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老官台文化的分期研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摘要】老官台文化是分布在渭河、漢水流域的一個新石器時代中期偏早階段的考古學遺存。
本文主要對分布在渭河流域的老官台文化進行分期研究。
對此文化的分期主要是通過各主要遺蹟間的疊壓、打破關係對遺存進行分析,然後通過遺址間的器物類比確定文化的段別,最後確定文化的期別並認識文化的主要特徵。
依此把渭河流域的老官台文化分為五段二期,為研究這一時期的聚落、人口、技術等變化創造了條件。
【關鍵詞】老官台文化 陶器器形 類型學
《考古與文物》2010年06期
從東天山到西天山——古代月氏文化的考古學探索
公元前2世紀,原生活於中國境內的古代月氏人在匈奴和烏孫的打擊下,被迫西遷至中亞阿姆河以北的區域,從而引發了張騫出使西域、全線貫通絲綢之路的壯舉。古代月氏西遷中亞是絲綢之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對歐亞...
兩千年前流溪河邊 廣州人已用牛耕田
流溪河上游驚現先秦、兩漢遺址306處新石器時代晚期、商周時期的繩紋、曲折紋印紋陶,春秋時期夔紋陶片,戰國晚期至南越國初期的陶牛、陶碗,乃至明清時期的青花瓷、釉陶片……昨天,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
翻開,看看考古的另一面
作者:丁雨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卷》中,夏鼐和王仲殊先生說,考古學是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歷史的一門科學。「定義」是很微妙的,有些時候它是一種歸納總結,有些時...
「早期夏文化探索」課題籌備會會議紀要
為了探索早期夏文化研究,「早期夏文化探索」課題籌備會於2016年12月18日上午在鄭州市召開,會議探討了課題的申報立項等相關問題。會議由鄭州市嵩山文明研究院黨委副書記張建華主持,出席會議的嘉賓...
西遼河流域紅山諸文化與生態環境的互動關係
內容摘要:【摘要】作為我國氣候變化最為敏感地區之一的西遼河流域,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面貌複雜多變,文化格局亦不穩定, "文化一統"到"多種文化並立共存"交替發展。農業經濟起源較早,且因環境改變而...
略談類型學在歷史時期考古中的應用
內容摘要:【摘要】類型學是考古學的基本方法論之一,廣泛應用於考古實踐尤其是缺乏文字資料的史前考古中。然而,作為以器物及其形制為基礎進行研究的學科,歷史時期考古中的類型學應用仍然有其重要價值,主要...
郭倆:上古國家與文明研究中年代學方法的反思
本文原載於《南方文物》2016年4期,感謝本文作者郭立新、郭靜雲授權刊發。本次編髮時省略了注釋和參考文獻。若有參考或引用,務請註明。 【摘要】在當前上古及三代考古編年和歷史復原研究中,往往將經漢...
陝西藍田新街遺址仰韶文化晚期遺存的分期及相關問題研究
內容摘要:【摘要】本文利用考古地層學與類型學的方法,將新街遺址的仰韶文化晚期遺存分為四段,並與周鄰遺址同期遺存進行對比,揭示出這一階段關中東、西部已出現發展的不平衡性,且逐步增大。通過分析其文化...
大青山以南地區新石器時代陶窯研究
內容摘要:【摘要】<正>內蒙古中南部地區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陶窯作為一種重要的考古學文化遺存,一直被學術界關注和研究。隨著考古遺址的不斷發掘和考古材料的陸續發表,大青山以南地區亦發現有數...
陝西東部二里頭時期遺存分區研究
內容摘要:【摘要】本文主要用考古類型學,結合自然地理和文化傳統,對陝西東部二里頭時期晚期階段遺存劃分為東龍山和南沙村兩個文化小區,並運用文化因素分析法,探討了周邊考古學文化對形成兩個文化小區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