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修復遼墓出土文物「木偶人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即將進行修復的「木偶人像」。

「木偶人像」有些部件需要補配。

以大馬群山為界,我市被分成壩上壩下兩個自然區域,這也成就了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相互碰撞和交融,為今天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認為,這裡是仰韶文化、紅山文化和河套文化匯聚、融合的三岔口。

作為河北省的文物大市,張家口現存各類文物遺存7900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處。

全市各級館藏文物截至2010年底共1.8萬餘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500餘件。

被譽為「地下藝術長廊」的宣化遼墓,保存最完好的古驛站雞鳴驛城,宏偉瑰麗的元中都遺址……散落在張垣大地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就像一個個生動的文化符號,銜接起一幅敞開的歷史畫卷,為我們揭示出遠古至今的滄桑變遷,它的博大、深邃和雋永為張家口增添了非凡的魅力。

記者 魏民 通訊員 王瑋 閆宗春

用真人木偶雕像存放死者骨灰的葬式,是遼代契丹貴族中流行的特殊葬俗,在遼代墓葬中並不多見。

宣化區下八里遼代墓群出土的兩件「木偶人像」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由於年代久遠都有不同程度的蟲害、糟朽等。

目前,該文物的保護性修復工程已啟動,預計年底前完成。

「木偶人像」

日前,宣化區下八里遼代墓群出土的兩件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木偶人像」保護性修復工程啟動,預計年底前完成。

5月24日,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專門邀請國家博物館和湖北、寧夏博物院等單位專家來到宣化區,對兩件「木偶人像」的糟朽、受損等現狀進行深入分析,並研究制定保護性修複方案。

據負責修復工作的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專家雷金明介紹,兩件雕像用柏木雕刻而成,全木質結構,全身由17個部件組成,其關節用插榫、轉軸連接,可以擺動、彎曲、轉向。

面部、手、腳部位雕刻技法極為精緻,臉、手部施彩繪,似膚色,看起來形態逼真,栩栩如生。

但由於年代久遠,兩件雕像都有不同程度的蟲害、糟朽等,有些部件需要補配,配料均採用同時期的木料。

由於兩件雕像為複雜的榫卯結構,而且雕刻精緻,面部還有表情,所以修復起來難度較大,對修復技術要求也較高。

在修復工程中,需一邊試驗一邊修復,所以較其它木器文物修復,這兩件文物的修復時間相對要長。

同時修復的文物還有木俑、木梳等10件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木器文物。

這兩件「木偶人像」,是1998年8月出土於宣化下八里遼代墓群的一處夫妻合葬墓中的佛教葬具。

這種合葬墓是契丹人和漢人通婚,死後按照各自習俗、信仰葬在一起。

可作展品展出

「木偶人像」的作用相當於現在的骨灰盒。

不同之處在於,它用木頭按照死者的身高製成了「木偶人像」,在面部雕刻死者的容貌,腹部掏空後用於存放死者火化後的骨灰,這種火葬形式是遼代信仰佛教漢人的一種葬式,稱作「荼毗禮」葬式。

這兩件「木偶人像」不僅身高有差異,而且通過面部雕刻能明顯地看出年齡差異,一個是長著皺紋的老婦人的形象;另一個是年輕貌美女子的容貌。

而墓中的男性墓主人身上罩著銅絲編成的銅網衣服,這種衣服稱為「銅絲網絡」,是遼代契丹貴族享有的高等葬式。

宣化區文保所副研究員王繼紅介紹,下八里遼墓群建造於遼代晚期至金代中期,距今已有近千年,但這兩件「木偶人像」都比較完好地保存下來顯得彌足珍貴,因為受自然條件限制,木質文物很難保存。

宣化在遼金時期是一個多民族聚集的地區,佛教盛行,信仰佛教的信眾多採用這種「荼毗禮」葬式。

這座墓葬的發現正是當時契丹人和漢人通婚的一個佐證,是民族融合的一種體現,這對研究遼金時期的經濟、文化等具有較高價值。

目前,在宣化歷史博物館存放的「銅絲網絡」男性墓主人和一件「木偶人像」為2011年完全按照出土文物製作的複製品。

這種木器文物對保存條件要求比較高,一般的展室達不到要求,所以就當時的條件只能製作複製品以供展出。

這次要修復的「木偶人像」將來可作為展品與公眾見面。

遼代特殊葬俗

下八里‖區遼墓位於宣化區下八里村北,為遼代一契丹家族壁畫墓群,面積約1200平方米。

已探明有磚室墓,石室墓6座,均無封土。

所清理的兩座石室墓,均為八角形石砌單室墓,由墓道、墓門、墓室組成。

墓室用雕鑿規整的矩形大石條壘砌而成,南北3.82米,東西3.7米,高3.34米。

所用石料為外地運來毛料,就地加工而成。

整座墓室僅用石料89塊,此種做法在遼代墓葬中較為少見。

墓室均因早年被盜,隨葬品多殘損丟失。

一號墓出土身罩「銅絲網絡」屍服一具,另外還葬有高1.5米的真人木偶雕像兩軀,即「木偶人像」。

用真人木偶雕像存放死者骨灰的葬式,是遼代契丹貴族中流行的特殊葬俗,在遼代墓葬中並不多見。

墓頂壁畫繪有仙鶴、祥雲、花卉及十二生肖圖案,室內繪有反映墓主人日常生活和娛樂的壁畫多幅,如散樂圖、點茶圖、仕女圖、孝義圖等,畫面線條流暢,色彩鮮艷,人物生動。

墓主人為契丹貴族,下八里‖區遼墓的發現,對研究遼代契丹民族的生活習俗、宗教信仰、文化生活、葬俗葬式提供了新的資料。

2006年,下八里‖區遼墓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項目,歸入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八里墓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宣化修復遼代墓群珍貴木器文物

近日,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專家赴張家口市宣化區,對宣化遼代壁畫墓群出土的珍貴木器文物進行修復,目前已完成9件木俑、棺箱、椅子等文物的清理、補全、整形、復原工作,這些木器文物將會於正在規劃興建的宣化...

王陵大墓系列之三:親探張世卿壁畫墓

我們對於「遼國」的認知大多來自於評書或戲劇《楊家將》,把「宋朝」看做自己的代表正義的一方,而「遼」是野蠻侵略的代名詞。真實的歷史,在那個時期是「宋、遼、西夏」並立。遼國疆域非常大,今天北方很多地...

渡游 | 親探千年遼墓(張世卿壁畫墓)

電影《鬼吹燈之尋龍訣》的故事由遼代奧古公主墓開始……這篇親歷旅行的文章也從一座遼墓開始。我們對於「遼」的認知大多來自於評書或戲劇《楊家將》,把「宋」看做自己的代表正義的一方,而「遼」是野蠻侵略的...

遼代古墓——全面展示千年前貴族生活

宣化遼墓墓址在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下八里村。墓主為遼檢校國子監祭酒兼監察御史張世卿。墓室四壁和頂部均繪有壁畫,共有壁畫約86平方米。壁畫描繪了墓主人生前的豪華奢侈生活,有出行、伎樂、宴飲等場面。...

河北宣化發現戰國墓群 距今兩千多年

記者從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文保所了解到,這個區文物工作者近日在大東門外燃料公司院內綜合樓工程進行文物調查勘探時,發現一處距今兩千多年、由18座墓葬組成的戰國墓群。宣化文保所副所長寇振宏介紹說,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