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發現千年漢墓,考古隊只敢深夜挖掘,要一個連的武裝戰士保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讀:1972年的夏天,在湖南的長沙,考古隊發掘了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了震驚世界的馬王堆女屍,同時出土的還有1000多件精美絕倫的文物。

經過後期勘探,考古隊在一號墓的周圍又發現了兩座同時期的大墓,分別編號為馬王堆二、三號漢墓。

考慮到馬王堆一號墓重要的考古成果,國家文物局指示湖南省考古隊,做好發掘二、三號墓的準備工作。



1973年11月19日,經過一年多的準備工作,考古隊開始正式發掘馬王堆三號漢墓。

這座墓離一號大墓只有4.6米,兩座墓曾經是在一個大的封土堆之下,考古人員推測兩座墓主人應該是夫妻關係。

因為三號墓的規模很大,挖掘的工作量非常大,考古隊決定採用機械和人工相結合的挖掘方法。

為此考古隊特意調來了湖南師範學院歷史系的83名師生,還有湖南當地駐軍的20名工程兵,所有人分成兩撥,日夜不停的挖掘封土。

經過一個月的辛苦挖掘,在12月上旬的時候,考古隊終於挖到了三號墓的棺槨外。

三號墓的外表跟一號漢墓一模一樣,都覆蓋有一幅完整的竹蓆,杉木蓋板,木質如新。

考古人員都非常興奮,期待著墓中也能出土像一號墓保存完好的屍體。

12月10日晚,考古隊通宵奮戰一夜,終於將槨外層的蓋板全部打開,出現在人們眼前的是滿滿四個邊箱琳琅滿目的隨葬品。

特別是當南邊箱的七個大小不一的漆盤取出,一個比一個大,一時引起轟動。

在場的考古人員每一個人都激動無比,覺得一個多月的努力工作沒有白費。

經過三天晝伏夜出的工作,三號墓的四個邊箱中的一千餘件文物都已清理完畢。

接下來就是最重要的環節,開棺。

可是讓考古人員失望的是,三號墓的棺材中並沒有保存完好的屍體,只是有一些腐爛的絲織品殘塊。

為了弄清滿是液體的棺材中,是否存在屍骨,湖南醫學院王鵬程教授戴上長長的橡皮手套,從棺底摸出了一根腿骨。

這時大家都泄了氣,紛紛散去。

在1974年接下來的考古發掘中,考古人員在二號漢墓中出土了三枚印章,分別是:「利蒼」、「軑侯之印」、「長沙丞相」。

通過三枚印章,考古人員確定長沙馬王堆是西漢早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與妻子的合葬墓,墓葬的年代是西漢呂后至漢文帝時期,至此關於馬王堆漢墓的年代和墓主是誰的分歧和爭論,從此塵埃落定。

根據參與發掘的考古隊員回憶,當年在發掘過程中,長沙地方部隊的領導為了確保文物的安全,防止圍觀群眾過多影響清理工作,特地調派了一個連的武裝戰士來到工地值班保衛。

因為白天圍觀群眾太多,考古隊為了確保每一件文物的安全,考古隊清理墓室內文物的工作也改在晚上進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從馬王堆及海昏侯墓看西漢時期南楚的開發

【編者按】:本文的一部分以「馬王堆何比海昏侯」為題發表於《中國文物報》2016年4月8日。經作者同意,現予全文完整發表。 江西南昌新建墎墩海昏侯墓的發掘,是漢代考古的重大事件,也是近年來中國考古...

馬王堆女屍的不朽傳奇

1972年1月16日考古工作者首先發掘了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墓葬上面是一層白膏泥,這種泥的密度極大,用於保護墓葬,考古隊在挖掘期間發生過一件趣事,在清理白膏泥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綠色的樹葉,和綠色的...

淺論秦漢三國時期的食物品種

摘要:秦漢三國時期,隨著農業、手工業、商業等的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和內容不斷得到改善,食物品種增多,並有一些新內容出現和推廣。大致來看,這一時期的飲食主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飼養及捕獵的動物...

南昌西漢大墓昨出土「龍首」

本報南昌訊 記者趙婉露報導:15日,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工作將進入新的階段——第三階段主棺柩發掘清理工作。據悉,今日9時點、16時江西衛視、都市頻道、江西網絡廣播電視台將並機直播這一文化盛況。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