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預告 | 「其金孔吉—— 商周青銅器藝術」展9月將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展覽信息】

展覽:

其金孔吉—— 商周青銅器藝術

展出時間:

2016年9月11日起

展覽地點: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12號展廳

展覽總策劃:

馮 遠 呂章申

策展人:

黃 一

主辦單位:

清華大學

中國國家博物館

承辦單位: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清華大學圖書館

2016年9月11日,「其金孔吉—商周青銅器藝術」展將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

展覽將展出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62組件商周時期的青銅器藝術品,以青銅器藝術的發展脈絡分為四個單元:育成期、鼎盛期、轉變期和更新期。

本次展覽的絕大多數展品為第一次與觀眾見面,其中包括旅鼎、師酉簋等頗負盛名的有銘銅器,也包括馬永盉等藝術價值卓越的藏品。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展覽緣起

清華大學與中國國家博物館有著較深的學術淵源和協作關係。

1959年10月,中國歷史博物館在天安門廣場建成開館,為滿足「中國通史陳列」的展陳需要,全國各文博單位、考古院所、高等院校等紛紛以國家大局為重,調撥大量文物精品支援辦展。

其中,清華大學也給予了大力支持,慷慨襄助,先後兩次調撥文物57件,涉及青銅器、甲骨、陶器、玉器、鐵器、造像、絲織品等門類,其中,戰國時期的令狐君嗣子壺頗具歷史價值、藝術價值,銅壺鑄有銘文50字,傳1928年至1931年洛陽金村古墓出土,曾經流失海外,1947年盧芹齋應陳夢家先生的請求將此壺捐贈給清華大學。

1959年,令狐君嗣子壺由清華大學調撥給中國歷史博物館,現已成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的重要展品。

以上背景,便是今天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清華大學合作舉辦「其金孔吉—商周青銅器藝術」展的友好因緣。

令狐君嗣子壺,戰國中期,高46.5cm,現展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基本陳列

1959年落成的前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

清華大學為新館的設計單位之一

「其金孔吉」的由來

其金孔吉,出自西周晚期青銅器伯公父簠的銘文,意指青銅器(金)是十分吉祥之物。

本次展覽如是定名,一來是對青銅器藝術品的宏觀疏解,二來是對新成立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喻送以美好的祝福。

——策展人 黃一

第一單元

青銅器發展的育成期

第一單元為青銅器發展的育成期,即商代早期至商代中期(公元前16世紀—前13世紀),是中國青銅藝術趨於成熟的發展時期。

這一時期,以酒器組合為主的禮器體制已初步建立。

在裝飾藝術方面,饕餮紋應用普遍,構圖漸趨繁密,線條沈峻勁利。

分鑄技術的應用已較嫻熟,制范、合范技術相當進步。

這一時期的青銅器在黃河、長江的中游地區多有發現,奠定了青銅藝術鼎盛發展的基礎。

饕餮紋鼎 商代中期 高26cm

饕餮紋斝 商代中期 高28.5cm,口徑15cm

饕餮紋鉞 商代中期 長27.5cm

第二單元

青銅器發展的鼎盛期

第二單元為鼎盛期,即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公元前13世紀—前11世紀),該時期是中國青銅藝術輝煌璀璨的時代。

商代禮器的重酒體制在此時臻於完善,布滿器身的紋飾大量採用浮雕與平雕相結合的方法,堪稱精美絕倫。

這一時期的饕餮紋運用誇張、象徵等手法進行表現,顯得既莊嚴神秘,又詭譎恐怖。

紀事體銘文在商末出現。

西周早期的禮器沿襲商制,出現向重食體制轉變的端倪。

鑄記長篇銘文是西周早期青銅禮器的重要特徵,並延續至下一時期。

雷紋鼎 西周早期 高60cm

饕餮紋鬲 商代晚期 高23.3cm

饕餮紋斝 商代晚期 高50.2cm

第三單元

青銅器發展的轉變期

第三單元為轉變期,即西周中期至春秋早期(公元前11世紀末—前7世紀上半葉)。

這一時期,青銅禮器形成重食的體制。

列鼎制度、編鐘制度和賜命作器之習已形成。

新的器物類型在這一時期湧現,器形多端莊厚重,紋飾多為動物的變形,或流轉舒暢,或簡率質樸。

作器鑄銘盛行,多見有長篇銘文的重器。

春秋早期的器形與紋飾是西周中期、晚期的自然延續,這一時期,各諸侯國普遍建立青銅鑄造業,水平不一,也正因此形成風格各異的列國銅器群。

龍紋鬲 春秋早期 高11cm

直棱紋方座簋 西周中期 高31.7cm

雲紋軛 西周晚期 高26.5cm

第四單元

青銅器發展的更新期

第四單元為更新期,即春秋中期至戰國(公元前7世紀下半葉—前221年),青銅藝術的發展再次迎來高潮。

列國青銅器趨向成熟,區域特徵顯著,北方秦晉、東方齊魯、南方荊楚的青銅藝術交相輝映。

這一時期器物的生活實用性加強,禮器功能逐漸消失。

形制的創新,使得一些詭奇精麗之器出現。

以龍為主題的紋飾細密繁縟,而人物活動的畫像創造性地作為主紋出現。

戰國晚期,青銅藝術趨於樸素平實。

蟠螭紋提鏈壺 戰國 高29.6cm

蛇紋罐 春秋中期 高11.6cm

斑紋戈 戰國 長17cm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瀏覽《策展手記│ 其金孔吉 · 如意吉祥》>>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2016年9月11日面向全社會開放,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對外開放,16:30停止入場。

交通路線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大學校內,主樓東側 (東南校門進入)

地鐵路線:

13號線 五道口站,A(西北)出口出站

15號線 清華東路西口,C(西南)出口出站

公交路線:

五道口站 508、307、331、375、429、549、562、630、86、運通126

清華東路西口 333、355、438、466、594、913、 運通110、快速直達專線82

接待熱線:

010-62792720

(編輯:李秀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2016中國青銅器鑑賞與市場行情

說到青銅器小編首先帶大家了解下何為青銅器: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而中國的青銅器則特指中國青銅時代(約公元前21~前 5世紀)的青銅器,也可...

看看古人用什么喝酒?

罍,大型盛酒器和禮器。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體量略小於彝,罍有方形和圓形兩種,方形罍出現於商代晚期。前1600至前1000年的二里崗文化時期,中原開始鑄造罍,並輸出到長江中游,當地其後亦鑄造罍...

青銅器的文化之發展時期

發展時期青銅器商代早期、中期公元前16世紀一公元前13世紀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青銅器是中國青銅器藝術趨於成熟的發展時期。以酒器為主的禮器體制初步建立,兵器種類增多。普遍裝飾獸面紋樣,構圖漸趨繁密,線...

這是一次青銅文化的饕餮盛宴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這是一次青銅文化的的饕餮盛宴!」8月6日下午,「秦蜀之路 青銅文明展」總策展人黃曉楓如此介紹。據她透露,此次展覽匯集了成都平原、關中平原和漢中平原三地的青銅器共計2...

商周時期青銅文物鑑賞:工藝真是太贊了!

把尊舉爵念商周商晚至東周戰國是我國青銅器的鼎盛時期,東漢以後逐漸勢微。到宋代仿古之風陡起,但鼎彝之器其型其紋都早已脫型於三代吉金,眾人收藏之心銳減,其市價不及一二,無甚聊意。三代青銅傳世甚少,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