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考古融入大眾生活 讓文化光耀千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4月22日至23日,第五屆「中國公共考古•李莊論壇」舉行。

(宜賓新聞網 趙雪松 攝)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公眾知識更新和訴求升級,在國內公眾考古工作的助推下,「文物考古」不斷為人所熟知,考古學、考古學家、考古機構越來越多地進入大眾視野,考古行業的「面孔」從過去的嚴肅、清冷正變得活躍、有「溫度」起來。

4月22日至23日,第五屆「中國公共考古•李莊論壇」在宜賓市舉行。

論壇時間雖短,意義卻深遠,對於大眾來說,「公共考古」高頻入耳,留下濃墨重彩一筆。

論壇上,考古專家聚集。

(宜賓新聞網 趙雪松 攝)

公共性論壇 讓考古不再是「小眾」行業

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宜賓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翠屏區人民政府、宜賓市博物院、中國考古網承辦。

論壇還特別邀請了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國文物報、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考古網等媒體的記者,共同探討公共考古的宣傳和普及。

參會人員有來自中國考古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廣東省博物館等各級考古所、博物館的專家學者;有來自北京大學、上海復旦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的教授和學生代表;有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媒體的記者……43個單位和機構共100位嘉賓出席活動。

縱觀整個論壇,既有專業機構的「推手」,又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既有權威媒體的關注,更有普羅大眾的參與。

涵蓋各方力量,囊括各類人才,可見考古不再是狹義的「小眾」行業,而是走向公眾,真正體現了公共性。

李莊古鎮羊街一角。

(宜賓新聞網 趙雪松 攝)

遍訪古鎮 薪火相傳憶先人

昨日,李莊以寬闊的胸懷接納眾多專家學者;今天,後人以熾熱的情懷追尋先人足跡。

李莊古鎮是著名的抗戰文化聖地,與中國現代考古有著極深的淵源。

抗戰期間,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營造學社等機構的傅斯年、李濟、董作賓、梁思永、夏鼐、曾昭燏、石璋如、勞乾等一大批中國現代考古學的開創者、奠基人、領軍人物雲集李莊。

他們在李莊期間的工作、生活,以及以李莊為大本營開展的學術活動、取得的學術成就在中國近代考古學史上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為李莊和宜賓帶來不朽的人文之光。

第五屆「中國公共考古•李莊論壇」在宜賓舉辦,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更是有助於宜賓進一步學習借鑑公共考古的最新研究成果,從人類文明的演進中獲取靈感,從傳統文化的挖掘中汲取養分,提升宜賓文化軟實力,從而更好地推進全市文化建設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參會者走遍李莊文物名勝,探訪先賢足跡,追憶烽火精神。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主任徐天進、西北大學文博學院院長陳洪海等考古學家齊聚李莊,瞻仰傅斯年、李濟、董作賓、梁思永等考古大家的存照,參觀人員心潮澎湃,這當中有傳承淵源,亦有榜樣力量。

追昔思今,弦歌不輟,薪火相傳。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眾考古研究部主任鄭媛作演講。

(宜賓新聞網 趙雪松 攝)

各抒己見忙研討 考古融入大眾成熱詞

此次論壇,共有10場公眾演講和7場公共研討,內容豐富精彩。

這17位登台者既有文博考古行業的專家的經驗之談,又有高等院校教授的教育心得;既有如何引導公眾正確參與考古事件之類公共考古的重大課題,又有對張獻忠江口沉銀這種熱門話題的討論;既有考古專家關於公共考古科考調查「腳踏實地」的務實思考,又有媒體記者關於公共考古如何講好「中國故事」的新穎見解……為公眾奉上了考古文化的饕鬄盛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眾考古研究部主任鄭媛表示,這些年,關於曹操墓、張獻忠沉銀遺址、長城保護工程等考古大發現、文物大工程,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與討論;《盜墓筆記》《鬼吹燈》《神話》等考古盜墓歷史和穿越類文學影視作品空前繁榮;《我在故宮修文物》《考古進行時》等紀錄片引發收視熱潮,使得一些業內原本常見的考古工作,真正成為了受人關注的「事件」和「焦點」,它們既帶來了社會影響,也為考古界帶來了壓力和考驗,不僅僅考驗的是考古業界的科研水平和專業水準,更考驗業內人士處理社會事件的能力。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和發展趨勢下,考古業界應引導公眾以正確的方式、觀點、態度參與考古及相應大事件,才不至於偏離文物保護的初衷,才能雙贏。

