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給我留下的種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張守中先生

記者劉學斤 文/圖

上個月,張守中先生的《真鑒集》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

書中收錄了與他有過交誼的知名學者鄧散木、史樹青、胡繩武、吳連城、張頷、傅熹年、李學勤、饒宗頤等人的信函,亦收錄了他的姻親、亦是名人之後和知名學者的商承祚、王憲鈞、羅繼祖、張允侯等人的信函。

學人之交,映諸文字,風度雅意,琳琅寓目……

守中先生是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員,知名的中國古文字工具書編撰專家,1936年1月出生,1955年從事文物考古工作,已出版《中山王器文字編》、《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和《張家山漢簡文字編》等專著,與人合作完成的著作則有《侯馬盟書》和《郭店楚簡文字編》等。

在弘揚和保護「文化遺產」的語境下,一個人的力量或不足道,但每個人負此使命,以各自能力投身其中,無論最終貢獻大小,卻又足值一道。

2017年文化遺產日(6月10日)前夕,有機會與守中先生坐在一起對談——此前我們曾有過兩次較長時間的對談,內容亦涉及其家世、師承和工作經歷——從中我們可看見安身立命的依憑,洞見文化的綿綿源流,心有方向,於此栩栩。

1 家世

風骨河北:在河北歷史上,有南張北張之謂,即著稱於清同光年間的南皮張和豐潤張。

豐潤張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張佩綸,他是李鴻章的女婿、張愛玲的祖父。

張守中:我曾祖張人駿沒張佩綸那麼大名氣。

張佩綸是清流黨,有才,能寫,張揚。

張人駿和張佩綸,都是豐潤張,但在做事情上,表現大不相同。

風骨河北:一個是藏鋒,一個是露鋒。

2012年,《張人駿考略》剛剛出版,得之細細品讀。

這幾天又讀到你編撰的《真鑒集》,其中不少篇什涉及張家舊事……

張守中:張佩綸小張人駿兩歲,在輩分上,他卻是張人駿的叔叔。

就官階而言,張人駿任過兩廣和兩江總督,官階一品。

風骨河北:他們叔侄關係怎樣?

張守中:關係可謂密切。

這在張佩綸的日記中有反映,我統計了一下,僅在張佩綸戍邊的三年中,兩個人的通信就有六十多封。

……張人駿的兒孫輩,娶的媳婦多是同僚的閨女。

張允亮的媳婦是河南人——也就是袁世凱的長女,張象昶娶的是孫家鼐的孫女,張象昱娶的是胡嗣瑗的閨女,張象昀娶的是商衍鎏的閨女……張人駿大閨女張允淑嫁給了王懿榮的兒子,二閨女嫁到了徐世昌家……

我母親陳佩瑩是湖南湘鄉陳湜之後,陳毅的侄女。

風骨河北:陳毅?

張守中:就是慈禧墓被盜後去幫著辦理善後的那個陳毅,進士出身。

我母親的婚事,據說還是由他執柯。

2 種子

張守中:我生在北京。

慚愧的是,到四十多歲我對家史都不太了解。

我第一次回老家豐潤是在五十歲以後。

記得二十一歲在北京學習,聽著名歷史學家尹達先生講課,他有這樣的話:如果外國朋友到中國來,人家問到我們國家的歷史,我們能說不知道?或者有人問你家庭的歷史,你父親你爺爺是怎麼一個情況,你能說不知道?我覺得這就是種子,給我留下的種子。

等我到四十多歲,在北京學習又碰見了胡繩武和金沖及兩位先生。

在食堂飯桌上他們給我講豐潤張家的歷史,就是張佩綸和張人駿,原話有這樣的內容:張人駿是兩廣總督,軍政大權在握,但他為人低調不張揚。

後來我為什麼調查家史?這是事出有因的。

有個朋友告訴我一句話,叫「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風骨河北:是句古語。

張守中:我爺爺叫允方,父親叫象暉,到我這輩兒四代,還沒出五世呢……

1939年我父親遇車禍去世。

那時我剛兩三歲。

母親和父親在一塊生活充其量只有八年。

父親不在後,生活沒著落,母親常進古玩鋪變賣印章和首飾,到那會兒還是吃飯要緊。

風骨河北:……你一直在北京上學?

張守中:我沒上過大學。

初中畢業,1951年,十六歲就參軍了。

風骨河北:在部隊幾年?

張守中:五年。

轉業後,被分配到山西省文管會,從事文物工作了。

3 伯父

張守中:我伯父張象昱南開大學畢業,學的中文,他沒有孩子,非常關心我的成長。

1956年我二十一歲。

這年年底,我從山西到北京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三個月的短訓班。

伯父知道我搞文物考古工作,跟我說,幹了這行,應學學篆書,說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不太難。

但當時我不懂,沒往心裡去。

風骨河北:當時不知道它的重要。

張守中:我學楷書不用專門找人,伯父就寫一手好字,小楷寫得非常好。

伯母胡靜娟也寫一手好字,她是俞平伯先生的表妹。

她父親胡嗣瑗也是進士出身,做過翰林。

他跟過溥儀,離開溥儀後到了北京,住在我們家。

那時我十來歲,有了印象,他寫字的時候我在旁邊看著。

我現在還保存著他的字,寫得特好,你說皇帝身邊大臣的字有不好的嗎?

風骨河北:開始學篆書是什麼時候?

張守中:1962年我又到北京學習。

這時候伯父剛退休從天津回到北京,每天在家寫字。

他又建議我學學篆書。

風骨河北:這回聽了?

