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上車」帶你穿越「陶藝」的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陶牛少兒美術

提示點擊上方"關注我"↑免費領取課程體驗陶藝歷史你知多少

【那快上車,小編要帶你飛了】

我們大中華傳統文化之一

陶藝

辣什麼是陶藝呢

陶藝是陶瓷藝術的簡稱,它既是物質的產品,又是精神的產物,既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又是一門現代的藝術。

廣泛講是中國傳統古老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的藝術形式。

從歷史的發展可知,「陶瓷藝術」是一門綜合藝術,經歷了一個複雜而漫長的文化積澱歷程。

它與繪畫、雕塑、設計、以及其他工藝美術等有著無法割捨的傳承與比照關係。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隨著西方現代藝術的介入,西方的「當代陶藝」觀念對中國陶瓷藝術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陶藝」的概念也一度成為了陶瓷藝術界的新時尚。

它所體現的仍然是一種東、西方文華的矛盾與碰撞,諸如「何謂陶藝」,「陶藝與陶瓷藝術的關係如何」等一系列看似不是問題的基本的問題,直到如今未能取得統一認識和標準 。

陶瓷藝術在中國發源年代久遠,分為傳統陶藝和以個人藝術創作為特點的現代陶藝兩大部分。

陶藝的起源

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華夏先民就已經會製造和使用陶器,他們把陶土摻水濕潤後塑成一定的形狀,乾燥後,用火加熱到一定溫度燒,燒成堅硬的陶器。

在商代由於陶窖的改進和新粘土的使用,以及「釉」的發明,使人們創造了比陶器胎質細密,堅硬,不僅外表光滑,而且更具實用性的瓷器。



【為我們大華夏人民鼓掌】

陶藝的歷程

中國的陶瓷藝術舉世聞名,其中陶藝的出現和發展先於瓷藝。

大約從唐朝開始,瓷器製作開始逐漸取代陶器製作,此後的陶器藝術開始走向下坡路。

然而無論如何,陶藝的發展代表了中國古代手工藝的巨大成就之一。

對中國古代陶器的欣賞,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瞭解到中國古代文化的燦爛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

考古發現證明,遠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先民就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陶瓷藝術。

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以泥質和砂質胎體居多,個別陶器用高嶺土作胎。

製陶工藝,尤其是彩陶工藝的發明,標誌著我國古代的生產發展和藝術發展發生了重大的飛躍。

1、 彩陶

彩陶是一種繪有黑色、紅色花紋的陶器,它的彩是在陶坯打磨以後、未燒以前用毛筆蘸紅色(赭石)、黑色(錳化物)顏料畫上去的,燒成後彩紋固定在陶器表面不易脫落。

彩繪以黑色為主,亦兼用紅色。

有些地區如豫西一帶,在彩繪之前先塗上一層白色的陶衣作為襯底,以使彩繪出來的花紋更為鮮明。

仰韶文化彩陶的燒成溫度b900至1000℃之間,彩繪的工具可能是毛筆。

繪飾的內容,主要是形形色色的幾何形紋,如∽形,十字形,網形,水波形,渦紋形和勾葉形等;也有造型生動的動物(如魚、蛙、龜、鹿)和植物(如花果,谷葉,樹枝等),以及人物紋樣。

這些花紋多裝飾在細泥紅陶缽、碗、盆和罐的口部、腹部。

2、 彩陶藝術

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曾出土一批人面魚紋陶器,上面人物的面部渾圓,眼睛或睜或眯合,頭頂飾魚形裝飾或為半圓形束髮,耳際腮邊各飾有不同方向的魚紋,造型極為生動親切。

仰韶文化的典型的藝術陶還有甘肅秦安大地灣出土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和陝西洛南出土的人頭形器口紅陶瓶等。

青海大通孫家寨馬家窯文化遺址出土的舞蹈紋陶盆,畫面是三組剪影式的舞蹈人物,手拉手翩翩起舞,形象逼真而富於動態感和節奏感。

【人面魚紋陶器】

不少專家說,只要留心觀察一下我們現在使用的陶瓷器,不管是造型還是裝飾,它們都還閃現著不少和仰韶文化遺物相同的特點。

這也說明,從陶瓷器的發展歷史看,仰韶文化彩陶實際是中國陶瓷器的源,或至少是其中的一個源。

它和時代稍晚的龍山文化陶器(黑陶)、良渚文化陶器等都為我國陶瓷器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夏商周陶藝

"來答答:夏商周的各國皇帝還記得嗎?"