」鄭媛說,考古不僅僅是讓公眾走近,也要以公眾容易接受的方式走進大家視野,形成互動,產生共鳴,取得信任,強調敬畏,傳播思想。

就如何把考古學融入普通大眾的文化生活,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信息部助理研究館員吳沄說,公共考古要針對不同人群調整交流內容,把考古知識普及對象從青少年逐漸向社會成人擴展,讓公眾了解先民生產生活狀況,感受知識與社會的聯繫。

吳沄建議,在宣傳推廣渠道方面,可以運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的形式宣傳考古知識與公眾互動,讓公眾考古真正進入「網際網路+」時代。

媒體人的演講也是本次論壇的一大亮點。

在新華社對外部中國特稿社記者屈婷看來,好故事從來不會被時代湮沒,這也是一個求知若渴的時代。

對於公共考古而言,我們一定要有信心。

我們考的「古」,正是公眾亟需的「新」。

考古記者的新任務,就是要努力成為「古事」和今事、「故事」和「真知」的橋樑。

始於2013年的中國公共考古論壇經過多年發展,初具成效:一方面,考古專家們將向公眾普及考古學的基本知識、宣傳考古學研究的重要成果、養成公眾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公眾對重大考古發現,對文化遺產保護關注度越來越高。

公眾考古迎來創新發展的大好機遇,中國公共考古正邁向新起點。

宜賓文創產品展風采。

(宜賓新聞網 趙雪松 攝)

文創產品秀T台 古為今用煥華彩

搭起T台,當起模特,展示精品。

第五屆「中國公共考古•李莊論壇」期間,李莊古鎮遊客接待中心上演了一場特別的考古文創產品T台秀。

此次T台秀的首先特別之處在於人,這些模特不是來自專業公司,而是來自承辦單位——宜賓市博物院。

這些小伙姑娘雖非專業人員,但在T台上落落大方,舉手投足神韻畢現。

其次是展示產品特別。

來自13個考古院所、博物館和高校設計的80餘件文創產品利用文物原生藝術品的符號意義、美學特徵、人文精神、文化元素,對於原生藝術品的解讀和重構,通過設計者自己對於文化的理解,將原生藝術品的文化元素與產品本身的實用價值進行創意結合,形成一種新型文化創意產品。

文創產品以不一樣的方式搬上T台,成為極具風情的時尚秀。

一個玩偶,一件首飾,一張滑鼠墊,一件文化衫……都閃耀著深厚的文化光輝,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拍照。

當富有創意的漢代拴狗繩牽著一隻寵物狗憨態可掬地走向大家,現場更是熱鬧萬分。

古為今用,文創產品讓文物不再是陳展館的器具,更是體現在極富情趣的生活用品上。

正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在談及文創產品時所提倡的:「買文創產品的人是把生活藝術化,而做文創產品的人則要把藝術生活化,做到生活與藝術相互融合。

」(記者 趙雪松)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隆重開幕

10月29日上午,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在湖北省天門市隆重開幕。本屆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考古學會公共考古專業指導委員會、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

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之公共研討

10月30日,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進行第二個環節——公共研討。此次公共研討的主題是:新思路,新力量,新展望。在形式上一改往年公共考古活動演示的方法,重在研討。論壇精心挑選了8項有代表性...

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在我市開幕

29日上午,為期三天的第四屆「中國公共考古-荊楚論壇」在我市開幕,來自全國數十個省市的考古文博單位、高校近百位專家學者及20餘名高校學生代表共聚一堂,研究探討公共考古領域的熱點話題與重大事件。中...

2012-2016年吉林省考古成果圖片展在省圖開幕

2016年12月13日上午9時,由吉林省文化廳、吉林省文物局主辦,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省圖書館承辦,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東北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文物保護中心協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