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侯馬盟書、秦簡和漢簡,這位老爺子全都會寫張守中:讓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古文字活起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甲骨文、侯馬盟書、秦簡和漢簡,這位老爺子全都會寫,他怎麼這麼有才呢」、「看晚報報導說老先生今年80歲,從事文物考古60年,他的人生肯定有故事」……「乙未迎春——張守中師生書法展」正在河北博物院熱展,展覽主角張守中也引發了大眾和媒體關注。

昨天圍繞大眾感興趣的一些問題,張守中接受了晚報記者專訪。

問題一:從事考古60年的老先生為啥辦書法展?

回答:希望觀眾熱愛傳統文化

張守中曾說他有時也覺得自己這輩子有點奇。

現為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員的張守中1935年生於北京,他的家族就是赫赫有名的「豐潤張家」,湧現過張佩綸、張人駿等晚清重臣,還有大名鼎鼎的作家張愛玲。

張守中15歲參軍,20歲脫軍裝分配到山西省文物部門,41歲調到河北。

如今他雖然從單位退休,但業務一直沒停頓。

「今天回過頭看,從20歲起至今60年我主要做了三件事」,張守中說在他人生中唱主角的就是古文字的臨摹以及古文字工具書編撰。

1965年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出土大量盟誓辭文玉石片,稱為「侯馬盟書」。

它見證了春秋末期晉國趙鞅參與晉國內部由六卿內爭至四卿並立的一場激烈政治鬥爭。

「侯馬盟書」是最早使用毛筆書寫文字的實物證明。

張守中正是「侯馬盟書」主要的發掘與整理者之一,還對盟書600件標本中的3萬餘字進行臨摹與研究;1976年舉世聞名的河北中山國青銅器出土,張守中到發掘工地繪圖臨摹,歷時3年對中山國118件銅器上2458字臨摹與研究……同時張守中還曾參與銀雀山漢簡、定縣漢簡、雲夢秦簡、包山楚簡、郭店楚簡等出土盛事,迄今推出過《侯馬盟書》(與人合作)、《包山楚簡文字編》、《睡虎地秦簡文字編》、《郭店楚簡文字編》、《張家山漢簡文字編》等著作。

學界泰斗李學勤評價張守中說:「已經將春秋晚期到西漢初年這個中國古文字演進中的特定階段覆蓋了。

第二件就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張守中利用30多年時間開展個人家史調查,並先後整理出版《張人駿家書日記》、《張人駿墨跡選集》、《晚清重臣——張人駿考略》、《守素集》等圖書,其間還數次向河北博物院捐獻張人駿的書法、日記等文物,有業內人士表示張守中的家史調查「不僅對中國近代史、家族文化研究有所裨益,亦對光大民族傳統文化、學習書法藝術有所借鑑和幫助。

」再一個令張守中痴迷的就是書法,9歲起苦練至今,即便早年在野外考古他除了日用品外隨身必帶的還有筆墨紙硯和字帖。

正在展出的「張守中師生書法展」匯集了他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的60多件書畫作品,既有張守中臨摹的戰國中山國圓壺銘、湖北張家山漢簡文字等,也有他以楚簡文字書寫的老子名作、以侯馬盟書撰寫的今人詩句等,還有他以真草隸篆等書寫的作品。

可以說該展覽濃縮了張守中60年的人生故事。

對此他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不少參觀者注意到了他今年80歲、從事考古60年等字眼,「這些都是很表面的東西,我的本意通過這次展覽傳遞傳統文化,把我臨摹的古人作品來做個展示,希望觀眾熱愛傳統文化,不繼承傳統創新很難。

這才是我的初衷。

問題二:臨摹古文字有多難?

回答:綜合技術、學術和藝術

張守中的專業是考古測繪,成為古文字的臨摹以及古文字工具書編撰的專家是偶然也是必然,用他的話說首先是趕上了,「戰國文字在新中國成立後不斷有新發現,被我們這輩人趕上了。

」再就是需要「藝術、技術和學術的跨界。

」藝術方面,張守中曾師從鄧散木、商承祚等大家學習書法;技術方面,張守中初入考古界就與諸多業內高手參加黃河水庫考古,青年時數次赴北京學習,其中有兩年專學考古測繪……有人好奇,在有電腦有相機的今天,還有必要摹寫古文字嗎?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臨摹古文字可以體會筆畫的運行走勢,對於一些殘缺模糊的文字尤其重要。

但很少有人能知曉其中的甘苦。

在張守中家,記者看到他的著作《張家山漢簡文字編》的一冊成書與三部手稿,僅第一部手稿就有7冊,全部毛筆手寫。

一般人以為臨摹古文字就是拿筆抄,「其實不然,需要編制文字索引、編排單字順序、摘選典型字例等10道工序,單是編制文字索引就需要近一年。

」記者發現張守中臨摹的山西侯馬盟書等,出土實物的文字大多為黃豆大小,都是豎排體,密密麻麻的文字單是讀完一遍都不容易,要與原本吻合地臨摹難度可想而知,而張守中完成一部文字編則往往需要摹寫古人真跡幾萬字。

跟隨張守中學習多年的郝建文曾在《我的老師》一文中寫道,「每遇到一項大的工作,他辦公室的牆上會張貼每個月的工作進度表,記錄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的工作內容。

」記者還聽過一則張守中的趣聞,某年春節張守中夫婦在家請朋友吃飯,到點了客人未來,張守中跟夫人說「客人到了叫我」,就跑回單位忙去了。

不少人好奇他哪來的動力,張守中說老一輩學者都是這樣,他的老師商承祚既懂技術也懂學術,年過七旬時還專程趕到石家莊只為了親眼看看戰國中山國發掘現場:「臨摹古文字,就像一個人背著包行走在深山裡,那裡有高山有低谷,還有河流,我一個人在山間穿行,沒有同伴,兩岸千奇百怪的風光只有自己知道。

裡面的世界很精彩,古文字的結構藝術特色可說得太多了。

」(記者 黃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侯馬盟書》光耀學界

1965年發掘出土的侯馬盟書是新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已成為國寶級的文物。這批文物對研究中國先秦時期春秋戰國之交的歷史,特別是晉國末期及"三家分晉"的歷史增添了新鮮材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意義...

張守中:古文字世界的獨行者

光明網03-24 08:41顯示圖片□本報記者韓莉實習生呂冰心近日,在省博物院舉辦的「乙未迎春——張守中師生書畫展」吸引了很多人前往參觀。張守中,這位知名古文字學者走進了人們的視野,引起了業內外...

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

中新網太原1月18日電 題: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張頷辭世記者 胡健18日17時,中國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張頷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7歲。同樣在1月,中國著名古建學家柴澤俊辭世。半個月內,兩位山西...

文化巨擘張頷先生走了

一生篤志斯學 功成侯馬盟書本報訊(記者孟苗)1月18日下午,中國著名的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山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張頷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太原...

考古界的傳奇人物:張頷

光明網11-07 03:00顯示圖片張頷老先生是山西省考古界乃至中國考古界的「大腕」,今年已經94歲高齡的他常常自嘲小學畢業,學歷不高,但他卻用一件件響噹噹的學術成就,成為中國考古界的領軍人物。...

文化巨擘張頷先生辭世

今天下午5點25分,文化巨擘張頷先生安詳辭世,享年98歲。老家從張頷先生的學生薛國喜處證實了上述消息。薛先生並告知:張頷先生出殯時間安排在五天後。這是一個告別的年代。我們告別了柴澤俊先生,告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