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城出土文物首度在武漢博物館新館集中亮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李家嘴1號墓出土的銅提梁卣 記者彭年 攝

楊家灣11號墓出土的青銅大圓鼎 記者彭年 攝

今年是武漢博物館新館開放15周年,「南土遺珍——商代盤龍城遺址出土文物特展」昨日在該館開幕,這也是收藏於多個博物館的盤龍城出土文物首度集中亮相。

盤龍城遺址距今已有3500年歷史。

1954年,武漢遭遇百年難遇的特大洪水,因取土築堤需要,考古工作者發現了盤龍城這一商代瑰寶。

考古工作者從1963年開始對盤龍城進行發掘,50餘年來已發現中國南方地區保存最為完整的商代前期城市遺址,發掘出「前朝後寢」式宮殿基址及其他大型建築基址,出土各類文物3000餘件。

囿於歷史原因,盤龍城遺址出土文物分別收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武漢博物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等多家文博單位。

武漢博物館將三家博物館收藏的盤龍城遺址出土商代文物精華首次進行集中展示,無疑是對盤龍城遺址考古發掘與保護成就的全景回顧。

記者在武漢博物館看到,本次展覽分為「青銅古鑒」、「吉玉精粹」、「天石美朴」、「陶韻流芳」四個單元,展出文物228件(套)。

盤龍城青銅器是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的傑出代表,目前盤龍城出土的青銅器已達500餘件。

本次展覽中的青銅器精品眾多:李家嘴1號墓出土的提梁卣鑄造精細、紋飾精美,是我國已知最早使用分鑄法鑄成的青銅禮器;楊家灣11號墓出土的青銅大圓鼎,高85厘米,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最大商代前期青銅圓鼎;李家嘴2號墓出土的青銅鉞,通高41.4厘米、刃寬26.7厘米,是目前所見商代前期最大的一件青銅鉞。

盤龍城現已出土玉器100餘件,玉質多為蛇紋石類,少量軟玉。

本次展覽中,2013年出土的綠松石鑲金片飾件是中原文化系統所見最早的成型金器;李家嘴2號墓出土的大玉戈,則是當時軍事統率權的象徵。

盤龍城遺址的陶文化,是長江中游文化與南下的商文化融合,從而形成的一種兼具南北風格的地方特色文化。

昨日展出的陶器有鼎、鬲、缸、罐、瓮、盆、簋斝及冶銅用的煉堝等,種類極為豐富。

此外,楊家灣17號墓出土的青銅帶鋬觚形器,獸面紋大型牌形青銅飾件等,也都是首次顯露真容。

武漢博物館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展覽將一直持續至2017年4月,歡迎廣大市民走近盤龍城文物,感受武漢「城市之根」獨特悠久的魅力。

(記者歐陽春艷 通訊員丁燕 祝晨)

此稿件為延展閱讀內容,稿件來源為: 長江日報。

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繫,並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龍城遺址出土文物首次合展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丁燕)盤龍城遺址自1954年被發現後,經幾十年考古發掘,出土文物分別收藏於省博物館、武漢博物館、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等單位。日前在武漢博物館舉辦的「南土遺珍——商代盤龍...

上百件國寶級文物齊聚三星堆

近日,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館、長沙市博物館、岳陽市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文博單位代表齊聚三星堆博物館,為「青銅的對話·黃河與...

兩河流域出土 商代青銅文明

早在史前時期,黃河與長江流域就分別發展出了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兩大流域為代表的南、北方文化,雖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流,但仍然保持著各自迥然不同的文化傳統及精神信仰。

國寶級青銅器齊聚三星堆

廣州日報訊(記者金葉)7月18日至10月1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青銅文物齊聚三星堆博物館,舉辦「青銅的對話·黃河與長江流域商代青銅文明展」。 本展萃集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河南安陽殷墟遺址、湖北武...

展現大格局下文明對話的展覽是什麼樣的?

7月18日,來自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殷墟博物館、武漢盤龍城遺址博物館、長沙市博物館、岳陽市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等文博單位的135件精品文物齊聚三星堆博物館,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