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出土80餘件南北朝佛像 部分貼金尚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華網四川頻道12月16日電(本網記者李倩薇)記者16日從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在距離成都著名的寬窄巷子約200米處,發掘出土了80餘件南北朝至唐時期的石刻佛像,個別造像還有貼金。

此次發掘為學術界進一步研究南朝造像藝術提供了新的資料。

該遺址位於成都市青羊區下同仁路,遺址區東部,還有一段此前被勘探確定為唐代晚期以來修築的羅城西牆。

整個發掘區面積約500平方米,發掘出土了瓷器、陶器、石造像、建築材料和錢幣等重要生活遺物。

其中編號「H6」的灰坑內出土了30餘件石刻殘件,以羅漢頭像居多,時代多屬唐代。

編號「H3」的灰坑內發現石刻佛像約50餘件,時代集中在南北朝至唐之間,有單體佛、菩薩、天王像,也有背屏式組合造像,這些造像均為紅砂石質地,個別造像外有貼金,雕刻精美,十分珍貴。

本次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易立透露,此次出土的一件背屏式造像有南朝「梁天監十五年」發願文題記,是1498年前,造像所有人為他的亡父亡母所造;還有一件單體倚坐式托塔天王像在國內「極為少見」。

西漢末,佛教傳入我國,到南北朝時期,佛教藝術發展達到第一個高峰期。

南朝與北朝在我國南方、北方長期割據為政,從文獻可知,南朝當時屬於佛教文化中心。

但與北朝豐富的造像遺存相比,南朝佛像存世稀少,目前已知的多集中在四川地區,又以成都規模最大,但現在能看到的總數也不超過80件,且很多造像的出土缺少科學考古發掘依據。

易立表示,此次出土的數十件南朝造像,有明確的出土地點和層位關係,為學術界進一步認識南朝造像藝術提供了新資料。

目前,這批出土文物已經送到成都文保中心進行整理及修復。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穿越千年,這是比蒙娜麗莎還美的微笑

1996年,青州龍興寺遺址窯藏共出土北魏至北宋佛教造像400餘尊,它們是20世紀中國最激動人心的考古發現之一,其中以東魏和北齊時期的數量最多。這些剛剛醒來的沉睡者,為我們開啟了來自遙遠歷史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