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鄭成功背了三百年的黑鍋,終被一台灣農民的意外發現澄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鄭成功又名福松,本名鄭森,字明儼,詣明末大儒錢謙益時受字大木。

是明末清初的軍事家,民族英雄。

南明唐王隆武帝賜國姓朱,更名成功,故又稱鄭國姓、國姓爺。

南明桂王永曆帝封他為延平郡王,故又稱鄭延平。

他一生功勳卓著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民族英雄,其中他最為人稱道的功績就是打敗了荷蘭殖民者收復了台灣。

然而三百年來鄭成功還被一個謠言所困擾:清朝史書他殺了明朝宗室魯王朱以海!據清修《明史》記載:「久之,居金門,鄭成功禮待頗恭,既而懈,(朱)以海不能平,將往南澳,(鄭)成功使人沉之海中。

」這記載言之鑿鑿,由不得你不信,談這件事首先要了解一下魯王的生平事跡:朱以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九世孫,於公元1644年襲封為魯王。

清兵入關後,他流徙台州(今浙江省臨海縣)。

公元1645年5月,弘光帝被俘後,張國維、張煌言、錢肅樂等擁立他於紹興「監國」。

朱以海剛監國,就為所謂的正統地位與福建隆武帝朱聿鍵的政權相互傾軋,爭鬥不已。

公元1646年,清貝勒博洛乘朱以海主力與隆武帝作戰的機會,渡過錢塘江,張國維兵敗身亡。

前來投靠朱以海的原弘光帝佞臣馬士英、阮大鋮,乘機唆使部將劫持朱以海降清。

朱以海察覺後,慌忙單身一人逃到石浦,遇到了定西侯張名振。

在張名振的護衛下,他登船入海,以南澳島為根據地,公元1649年入據舟山,和張煌言謀劃復明。

公元1651年, 舟山為清兵攻陷,朱以海又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取消監國名義,赴夏門依靠鄭成功。

鄭成功原為隆武帝政權的堅決支持者,不滿朱以海大敵當前還與隆武帝自相殘殺,削弱了抗清的力量,但念朱以海是為明朝宗室,還是以禮相待,安排他居住於金門。

然而,歷史在這裡開了個玩笑——此後史料上便沒了朱以海的蹤跡,他神秘失蹤了,這讓滿清史學家腦洞大開,在編撰《明史》時勾勒了一個暗黑結局——「成功使人沉之海中」,給鄭成功扣上一頂黑鍋。

民族英雄轉眼就成了弒君的罪臣,事實真相究竟是怎樣呢?

直到1959年,金門島上一位農民為取條石炸山時,意外炸開了一座古墓,才炸開了這一段一段沉封三百年的往事,經考古專家鑑定,這座古墓的主人就是魯王朱以海,墓碑上的壙志明明白白記載著:「......魯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

」原來,朱以海一直有哮喘病,這才是他的真正死因,而且他死於1662年11月,此時,鄭成功已逝半年,何來「成功使人沉之海中」之說呢?很明顯這是清朝栽贓嫁禍的誣衊之詞,給鄭成功扣上的一頂大黑鍋,意在挑撥鄭成功與南明其他抗清組織的關係,瓦解抗清勢力。

所幸歷史的真相不會被埋沒,三百年後歷史給出了千真萬確的證據讓真相大白,幫民族英雄鄭成功洗刷了不白之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