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元節,祭先祖,求平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道場普渡妥幽魂,

原有盂蘭古意存。

卻怪紅箋貼門首,

肉山酒海慶中元。

農曆的七月十五,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還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儒、道、釋」三家「各取所需」,實現了「三教一體」和「三流合一」。

關於中元節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傳說。

下面江南君奉上

中元節知識大全一份

拿走不謝~

俗傳農曆七月初十開「鬼門關」,各家去世先人均放歸回家,與家人團聚,俗稱「冥府開禁,鬼魂過年」。

節期從農曆七月初十至十五。

至時,各家備酒食,焚化用白紙包封寫有祖先名諱的紙錢、金銀紙錠以祭祖先。

富有之家還請僧尼、道士來家念經超度亡魂。

七月十五,各地道觀均有齋醮等會,佛寺則大辦「盂蘭盆會」,誦經超度亡魂。

中元節原本是道教節日。

道教說,有個名叫陳子禱的人,他與龍王的女兒結婚後,分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和「水官」三個孩子。

這「三官」主管人間的「賜福」、「赦罪」、「解厄」等三大任務。

每年的七月十五「中元節」,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時,這一天,「地官」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冊,根據神仙、凡人、動物們的表現,勾勾畫畫,赦罪免刑。

這一天還舉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燒冥紙,讓無主孤魂飽吃一頓。

還有一說是源於佛教《大藏經》中的目蓮救母的故事。

目蓮歷經千辛萬苦才到陰府,見到死去的母親被一群餓鬼折磨,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母親,卻被餓鬼奪走。

目蓮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動,授予《盂蘭盆經》,目蓮按照經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餓鬼再也不敢來搶奪了。

為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逢節日都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

另一說是由古代「郊社」演變而來。

農民在夏收之後,趁農閒舉行祭田、祭祖儀式,酬謝管理土地的神靈和開闢田園的祖先,也含有慶祝豐收的意義。

古時中元節只是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是用素筵祭祀,並規定不能在別人家中過夜。

後來從素食發展為葷食,從祭田、祭祖發展到超渡「無主孤鬼」。

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稱為「鬼月」,需要祭奠,「七月半」也就演變成「送鬼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

傳說在這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間普遍會進行祭祀鬼魂的活動。

俗語講「七月半,鬼亂竄」,以前的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化解其怨氣,不致於遺害人間。

中元節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開始成熟,民間按例是要祀祖的,用新米祭供,向祖先報告一年的秋成。

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但是民間卻在七月十四日過節。

除了祭祖祭祀外,還有很多傳統活動。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人都是怎麼過節的吧~

祭 祖

中元節期間,從接老祖進門開始,每天中餐晚餐都要做好菜供奉,平時需在案桌上供些新鮮水果。

而節日最後一天,要把祖先們送走了,最後一頓晚餐顯得尤為重要,雞鴨魚肉等好菜不可少,即祭祖。

燒 包

祭祖後焚包,將紙錢疊好、封成小封,包面上寫著收受人的稱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數,化帛者的姓名及時間。

安順一帶燒包前還要準備水飯一碗,兩根豇豆做扁擔、兩個茄子做燈籠,意思為給祖先們照明。

燒包時,以包砌塔,用香燭繞包塔一圈,留一缺口排成陣型,寓意亡者領取紙錢之路,紙錢包均為寸厚,每兩包之間夾上畫有駿馬的紙片一張,稱之為「駝錢馬」。

另外還燒一些金元寶、大鈔等供祖先們收用。

放 河 燈

這是小孩子最喜歡的一項活動,買一盞美麗的荷花燈,點上蠟燭,放置河水中任水漂流,傳說祖先們走的時候有的是走水路,這些燈的用處一是給祖先照明,二是有些河燈兼具船的作用,是給祖先們「運錢」的。

還記得小編小的時候放的河燈是用小瓜將瓜蒂削去,用勺子將瓜瓤全部掏空,在裡面安置一根蠟燭,製成的」瓜船「。

點 孔 明 燈

傳說七月半這天,點孔明燈是為了給送走祖先們時給他們照明。

同時,誠心許願,孔明燈緩緩飄向天空,祖先們也會保佑一家安康順遂。

中元節

除了祭祖等活動

還有很多你需要銘記的小禁忌哦~

1、忌披頭散髮睡覺

2、生理期忌一切祭祖活動

3、忌說鬼字

4、忌半夜慶生

5、忌亂拍他人肩頭

6、忌捕捉蜻蜓

7、忌半夜晾衣服

8、忌亂踩冥紙

9、忌將筷子插在飯碗之上

10、出嫁的女兒忌回娘家

以上便是江南君所分享的中元節知識

在此祝大家中元祭祖順遂

雖然說」弘揚傳統中華文化,人人有責!「但是還是要文明祭祖,儘量不要焚燒紙包,還生活更多清新空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元節習俗和小故事

中元節,俗稱鬼節、施孤、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

七月十五話中元

中元節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它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中元節祭祀祖先要注意...

歲時節日:中元節

2017年9月5日,農曆七月十五,道家稱之為中元節。「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主要是祭祀祖先,在民間又稱「鬼節」。佛教傳入後因盂蘭盆會又稱盂蘭盆節,盂蘭盆的意義是倒懸,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掛在樹枝上的蝙...

中元節:對於「鬼」,你了解多少?

今日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鬼節」。自古以來,對於談「鬼」色變的百姓們來說,中元節註定是個有諸多忌諱的日子。比如不能回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中間……但除了這些忌諱,你知道中元節究竟...

中元節為何稱鬼節?禁忌習俗有哪些?

農曆七月15是為中元節,又稱鬼節!中元節來歷有多重說法: 一,脫胎於印度佛教!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這詞音譯應該是烏蘭婆挐(拿音)。救倒懸之義。倒懸是因為子孫絕嗣或者...

七月初七是鬼節嗎

在民間有著這樣的一個傳統節日,那就是鬼節,每一年的鬼節都是農曆的七月十五。傳說七月初七是閻王大開鬼門,冥間鬼魂回到人間的時間,初七開始民間開始進行祭祀鬼魂活動,一直持續到七月十五關鬼門。二、中元...

七月十五為什麼叫中元節

中元節,即盂蘭盆節通常是在農曆的七月十四或者十五這一天,拿今年來說,公曆的2010年8月24日即是中元節。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

中元節的傳說大揭秘

中元節的傳說農曆的七月十五,既是民間的「鬼節」,又是道家的「中元節」,還是佛教的「盂蘭盆節」,「儒、道、釋」三家「各取所需」,實現了「三教一體」和「三流合一」。關於中元節的起源,有多種不同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