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吉木乃通天洞:4萬多年前人類在此燃起一堆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汽車進入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東南方向的薩吾爾山時,下了一夜的雨停了,草原上的小草掛著雨水,空氣中透出清新的草味。

太陽穿過雲層,照在這片由形態各異的石頭組成的草原石城,令人驚嘆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

當踏過一層層木梯來到一個山崖大洞時,神奇的一面突然出現了:大洞頂端有一個通天的大洞,通天洞由此而得名。

更神奇的是腳下,一塊正方形的探坑展現在人們面前。

新疆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於建軍介紹說:「這就是通天洞,你看到的地方距今在4萬年以前,看到那片黑色的痕跡了嗎?那可能是新疆迄今發現的人類最早點燃的一堆火,這是新疆首次發現舊石器時代遺址,也是新疆首次對洞穴遺址進行的考古發掘,意義重大。

通天洞外景

8月15日至16日,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國內高校與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40多人,來到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通天洞,就這裡發現的舊石器時代考古發現進行深入研討。

通天洞的發現

「通天洞的發現要感謝張鐵男。

2014年他在阿勒泰地區進行文物普查時,在這裡的地表上發現了大量的陶片,他初步判斷這應該是早期鐵器時代的文物,就把陶片給了我。

」說起這件事,於建軍仍然心存感激。

通天洞頂部的「天窗」

這些陶片讓於建軍產生了極大興趣,他心裡牽掛著這裡,2016年,他帶領著一隊考古人員來到通天洞進行首次考古發掘。

這個面朝西南的大洞位於半山腰上,爬上爬下十分費力,但對於建軍和他的團隊來說,這不算什麼,因為他們在通天洞前的小山溝里已經發現了一條重要線索:這裡曾有一條河,而且水量不小。

這很符合人類居住的需求。

再看通天洞裡,朝天有個似蝙蝠狀的大洞,讓這個高達8米的大洞十分透亮。

站在洞前望去,眼前十分寬闊,很有氣勢與高度。

發掘在興奮與忑忐中進行著:剝去厚達六七米的羊糞,地表展示出來的竟然是早期鐵器時代的文物遺存——有明顯特徵花紋的陶片;再往下,是零星的石器;再往下,竟然有3個石葉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

「那一刻我們都驚呆了。

要知道,在此之前,新疆幾乎所有的考古發現均為4000年後的遺存文物,從沒有人想過會有4000年前的文物被自己發現。

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馬上把它們拿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王幼平,請他鑑定鑑定。

沒想到王教授一眼就認出,這是舊石器時代的石器。

我們也終於明白,我們發現寶貝了。

」於建軍回憶道。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迅速加入通天洞的考古發掘中,雖說2016年他們僅僅發掘了4平方米的面積,但出土的文物讓他們興奮不異。

今年,他們擴大了發掘面積後,驚喜不斷出現,先是發現了一個火堆遺蹟,馬上在它旁邊發現了第二個,而且這個也是第三個火堆遺蹟,因為它們是兩個疊壓在一起的。

驚喜就這樣連續出現,各種經過精心打磨的石器,被砸成碎片的動物骨骼,還有大量的陶片。

在靠近洞口的一側,於建軍他們又試探了一個探方,灰坑和形似石牆基的地基出現在人們面前。

再看通天洞周圍,又有六個洞口出現,而在薩吾爾山這片地區,類似的崖洞不止一個,竟達20多個,經過於建軍他們初步探查,其中有2個洞內也有史前人類活動的遺蹟。

更讓他們感到驚喜的是,在薩吾爾山另一側,也有類似的山洞等待著他們去探索與發現。

通天洞發現的意義

「這是新疆境內首次發現舊石器時代文物遺址,這對新疆考古來說,是劃時代的。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這樣評價通天洞的考古發掘。

他認為,通天洞的價值在於它給我們提供了古人原生態的生活形態,文化內涵又十分豐富。

特別是出土的2600多件文物中,占有絕大部分的石製品從材料到型制都很多樣,是典型的舊石器中晚期的文物遺存。

於建軍正在向專家學者介紹通天洞發掘情況

北京大學的碳14測定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們通過動物骨骼所做的碳14測定表明,通天洞目前發現的最下層的年代在距今4萬年到5萬年之間,這對新疆人類歷史無疑是極大的好消息。

