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遼墓地下壁畫以寫實為主,從中體會當時官吏及豪族們的生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李敬齋 劉海文

1971年至1993年,在宣化下八里村北,先後發掘清理了遼代張世卿、張恭誘、張世本、韓師訓、張世古、張文藻、張匡正等10座墓葬,出土各種文物800餘件,壁畫360平方米。

被國家文物局評選為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墓室中大量的隨葬品和精美的壁畫在學術界引起了轟動。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物報》都用較大篇幅在頭版頭條發表了消息。

《文物》、《文物春秋》連續發表了論文和專刊。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物之最》等大型工具書也收錄了遼墓群,論述了中西合璧的天文圖。

美國丹佛藝術館和日本茶道專家曾親臨墓地進行考察。

更多的國內專家、學者著書立說,引經據典,把宣化遼墓譽為「地下藝術長廊」、「文化藝術寶庫」。

中國文物代表團攜遼墓壁畫(摹本)和出土文物赴日本、台灣等地區巡迴展覽。

一時間,宣化下八里遼代壁畫墓群在國內外引起了巨大轟動。

獨特的墓室結構

下八里遼墓群位於宣化城西北四公里處。

墓地背靠興福、七寶二山,面臨洋河、柳川河二水,在這裡經過4次發掘共清理出10座遼金時代的壁畫墓,編號M1-MIO。

已初具墓群規模。

墓室建在地下4—5米處不等,均坐北向南。

墓葬形制多樣,張世卿墓是前、後方形雙室墓;張恭誘墓為六角形單室墓;張世本墓則是圓形單室墓;韓師訓、張世古墓和九號墓是前方、後六角形雙室墓;六號墓是前方、後八角雙室墓;張文藻、張匡正墓為前方、後圓形雙室墓。

墓室結構複雜,造型獨特。

單室墓由墓道、墓門和墓室三部組成,雙室墓由墓道、墓門、前室、甬道和後室五部分組成。

墓室內部做出仿木磚雕柱子,柱子上承普柏方和欗額。

再上為斗拱、至此開始收疊澀成穹窿頂。

是研究遼代建築藝術風格的實物資料。

豐富的出土器物

下八里墓地中有五座墓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壞,而張恭誘、張世本、張文藻、張匡正墓沒有被盜,且保存完好。

墓葬中共出土隨葬品800餘件。

其質地有銅、瓷、陶、鐵、木、漆、石、絲織品及食物等。

最具有遼代風格的遼三彩和黃釉品出土多達20件,其中三彩盆、黃釉執壺、盞托、唾盂、龍柄碗等均屬遼瓷中之精品,有著較高的藝術價值。

白瓷中的執壺、碗、盤等多屬定窯系產品。

另外在張世卿墓中出土了影青執壺和盞托,堪稱佳品。

銅器中有鏡、盆、匙、箸等,銅鏡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徵,為遼金時期的斷代提供了依據。

陶器占有一定的比例,多數為冥器,沒有實用價值,但成組、成套出土,且器形多達30餘種,為研究北方少數民族之生活用品提供了重要材料,楊晶曾為下八里出土的陶器做了演變及分期研究。

木器共出土35件,可分三類,一是張世卿墓和張匡正墓中的男女俑、武俑和十二生肖俑,顯示了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二是家具,它的生產歷史久遠,然而由於木質難得保存,實物多為「明式類」。

早期家具只見於壁畫、磚雕和古代繪畫之中。

宣化遼墓出土的桌、椅、箱、盆架、巾架、鏡架等保存較好,且為實用器皿,至今千年不朽,極為罕見。

三是柏木棺箱,共出土五件,箱內盛有骨灰,箱外均墨書梵、漢兩種經文。

張文藻墓中的棺箱出土時位於棺台之上,棺箱內葬二人,為夫妻合葬,將火化後的骨灰用草把按原位捆綁,然後穿衣褲、戴幞頭,頸部各有念珠一串,左邊者胸部放置銅鏡一面,右者頭部有耳飾。

這種特殊的葬式在我國尚屬首次發現。

石器中除張世卿墓中有石獅外,余皆為墓志銘,這為我們確定墓主人的身份、生活習俗及生活年代提供了確切證據。

另外在張世本、張文藻、張匡正墓中出土了多種食物。

品種有核桃、栗子、葡萄(枝)、桃(核)以及成形的豆、麵食品,在筒形倉裝有高粱、穀子等,另有用石灰封口的雞腿瓶,內存透明液體(有待化驗)。

這些食物得以保存十分珍貴。

精美的壁畫

壁畫是下八里遼墓的精華部分。

其特點之一是數量大,且保存完好。

九座墓中壁畫共計98幅,總面積達360平方米,色澤鮮艷奪目,以紅、藍、黑、黃、赭等為主要色彩。

採取勾勒、敷色、平塗畫法,線條流暢,技藝精湛。

特點之二是壁畫內容極為豐富。

計有散樂圖6幅,既有吹奏器樂,又有舞蹈者;茶道圖8幅,有煮、點、飲的局部特寫,也有從碾、煮、點等一系列過程的整個畫面;出行圖4幅,有單馬、馬拉車、駝拉車等不同的出行情況;婦人啟門圖10幅,基本上每座都有。

