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之源流⑦:漢代社會世俗長卷——打虎亭壁畫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重讀鄭州│第五篇

古代建築之源流

作者:閻鐵成

漢代社會世俗長卷—打虎亭壁畫墓

  • 漢人講究厚葬,因而,兩漢時期(公元前202年—220年)墓葬形制之眾多、變化之複雜,在我國古代社會中,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墓葬成為兩漢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

    考古發掘表明,漢代墓葬有土壙墓、崖洞墓、石墓、空心磚墓、小磚拱券墓和混合結構墓多種,墓室營造多為仿墓主生前生活場景設計,分為單室墓、多室墓,尤其是石墓和磚墓,大多採用模擬和寫實的手法仿造木構建築,成為漢代建築的珍貴寫照。

    鄭州在漢代地處經濟社會發達的中原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繁榮,因而也留存下來了大量的漢代墓葬,除了尚未發現崖洞墓之外,其它墓制幾乎都有,從一個方面反映了漢代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

    打虎亭漢墓位於鄭州市新密牛店鎮,這裡漢墓星羅棋布,其中一座畫像石墓和一座壁畫墓規模最大,構築宏麗。

    畫像石墓與壁畫墓東西並列,地面有高大墓冢,時代為東漢晚期。

    經考古發掘,兩座墓的結構和形制基本相同,墓前皆有斜坡墓道,墓室均為磚石混合結構,用白灰砌縫築成。

    由甬道、墓門、前室、中室、後室、南耳室、東耳室和北耳室組成,畫像石墓略大於壁畫墓。

    畫像石墓南北長26.46米,東西最寬處為20.68米,券頂最高處為6.32米。

    牆體、拱券及地面由石材及大磚構築,材料形狀有方、長方、楔形等,稜角整齊,表面光潔,可見加工精細。

    各室地面均以條磚鋪砌,分錯縫與對縫兩種形式。

    墓道為坡度平緩之斜道,甬道接於墓道北端,門口及門外以三層大磚疊砌封牆,內部之東西二壁面上有線刻迎賓人物畫像石。

    前室前有石門,門扉高1.86米,寬1.14米,厚0.14米,上刻鋪首銜環、四神及雲紋等。

    門道寬及進深俱為2米。

    室內南北長4.2米,東西寬2.7米,兩壁刻侍者執壺及物,周以捲雲紋邊框,上部藻井刻異獸神禽及捲雲。

    中室也有一石門,門道尺寸亦同前室,中室南北進深4.6米,東西寬8.8米,面積為全墓最大者,應為廳室,可通墓中各室。

    北壁正中有主人宴客及百戲圖,主人端坐帷帳中,賓客各施傘蓋,另有侍者、伎樂數十人,場面甚為宏麗。

    中西室位於中室西端,東西寬4.4米,南北長4.2米,原建有帷帳並置榻、幾,乃主人起居之所。

    後室位於中室北壁西側,與甬道、前室在同一南北軸線上。

    前構有石門,門道南北深2.5米,東西寬1.9米。

    室內南北進深5米,東西2.7米,是放置棺槨的地方。

    南耳室在中室南壁偏東,也建有石門,門道南北長2.1米,東西寬1.3米,室內南北長3.4米,東西寬2.4米,南壁刻收租圖,中部方席上端坐一身軀肥胖、表情嚴酷的人物,其面前有一雙膝跪地、手拿簡冊作進呈狀的人,車旁站立一衣素挽管、身體瘦弱之人,另有衣著華麗、騎馬射鳥的兒童和身材矮小的牽馬兒童,人物形象生動逼真。