用北京大學王幼平教授的話說,通天洞的發現可謂在國內考古界引起極大震動,因為這不僅是新疆首次發現舊石器時代的遺址,也是新疆首次對洞穴進行考古發掘,最主要的是,通天洞發現的文物如此豐富,年代定向十分清晰。

過去曾有人懷疑;莫斯特文化在東亞是否存在過。

通天洞裡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石器組合就是典型的莫斯特文化特徵,這使我們必須要重新認識莫斯特文化在中國的傳播與存在。

特別是通天洞所處的位置正好位於歐亞草原交匯處,這對我們理解與研究歐亞草原上古人類交往交流等問題也是最好的證據。

北京大學教授黃蘊平的關注點在通天洞出土的眾多動物骨骼上。

她仔細地研究了這些動物骨骼後說:「這些骨骼里有屖牛、棕熊以及一些兔子、小鳥等,說明生活在這裡的人婁是以狩獵為主的。

這也說明,當時這裡應該也是草原,這些獵物是他們從其他地方獲取後,帶到洞內消費的。

而且他們的食物不多,長期處於飢餓狀態。

這些骨骼里沒有大塊骨頭,更沒有頭蓋骨和大型的肢體骨骼。

在這些骨頭表面有清晰的砸和切割的痕跡。

最令我感到驚訝的是,他們把動物的骨骼砸得很碎,甚至把牙齒、關節部位都砸碎了,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這樣做,現在還無法說清楚。

對此,高星研究員表示,他從歐洲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得知,古人類中曾經出現過將動物骨骼砸碎的記錄,可能是當時的人類在食物比較短缺的情況下,對骨脂骨油需求而採取的一種行為。

通天洞帶給人們的思考

通天洞的考古發現猶如石破驚天般突然出現在人們面前,在我們站在通天洞內時,一股陽光從頂部的洞口射了進來,仿佛真讓我們穿越一般,令人感慨萬千。

面對這樣的「寶貝」,國內眾多專家學者在興奮的同時,也提出了對通天洞今後發掘的建議與意見。

南京大學教授水濤認為,從現在情況來看,舊石器時代的石製品發現了很多,但沒有發現這些石器是在哪裡製造的,這些製造石器的石頭來自何方,這一點有必要深入調查發掘,因為搞清了這個問題,就可以搞清當時這些古人類的活動範圍,就可以更清楚的看清他們的生活狀態。

專家學者對通天洞發現的人類點燃的第一堆火痕跡十分有興趣

甘肅省考古研究所所長王輝認為,目前通天洞的考古發掘現場面積還比較小,發現的文物雖然多,但還是不能全面地說明當時的情況,應該擴大發掘面積,從更廣闊的視野來看通天洞的考古意義。

另外,僅從目前的發掘情況看,通天洞所能展示給我們的遠不止這些,它一定還有更多的秘密沒有被我們發現。

還有專家學者認為,通天洞遺址的發掘還需要搞清年代劃分,不能只看到現在最底層舊石器時代文物出土多,而忽略了上層新石器時代文物少就說不清的問題,新石器時代與舊石器時代中間那段很厚的空白點要說清楚。

通天洞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石器

還有專家學者認為,通天洞遺址的考古研究應從更廣闊的視野來認識與研究,因為從現在的發現來看,在新疆海拔200米的草原地帶,青銅時代的文物出土較多,是否都帶有相同的文化特質呢?通天洞遺址考古是不是需要一個更長久的發掘計劃呢?

面對通天洞,這些國內頂級的專家學者都顯得很興奮,很激動,因為這個發現將新疆人類的歷史提前到4萬年前,僅這一點,就讓他們興奮並激動著。


圖文來源:光明日報記者:王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寧夏水洞溝:還你一個舊石器時代遺址

寧夏,水洞溝古人類文化遺址,位於寧夏靈武市臨河鎮水洞溝村,距銀川市19公里,占地7.8平方公里。民國十二年(1923年),由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這裡發現,通過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