內容是欲進、欲出者均有之。

此外有挑燈、備裝、備經、備宴、對弈、嬰戲、啟箱、彈唱、門吏、門神及花鳥圖等等。

宛如地下藝術長廊。

特點之三是壁畫內容新穎奇特,茶道、散 樂、對弈、嬰戲、備裝、備經等均屬國內首次發現,如張世卿墓中的散樂圖,長2.5米,高l.8米,表現人物12個,11人組成樂隊,1人手舞足蹈,均頭戴幞頭,身穿園領長袍(著色不同),高簡鞋,每人手中持一種樂器,有琵琶、大鼓、腰鼓、笙、笛、簫、排板等,場面極為壯觀,此幅壁畫被全國中學生歷史教材採用。

六號墓的茶道圖,長 2.6米,高1.65米,出現人物5個,一女童座於地面上正在碾茶,旁邊一個跪於茶爐前,目視火勢煮茶,其後一人抱著執壺欲點,最後二人正在做準備工作,另外壁畫中繪著從加工、煮點、飲用及包裝的一系列工具,是茶作坊的真實寫照。

這為研究北方地區民間茶道情況提供了形象資料。

鄭紹宗先生以宣化遼墓茶道圖為題材,對北方地區茶道的有關問題同陸羽《茶經》做了詳細的分析和研究。

歷史博物館館員楊泓曾對張世卿墓中的點茶圖做了剖析。

備經圖是墓主人崇佛的主要表現,壁畫中有桌、椅、經書等,特別是在張世本墓備經圖中繪一白色香爐,似為銀質,蓮花座,長柄彎曲,造型美觀,考古專家認為現國內無存,僅美國博物館存有一件。

對弈圖是三老者席地而坐正聚神下棋,棋盤縱橫條線與現在圍棋不同,可以說明圍棋的歷史和演變過程。

繪在墓頂的天文圖,是繼漢墓星圖和北魏天象圖之後又一重大發現,現可知有三種形式,一種是受西方巴比倫黃道十二官影響融中國二十八宿為一體的中西合璧彩色星圖;另一種是把中國的十二生肖像加在上述星圖外周;還有一種只用中國的太陽和太陰二十八宿繪出天體形象。

它的發現為研究我國古代天文史和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

我國著名考古學家夏鼐先生對張世卿墓中的天文圖做了詳細論證。

研究員伊世同對張恭誘、張世本墓中的天文圖結合邢台銅鐘的十二宮作了分析對比。

宣化遼墓中的壁畫均以寫實為主,反映了中下層官吏及豪族們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情況,其用意是給死者安排一個類似生前的環境。

壁畫人物中或低語或傾聽,或凝視或默視,神態栩栩如生,有站有坐,有蹲有跪,動作自然嫻熟。

有頭戴幞頭也有髡髮垂肩,反映了民族融合的狀況。

像宣化遼墓這樣內容豐富,年代明確,面積大而又集中的地下壁畫墓群的發現,在遼代考古史上是空前的。

對我國考古和學術研究也是一次突破,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歷史和文化藝術寶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遼代古墓——全面展示千年前貴族生活

宣化遼墓墓址在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下八里村。墓主為遼檢校國子監祭酒兼監察御史張世卿。墓室四壁和頂部均繪有壁畫,共有壁畫約86平方米。壁畫描繪了墓主人生前的豪華奢侈生活,有出行、伎樂、宴飲等場面。...

渡游 | 親探千年遼墓(張世卿壁畫墓)

電影《鬼吹燈之尋龍訣》的故事由遼代奧古公主墓開始……這篇親歷旅行的文章也從一座遼墓開始。我們對於「遼」的認知大多來自於評書或戲劇《楊家將》,把「宋」看做自己的代表正義的一方,而「遼」是野蠻侵略的...

張家口宣化修復遼代墓群出土珍貴木器文物

今年,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專家赴張家口市宣化區,對宣化遼代壁畫墓群出土的珍貴木器文物進行修復,目前已完成9件木俑、棺箱、椅子等文物的清理、補全、整形、復原工作,這些木器文物將於正在規劃興建的宣化遼...

游宣化 京西第一府

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天氣:陰雲宣化無疑是古老的,這個小小的地方,伴隨著人類文明的腳步,宣化府由於北京城西的第一座府城,所以人稱「京西第一府」。

宣化修復遼代墓群珍貴木器文物

近日,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專家赴張家口市宣化區,對宣化遼代壁畫墓群出土的珍貴木器文物進行修復,目前已完成9件木俑、棺箱、椅子等文物的清理、補全、整形、復原工作,這些木器文物將會於正在規劃興建的宣化...

親探宣化古墓 全景遼代壁畫

遼代壁畫墓是中國古代墓葬史上的一個亮點,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下八里村的「張世卿家族墓群」是其中代表之一。因為經常到宣化古城的原因,這裡先後去過三次,兩次親身下到張世卿墓室中去探幽。這是第二次...

遼寧發現遼代墓葬群 含貴族墓葬

中新社瀋陽2月28日電 (記者 朱明宇)記者28日從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考古人員已完成對康平張家窯遼墓群搶救性發掘,10餘座遼代墓葬出土。遼王朝始建於公元10世紀初,由契丹族在中國北方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