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中:古文字世界的獨行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光明網03-24 08:41顯示圖片

□本報記者韓莉實習生呂冰心

近日,在省博物院舉辦的「乙未迎春——張守中師生書畫展」吸引了很多人前往參觀。

張守中,這位知名古文字學者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引起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

3月23日,筆者在張守中先生的書房對其進行了採訪。

張守中,1935年生於北京,祖籍河北豐潤,曾祖張人駿歷任兩廣、兩江總督。

張守中幼承家學,9歲開始學習書法,並曾師從鄧散木、商承祚先生,真草隸篆均有涉獵,對戰國文字藝術多有研究。

其專業是考古測繪,長期與商彝周鼎、秦磚漢瓦為伴,在古文字領域頗有建樹,在書法界亦有很大影響。

他先後編著出版《侯馬盟書》(合著)、《中山王厝器文字編》等十幾部學術專著和文集。

學界泰斗李學勤評價張守中說:「讓幾種冷門古文字實現『起死回生』,將中華古文字的燦爛文化遺產搶救了下來,這是無法估量的學術貢獻和社會價值。

」著名書畫家啟功先生觀看了張守中臨摹的中山王墓銅器銘文後,專門寫了條幅相贈,以示友誼。

談到舉辦此次書畫展的初衷,張守中說:「我已經80歲了,曾經接觸過大量的優秀古文字資源,通過展覽,讓年輕人甚至是小朋友們也感受一下兩千年前的文字魅力,期待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夠永續留存下去。

」據介紹,此次展出的60多幅作品中,有5幅張守中近期臨摹古文字的作品,其餘作品則是以古文字的形式展現人們熟知的古詩詞。

張守中笑言:「這就是古今結合,古為今用。

當今社會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格調,這樣的表現形式更符合現實。

談起與文物考古以及書法創作的情緣,張守中說:「我從事古文字研究60載,就像一個人走在深山峽谷,沒有同伴、一個人爬山,雖然行路艱難,但卻欣賞了別人看不到的美景,看到古時那俏麗的文字時身心舒暢得難以言喻。

截至目前,張守中已出版了六本古文字工具書,平均每本耗時三年完成。

有些古文字得用放大鏡才能看清楚。

而臨摹古文字最大的困難就是必須要保持原狀,不像書法寫作可以自由發揮,要經過反覆認識、反覆臨摹才能有好的作品。

他說:「我這一生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古文字工具書的編寫上了。

陽光照得書房暖暖的,張守中興致頗高地談論著他的作品,沉浸在他的古文字世界裡。

書房裡掛滿了書畫作品,順著他手指的方向,三個大字赫然映入眼帘——守素堂。

「這是取我和老伴名字的中間字,既是指我們相知相伴的生活,也是我恪守本分、安靜做學問的座右銘。

」生活簡樸、平易近人的張守中,生性淡泊,一門心思沉浸在自己的學術世界裡,遠離現實生活中的浮躁和喧譁。

近年來,他將自己創作的多幅書法精品捐獻給了省博物院和省文物研究所等單位。

2011年,他又將極為珍貴的張人駿真跡(書信89封、電報稿2封、日記一函)捐給了省博物館(現省博物院)。

「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這是《道德經》中的一句話,張守中的名字即來源於此。

他說:「我不過是個平凡的老人,只願做實事,不願跟風也不圖虛名。

辦這次展覽,目的是想讓人們對祖國的古文字多一些了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