    東西兩壁刻有各種姿態的侍者、車輛以及餵養馬牛者,另有雞、鴨、羊、猴、飛鳥和樹木等,東耳室位於中室東側,亦建有石門,室內面積與南耳室同。

    東壁刻有庖廚圖,刻畫有眾多廚仆殺雞、宰牛、掛肉、燴魚、烹調、釀酒、做豆腐和肩托、手提、抬食品等忙碌場面以及灶燃鼎沸的景象,還有幾、案、櫃及罐、壺、盆、碗等用具。

    北耳室居中室北壁偏東,建有石門,西壁刻有宴飲圖,人物有主人、賓客和捧物、端碗、抬壺、執燈的奴僕等,家具有坐榻、曲尺屏、幾、懸幔等,形象再現了主人內庭生活情況。

    壁畫墓南北長19.8米,東西最寬處18.4米,券頂最高處6.72米,墓室除門框、門扉和有的轉角處用石築外,各室全用磚築成,墓壁施以白灰牆皮,遍布彩色畫像。

    壁畫墓門框、門楣和門扉的雕刻形式及內容與畫像石墓相類。

    前室、南耳室、東耳室和北耳室皆為黑色壁畫,內容與畫像石墓基本相同。

    中室為彩色壁畫,色彩鮮艷,內容豐富。

    中室券頂繪有蓮花、卷草、菱紋和方格紋組成的藻井,藻井兩側各繪七幅壁畫,內容有羽人、騎射、相撲、三株樹及瑞禽神獸等。

    北壁為一幅長7.34米,高0.71米的巨幅壁畫——百戲圖。

    畫面上部繪彩色幔帳,左邊繪紅底黑色幄幕,幄幕為長方形廡殿式頂,其後並列4旗。

    前面繪大案,案面有朱色杯盤。

    案旁坐2人,案前跪立人像。

    幄幕兩側各繪4個衣色不同的侍者。

    在兩排人物中間,繪有跳丸、盤舞等百戲圖像。

    這幅畫面寬廣、色彩富麗、人物眾多的百戲圖,生動地再現了當時表演百戲的緊張和歡樂場面,是一幅珍貴的表演藝術史卷。

    中室的南壁上還繪有車馬出行圖橫長卷,場面浩大,馬飛車疾,動感十足。

    兩座墓共用石料約1000立方米,大青磚約17萬塊。

    石刻畫像約200平方米,彩色壁畫約100平方米。

    石刻畫像採用線刻減地的技法,根據不同的部位和畫像題材交替使用,從而刻畫出了賓主分明、層次豐富的高浮雕、淺浮雕和減地線刻相結合的優秀作品。

    彩色畫像則採用內容決定形式、裝飾襯托主題的手法,使畫像的內容主次鮮明,形象表現了漢代優裕的社會和生活場景。

    打虎亭漢墓是極其罕見的漢代畫像石刻和彩色壁畫墓葬建築,規模宏大、構制複雜、建築精美、畫作宏闊。

    內飾壁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寫實逼真、技藝精湛,組成了展示漢代社會生活和風俗的藝術畫卷,在同時期的文物遺存中如此全面、如此系統的場景,當屬唯一。

    打虎亭漢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漢代打虎亭壁畫墓圖版

打虎亭壁畫墓平面圖

打虎亭壁畫墓透視圖

打虎亭漢墓全景

打虎亭漢墓闕形大門

畫像石墓內景

壁畫墓內景

壁畫

壁畫出行圖

壁畫雜耍圖

壁畫舞伎

壁畫相撲圖

籌備待客圖

釀酒和製做豆腐場景圖

畫像石墓南耳室西壁石刻畫像拓本

畫像石墓前室甬道東壁石刻畫像拓本

畫像石墓前室甬道西壁石刻畫像拓本

畫像石墓東耳室石門南扇背面石刻畫像拓本

畫像石墓中室石門西扇正面石刻畫像拓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河南新密 漢墓中的精美壁畫

打虎亭漢墓,位於河南省新密市,距今已有1800多年。東西兩墓並列,西墓龐大,用磚石築成,分七室,總長25.16米,寬17.8米,中室高4.88米。墓底鋪煤,厚0.5米。墓內畫像、石刻豐富,雕刻風...

「考古詞條」鐵器時代 · 望都漢壁畫墓

東漢晚期的兩座大型磚室壁畫墓。位於河北省望都縣所藥村東。1952~1955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先後發掘。1955年出版了《望都漢墓壁畫》,1959年出版了《望都二號漢墓》。1號墓的墓主,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