張守中:我聽了。

我們家跟朱家溍先生家沾親。

通過朱家一個親戚,我伯父聯繫上了鄧散木先生。

4 師承

風骨河北:鄧散木是書法大家。

以前有「北齊南鄧」之說,齊指齊白石,鄧指鄧散木。

張守中:我跟鄧散木先生學字,篆書隸書兩種並進,一個星期去老師家面授一次,交一張作業。

1963年鄧散木先生在王府井和平畫店辦書畫展,正趕上毛主席給雷鋒的題詞發表。

當時他寫毛主席語錄和雷鋒日記,賣一塊錢一張,很便宜,我還買了一張。

風骨河北:鄧散木先生1963年就去世了……

張守中:鄧散木先生去世的時候,說文五百四十部首,「一始亥終」,我還沒學完,我伯父張象昱又介紹我跟商承祚先生學。

論起來,我該叫商承祚先生為五舅——他大姐嫁給了我伯父張象昀,是我伯母。

風骨河北:那是什麼時候?

張守中:1964年的冬天。

那時候商承祚先生從廣州來北京出差,在北京住了三個月。

他來搞竹簡——湖北出土的竹簡。

伯父給我寫信,說你五舅來北京了,我就請了一星期假。

商承祚先生住在沙灘紅樓,離我家很近,步行也就十來分鐘。

我沒見過他,那天伯父約他來家吃晚飯。

吃了飯,在伯父屋裡,他寫了一晚上字。

我抻紙研墨,他給我寫甲骨,寫金文、小篆和隸書。

我回山西之前,伯父給我出主意,求五舅寫本嶧山碑。

我裁紙畫格,擱在大伯那兒,就走了。

五舅回廣州之前,就給我寫好了一本嶧山碑。

此後我把寫好的字寄給五舅看,五舅做了批語,再寄給我……

5 機遇

張守中:緊接著,1965年12月,侯馬盟書出土了。

我學的就派上用場了。

風骨河北:侯馬盟書出土是件轟動考古界的大事。

張守中:我寫信告訴商承祚先生,我們這兒發現古文字了。

張頷先生是我們考古隊的隊長,但他顧不上臨摹這樣的技術性工作,就讓我來試摹。

他知道我練字,寫篆書。

一試,他說能用。

風骨河北:你就開始臨摹了。

張守中:張頷先生也沒學歷,但他好古文字,能寫會畫。

他撰寫了篇文章——侯馬發現晉國朱書文字,在文章中他還特意提了我一句,說張守中正在臨摹這些文字。

後來盟書樣本拿到北京,郭沫若先生見了也寫了篇文章,跟張頷先生的文章一起發表。

風骨河北:盟書文字從此公之於世。

張守中:公布了三萬字盟書資料,我寫了八萬字的盟書摹本,為什麼?有修改啊。

技術工作有個熟練過程,熟能生巧,越寫越自如,失誤越來越少,這是規律。

1976年12月報告正式出版,不署名,那時候沒人計較,工作的機會難得啊。

對我這是非常難得的機遇啊。

6 做事

風骨河北:古文字臨摹是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一般人比較陌生。

張守中:摹字是有門檻的。

首先得認篆字。

西漢的隸書,是隸書筆意,可還是篆書的結構。

你不會篆書,臨摹不好。

再者,臨摹古文字不能隨意發揮。

不懂的,看這事枯燥無味。

這確實也是個苦差事,名利來得很慢,而且要求高,在全國找摹字摹得好的,找不出幾個來。

風骨河北:既要技術過硬,又要甘於坐冷板凳。

張人駿在給兒子的家書中有這樣的話:做事要「腳踏實地地做去,不可疏忽……天下事往往旁觀者較當局明白,凡事總宜虛心多問人,不可自以為是,而惡逆耳之言」。

張守中:《侯馬盟書》一出版,我們幾個作者的名字不脛而走。

後來到北京,繼羅福頤、傅熹年和李家浩之後,我又臨摹了銀雀山竹簡和定縣竹簡。

風骨河北:一步步走下來仿佛連環套。

張守中: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趕上了什麼也都趕上了。

我自以為很幸運。

我讀書少,高中都沒上就參軍了。

如果沒有以前的學習,出土的文物再好,不認識,不是乾瞪眼?摹完侯馬盟書,我調回河北,又趕上了一個好機會。

平山發現了中山王墓,1977年我又參與了中山王墓出土器銘文字的摹寫。

1981年中華書局出版了我的《中山王器文字編》後,編輯趙成跟我說你這工作做不完,我說怎麼做不完,侯馬盟書百年不遇,中山王器銘文也百年不遇,這兩項工作都完成了,我還有什麼可做的?哎,他說的真就應了。

我生活的這個年代,大江南北出土的文字多啦。

老一輩人沒趕上,下一代還接不上,正好我趕上了。

摹寫古文字是我的興趣所在,也是我專長的發揮。

(根據錄音整理。

經受訪者審閱,有刪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秦統一文字之前戰國文字都長什麼樣子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採用李斯建議,建立中央集權,統一文字、度量衡、錢幣,連車輪走的路都統一規格,這就是著名的「車同軌,書同文」。其實春秋戰國在周代金文的基礎上,各國都發展出了自己特色的一...

《侯馬盟書》光耀學界

1965年發掘出土的侯馬盟書是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已成為國寶級的文物。這批文物對研究中國先秦時期春秋戰國之交的歷史,特別是晉國末期及"三家分晉"的歷史增添了新鮮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意義...

張守中:古文字世界的獨行者

光明網03-24 08:41顯示圖片□本報記者韓莉實習生呂冰心近日,在省博物院舉辦的「乙未迎春——張守中師生書畫展」吸引了很多人前往參觀。張守中,這位知名古文字學者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引起了業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