1、 夏代陶藝與饅頭窯

古代中國進入青銅時代以後,造型精美、氣魄宏大的青銅器是貴族統治階級的專用品,但民間的實用器物仍是以陶器、竹木器為主。

夏代陶器發展的面貌較為模糊,現今被確定的夏代藝術陶製品極少。

從現有考古發現可以看出,夏代陶器以泥質灰陶、夾砂陶較多,黑陶和棕陶次之,紅陶已極少見。

不過也有少量白陶器。

夏代陶器在燒成工藝上比以前有些進步,出現了能產生更高溫度的饅頭窯。

這種窯窯室呈圓形弧壁,並向上逐漸收斂,封頂隆起形似饅頭,所以被稱為饅頭窯。

饅頭窯可以提高陶器的燒成溫度,陶器的質量因此得以提高。

【你沒看錯,饅頭窯是長這樣的】

2、 商周陶藝:白陶、釉陶與印紋硬陶

商周時代,民間流行最廣的陶器是輪制或輪模合製的灰陶和紅陶。

商周陶器的紋飾大多是以刻花的拍板在陶坯未乾時依次捺印而成的,紋飾的形式有S紋、人字紋、水波紋、繩紋、回紋和 紋(雙 紋)等。

香港南丫島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的這類硬陶,且其花紋 (雙f)是獨特的。

於1930年芬神父(Fr.DanielFinn)在華南地區出土的陶器上,發現了像兩個小草〝 〞英文字母盤曲所組成的紋形,他將它命名為(雙f紋)。

而雙 紋是華南地區青銅時代硬陶器的典型紋飾,由於這種紋飾與商周青銅器上的夔紋相同,故又稱為〝夔紋〞。

商周后期還出現一種在適宜光線下能辨別花紋組織結構但又不露凹凸痕跡的暗紋陶,其製作原理是陶坯未乾時在器物表面用拍板和其他工具加力壓印研磨,使陶質密度增高,燒成後表面即呈現出發光的黑灰色。

這是當時民間陶器的珍品。

商周陶器的最高成就是製作精美的白陶和帶有晶瑩陶釉的釉陶。

白陶是以高嶺土為原料經高溫燒製的胎質潔白細膩的陶器,龍山文化和二里頭文化早期遺址中即有發現。

商代製作的白陶?、盉、豆、簋、壺、爵等,泥質洗鍊精細,造型工整富麗,純白無暇,加上宛轉繁茂的雕式花紋,非常珍貴。

到商代晚期,白陶燒製達到了高峰。

這個時期的白陶器在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的遺址或墓葬中均有出土,以安陽殷墟出土為最多。

此時的白陶器不僅選料精細,而且製作相當規整、精緻,器表又多飾有饕餮紋、夔紋、雲雷紋、曲折紋等精美花紋圖案,形制和紋飾都有仿製當時的青銅禮器。

商代晚期白陶器是當時陶器中的珍品,也是我國陶瓷器中的瑰寶。

商代以後,由於瓷器的出現,白陶便迅速衰落了。

商代陶器在燒成工藝上有很大提高,饅頭窯是主要的窯型。

在江南地區新出現一種比饅頭窯更為先進的陶窯——龍窯。

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上虞,江西吳城均發現了商代龍窯。

這種窯一般依山勢建在山坡上,窯身呈長條形傾斜砌築,外觀上形似一條龍從下而上,故名龍窯。

龍窯比起橫穴窯、豎穴窯、饅頭窯來說,有多種優點:因依山而建呈傾斜向上狀窯爐本身就有自然抽力,窯爐火勢大,通風力強,升溫快:可據生產需要和技術條件,增加窯的長度,從而提高窯的裝燒量,還比較容易維持窯內的窯爐氣氛,這就使商代陶器有很大發展,釉陶因此得以被生產出來。

