能就會吃掉。

這就需要大人預先叮嚀囑咐,告訴孩子這是不可以食用的,讓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習慣。

七、不可肆意議論鬼神之事

有的人說自己不信邪,不相信神啊,鬼啊的,還要故意在某些場合大聲說出來,唯恐別人聽不到。

八、鬼月一般不搬家,開市等等

從農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廿九,是傳統祭祀鬼魂的「鬼月」。

中國傳統認為每年農曆七月是「鬼月」。

古人云從七月初一鬼門關開啟起,到三十日鬼門關關閉。

從七月初一開始,地府打開鬼門關,放幽冥界裡咱們的祖宗、師長、親戚和朋友以及各種冤親債主回到陽間,享受人間祭祀。

儘量不搬家、開市、嫁娶等。

鄭重提示:即便你沒有對鬼神的敬畏,也請你在七月十五這天,保持沉默,起碼也是對逝者的一種尊重。

有些內容見仁見智!

延伸閱讀:

農曆7月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

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鬼節源於目蓮救母的故事:「有目蓮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

目蓮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 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

」據說當時目蓮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蓮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 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

目蓮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蓮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

按照指示,目蓮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

挨餓的母 親終於得到了食物。

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書上說古時候的這一天,人們會 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台。

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

施孤台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

過了中 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台上。

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 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

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

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

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 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

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清代文人王凱泰曾有詩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 描寫的便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鬼節的習俗。

由此可見,「鬼節」是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的。

如今我國北方的人們仍然在這一天用燒紙錢的方 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雖然祭祀方式簡單,但基本上保存了鬼節淳樸的意義。

因為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 了鬼節豐富的人文內涵。

即使年代不同了,燒去的禮物也不同了,但永遠捎不完活著的人對遠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

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這個特殊 的節日有著不同的感受,因為,未來的節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來,從朦朧到清晰,從思念到恐懼,從恐懼到坦然,想念過去人的時候,其實也在思考著自己今天 活的經歷、內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

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網際網路上祭先人,或者是放 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

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 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

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傳承中華文明 ,弘揚道教文化!每天為您分享道術知識,道術不是迷信,關注我們可幫助你算卦改運!

浮生道長 微信號:fsdz01

微信/QQ:944031329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今日中元節!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為我國的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與上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以及海外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民間有祀亡魂、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