釉陶是以某些天然礦物和植物(如燒鹼、石灰、草木灰等)塗抹在陶坯上的經燒製而形成陶釉的陶器。

這種胎質灰白、堅硬質密、表面上掛有一層透明青釉的釉陶,和粗瓷器的化學成分相近,因而也被稱為原始瓷。

夏商西周春秋陶器中,還有一個引人注意的品種印紋硬陶需要提及。

印紋硬陶也是陶器,只是胎質比一般的泥質陶、夾砂陶細膩、堅硬,燒成溫度比一般陶器高些,器表拍印有幾何形圖案為主的紋飾,所以叫印紋硬陶。

它的特點是:胎的化學成份跟原始瓷器的相似,只是鐵的含量多些,器表和器里均多呈紫色、紅褐色、灰褐色或黃褐色;器表多有拍印幾何形圖案紋飾;有的有一種光澤;胎較堅硬,輕輕敲擊可發出金石聲。

夏代遺址中即有此類陶器出土。

西周則是印紋硬陶的發展興盛期,器形有瓮、壇等,有的器高達9厘米。

春秋時期印紋硬陶繼承前代的發展。

印紋硬陶是由陶到瓷過渡的一種具有原始瓷某些特點的陶器。

【商周白陶】賊厲害有木有

【商周印紋硬陶】

戰國陶藝

戰國陶器仍以灰陶為多,使用範圍非常廣泛,種類有日用器具、陶明器、建築用陶及少量陶製生產工具等。

戰國時期的的日用陶器,主要是泥質灰陶,釜這類的炊器則為夾砂灰陶。

一般燒成溫度較高,胎質堅硬。

常見的器形有:作炊器的釜和甑,作盛器的罐、壺、盆、缽、瓮,作飲食器的碗、豆、杯等。

由於各國文化傳統不同,各國陶器在形制等方面差別很大,有顯著的地方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戰國時期燒製出較多的大形陶器,如高82厘米、口徑41厘米、腹徑90厘米的瓮,高55厘米、口徑88厘米的釜等,表明此時陶器成型、燒成技術已很高,為秦代燒製高大兵馬俑打下了基礎。

戰國時期由於喪葬制度發生了變化,貴族們也漸用陶禮器代替青銅禮器隨葬用木俑或陶俑代替人殉,所以戰國時期陶仿青銅禮器的明器迅速發展,陶俑較多出現。

陶禮器主要有鼎、豆、壺、簋等,而且製作精良,磨光、暗花、朱繪線刻等裝飾廣為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製陶工藝,推動了陶器業的發展。

特別是戰國陶俑的出現,為我國陶器開創了一個重要的品種,影響非常深遠。

戰國陶俑的特點是體小(高5-15厘米),火候很低,製作粗糙,有些身上還留有明顯的刮削痕跡,帶有很大的原始性。

印紋硬陶仍然是戰國時期一個重要的陶器品種,分布範圍廣,以長江下游的吳越地區使用尤為普遍。

此時印紋硬陶的燒製技術較前有所提高,胎體基本燒結,胎質堅硬,多呈紫褐色或磚紅色。

器形不多,主要有瓮、壇、瓿(大口深圓腹圈足成盛器)、罐、缽、盂等貯盛器。

紋飾以米字紋、方格紋、回紋及堆巾的旋渦紋、S形紋為主,前一時期常用的曲尺紋、雲雷紋已很少見了。

由於各地文化傳統不同,器形、紋飾各有特點,有的差別還很大。

戰國時的藝術陶製品雖不多,但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戰國藝術陶是先秦藝術陶的最後一個階段,亦是由先秦製品向秦漢製品演變的一個過渡。

其次,由於厚葬風氣盛行,陶俑製作的興起,使得藝術陶的製作出現了一個新的風尚。

這類殉葬品被稱為「明器」,即冥器。

《禮記 .檀弓》曰:「其曰明器,神明之也,言神明者異於生器。

」目前在河南的洛陽和輝縣、山西長治、山東臨淄和平度等墓葬中,都有陶俑的出土。

這些陶俑直接開啟了秦朝兵馬俑的發展。

【瞬間覺得戰國陶藝創意很666】

秦漢陶藝

1、 秦始皇兵馬俑

秦朝時代陶質的器皿甚為少見,一般只有屬原始瓷的罐類,屬灰陶的有鬲、蠶形壺、瓮、鴨蛋殼等以及一些建築用陶。

相比之下,秦代的藝術陶的製作卻顯得繁榮而獨具特色。

1974年至1976年間,在秦始皇陵東垣外的臨潼西楊村,發現了三座埋藏著大型陶雕塑的兵馬俑的陪葬坑。

這些兵馬俑與真人真馬的大小相等,共有七千多件。

這個重大發現,被世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兵馬俑包括將軍俑、武士俑、戰車俑、戰馬俑等。

秦始皇兵馬俑的製作講究對俑像的各個部位都進行細膩的表現,以儘可能表現出俑像的完整風貌。

所以說,在藝術表現上,秦始皇兵馬俑的塑造基本上是以寫實為主的。

這是對先秦雕塑藝術風格和先秦陶瓷藝術風格的繼承和昇華,也是對現實中的人和實物風貌的準確把握。

秦始皇兵馬俑的製作主要採用塑的方式,這種塑不是一般的捏塑,而是用模塑的手法使俑像形體具有圓潤、比例協調的特徵。

除了塑,還有對雕的哂謾V饕w現在俑像細部的輪廓表現上。

這種表現並不沉緬於瑣碎的刻畫,而是重在突出俑像的個性和整體氣勢。

如戰袍的褶皺,隨風徐徐飄動的質感,緊緊地配合著俑像的勃勃英姿和不可戰勝的氣質。

秦兵馬俑是我國古代灰陶製造水平最高的作品,是我國北方陶俑雄健樸素、明快洗鍊風格的最輝煌的傑作。

作為一種陶器,秦兵馬俑在製作方法工藝上,集商周以來數千年我國製陶工藝技術之大成,用模、塑結合的方法,分部位(頭、手、足、軀幹等)合模製作、套合、粘接成初胎(叫定型),再於表面覆加細泥,哂盟堋⒛蟆⒍選①N、刻、畫結合的藝術手法製成。

在燒成上,我們從卸嗵召附再|地堅硬、通體無形變等特點可以看出,秦兵馬俑製作時,胎泥配製成份嚴格統一,乾濕程度非常恰當,火候恰到好處,陶色統一,確實達到了當時製陶的最高水準,說明了當時已經建造了容積相當大的窯,能較準確地控制窯內燒成的還原氣氛。

【兩個字形容兵馬俑】

2、 漢代陶藝:鉛釉陶

漢代是陶瓷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

漢代藝術陶數量之多、種類之豐富,超過了以往。

西漢的陶塑繼承了秦代藝術風格,深沉雄大。

西漢時較有特色的獨立俑還有陝西咸陽楊家灣漢墓出土的彩繪指揮俑。

這個俑像頭扎圍巾,下垂紅色飄帶,身穿紅白相間的戰袍,外披黑色甲衣,腰間繫帶,足蹬高筒靴。

此俑以簡潔、洗鍊的手法,鮮明的色彩,突出了指揮者的神氣,十分動人。

不過漢代最有特色的獨立俑也許要數東漢時的說唱俑。

四川成都出土的說唱俑,所塑的說書藝人眉飛色舞,五官舒展,上身袒露,鼓腹挺胸;左臂抱一鼓,右臂握棒指向前方;右足蜷曲,左足前伸。

正如漢代傅毅《舞賦》中所說:「論其詩不如聽其聲,聽其聲不如察其形。

」東漢陶俑則以四川陶俑最為典型,造型生動活潑,手法簡潔洗鍊,具有濃厚的生活與時代氣息,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族關係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川漢代陶俑多為泥質紅陶,火候較低,胎較粗鬆。

漢代陶藝最高成就可以說是鉛釉陶的生產。

我國帶釉陶器早在商周時期即有發現,但生產少。

西漢宣帝以後,在關中、河南等地較多出現,東漢普及全國,數量大增,成為漢代一個非常重要的陶器品種。

這種釉陶器,胎體是陶,釉是以銅和鐵的氧化物作呈色劑,鉛的氧化物作助熔劑的釉。

鉛釉陶燒成溫度低,大多為700℃,所以叫低溫鉛釉陶器。

鉛釉陶器的特點是:釉的熔融溫度低,高溫下粘度小,流動性較大可以比較均勻地覆蓋在器物表面,冷卻後的釉清澈透明,平整光滑,玻璃質較強,指數較高,光彩照人,有很高的裝飾作用。

由於燒成溫度低,胎體不結實,釉中鉛含量高,所以不大作食器,大多作裝飾器和明器,漢代幾乎全作明器,器形有:鼎、盒、壺、倉、灶、井、水碓、磨、樓閣、池塘等等。

漢代鉛陶的大量燒製成功,不僅是漢代陶器的一大成就和特點,開創我國低溫釉陶大量生產之先河,而且對我國漢以後陶器生產影響深遠,唐代的三彩陶,宋明的琉璃釉陶均從中發展而來。

3、 瓷器的出現

秦漢時期陶瓷藝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現象是瓷器的出現。

雖然原始瓷早就出現,但是,我國最早的、真正的瓷器是東漢晚期才出現的。

我國浙江紹興、上虞、金華等地發現了很多東漢晚期的青瓷窯址。

據測定,這些窯址發現的瓷片燒成溫度已達到1310℃左右,抗彎強度在710公斤/平方厘米。

瓷器胎體硬度高、半透明,具有耐腐蝕、易清洗、造型美觀的特點,所以隨著三國兩晉瓷器的發展,它很快就以絕對優勢代替陶器、銅器、漆器而成為人們日常飲食起居中最重要的生活用品。

【瓷·瓷·瓷,你沒聽錯,漢代我只服你 】

魏晉南北朝陶藝

從這個時期開始,中國陶藝開始走向衰落,瓷藝發展逐漸壯大,並出現了所謂「南青北白」的現象。

「南青」,是說南方以浙江為中心的瓷窯多燒製晶瑩如湖水的青瓷;「北白」,是說河南、河北一帶的瓷窯多燒製潔白無瑕的白瓷。

不過,這只是大體而言。

因為白瓷的生產是北方工匠在學習南方青瓷燒製的基礎上發明的,他們不僅燒製白瓷,也燒製青瓷和黑瓷。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陶器生產也明顯分南北兩系。

南方生產的陶器主要是供日常生活和殉葬用的製品,風格樸實,講究精巧明快的形式。

北方生產的陶器也是以日常用器為主,這些製品的鮮明特色,就是製作盤口壺、雙耳缸、四系缸、果盒等新穎器物,風格一般粗率樸實,但也受南方製作工藝的影響。

南方陶器一般為灰陶和紅陶,釉彩工藝不是很發達。

北方陶器因為是以鉛釉陶為主,因而在釉彩工藝上比較講究,如在黃釉底上加綠彩,在白釉底上加綠彩,或多種色彩混合在一起使用。

這些施釉方式影響到後來唐三彩的釉彩特色。

南方的陶倉很有特色;北方的藝術陶以俑像為代表,其中典型的有北朝灰陶女僕像、北朝彩繪薩滿巫師俑、北朝灰陶老嫗俑等。

白的晶瑩

青的迷人

隋唐陶藝

1、 唐三彩

隋唐是我國瓷器高度發展的時期,相比之下,陶藝發展除了唐三彩依然綻放出瑰麗的色彩之外,開始走向衰落。

唐代藝術陶是盛唐社會和精神風貌的一種寫照,集中體現在唐三彩雕塑藝術的成熟與氣魄。

唐三彩藝術陶在今天的河南洛陽、河南鞏縣、陝西乾陵、陝西西安等地都有大量出土,其製品一般是明器,即放於墓葬中的殉葬品。

唐三彩的造型主要為人物、馬、駱駝,其中以人物俑佔多數。

人物俑分男俑和女俑兩種。

男俑包括商販、胡人俑、黑奴俑、文官俑、武士俑等。

商販、胡人和黑奴形象的出現是當時社會與外部世界,特別是與西域各民族互為通商,友好往來的寫照。

唐代女俑主要是仕女俑,在陝西王家墳唐墓出土的女俑髮梳高髻,左手持鏡,右手伸指作塗脂狀。

此製品尤注重色彩的哂茫ㄟ^醬、白、綠等幾種色彩的搭配,突出地表現了女俑衣飾的典雅和嬌嬈。

而在西安鮮於庭誨墓出土的女立俑,雙手藏在袖中,拱於胸前,面部和體態都較為豐滿,神情端莊,色彩艷美。

雖然在形象種類方面來說,唐三彩的女俑比男俑要少,但由於女俑形象特徵鮮明,故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唐三彩的馬俑和駱駝俑形象都非常逼真,造型生動舒展。

除此之外,唐三彩藝術陶中還有天王像、鎮墓獸,以及一些小動物俑、模型及裝飾性物品。

【聞名世界的唐三彩】

2、 唐三彩的釉彩與塑製

三彩釉是由單色釉經變色釉發展而來的,這個過程從漢鉛釉陶發明到唐三彩出現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

自兩漢至隋唐,單色鉛釉陶均作隨葬明器,即使在三彩最流行的武則天到玄宗開元期間,唐墓中也有相當數量的單色鉛釉陶明器。

單色釉後來發展為變色釉,即將各種顏色和釉施於一器,或黃、綠、褐三色並用。

這種工藝以一種色釉為底,再在底釉上加彩,和唐三彩以多種色釉融合輝映的施釉方法不同,但無疑為唐三彩的誕生提供了技術前提。

三彩釉實際是多彩釉,用黃、綠、白、紅、藍、黑等釉同施一器,經交融、流串和暈散呈現千變萬化的瑰麗畫面。

唐三彩藝術陶中塑的成分表現為兩個方面,即捏塑和模塑,前者多見於人物製品,後者多見於馬和駱駝製品。

捏塑製品一般以手捏製,不特彆強調人物形體的協調性,而多注意刻畫性格特徵和動態特點。

模塑製品一般以印模塑製而成,所以一般能夠顯示一致的比例特徵。

雕的成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尤其是模塑製品經過塑製以後,形象輪廓和細部結構還比較模糊,一般都需要精心雕琢,才能使這些輪廓和結構明確地顯現出來。

如馬的眼睛及身體各部分組織的經絡都要靠雕的手段才能顯得相對鮮明突出。

捏塑製品雖然不求輪廓的清晰和細部組織的鮮明,但為了進行傳神刻畫,精心雕琢也很重要,如激動的眼神,翹起的鬍子,微啟的嘴唇等,都顯露出雕工的痕跡。

3、唐以來的陶藝發展

和蓬勃興旺的瓷藝相比,唐朝以後陶藝發展基本乏善可陳,只有明代的琉璃、琺花和紫砂陶尚值一提。

琉璃和琺花是中國古代陶器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種,在明代達到高潮。

山西大同市城區東街的九龍壁是明代琉璃最著名的製作,全壁用黃、綠、赭、紫、藍等琉璃磚拼砌而成,色彩光怪陸離,頗為壯觀。

而明代的琺花製品主要是一組佛像和神像,如彌勒佛、觀音像、真武大帝像等。

明代民間陶瓷業的另一大成就是紫砂陶的興盛。

紫砂陶是用紫砂泥製作的一種質地堅硬的陶製品。

該陶製品外部不施釉,但外觀朴雅,表面越用越光潤,極富民族特色。

紫砂陶茶具有泡茶不走味、盛夏不易餿、耐冷熱、急變性能好等特點,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

紫砂陶以江蘇宜興的為最出名。

不過紫砂陶多為文人雅士所珍愛,民間流行不多。

【琉璃色調豐富~超級震撼】

三陶牛-創作工作坊

1、拉坯創作

2、泥塑創作

3、家具裝飾品

4、日用品

謝謝你長得這麼好看

還願意關注我

並耐心閱讀

此致——敬禮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