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了解了蜀錦,就了解了中國歷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秋戰國至更早

春秋戰國至甚至更早,就已經初步形成了「南方絲綢之路」,這條路上商人們把蜀錦和其他貨物銷往印度、緬甸,繼而又轉運中亞。

從成都出發至印度的一段被稱為「蜀身毒道」,由於它始於絲織業發達的成都平原,並以沿途的絲綢商貿著稱,因此也被歷史學家稱為「南方絲綢之路」。

戰國後期,建成都城,並在成都東南隅圍城建織錦工場,設「錦官」督造,將其稱為「錦官城」。

當時,蜀地織錦生產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產業。

這也是成都別稱「錦官城」的來歷。

燈籠錦又名天下樂

這一時期,蜀錦紋樣從周代的嚴謹、簡潔、古樸的小型回紋等紋樣發展到大型寫實多變的幾何紋樣、花草紋樣、吉祥如意的蟠龍鳳紋等,如「舞人」錦、「龍鳳條紋」錦。

它們多以幾何圖案為骨架,人、動物設置巧妙,緊湊、均勻、執章有序。

秦漢三國時期

秦漢時,成都已經成為全國絲綢重要產地。

據《史記》記載,蜀錦被譽為絲織技藝的「雙壁」之一。

絲織技術不斷發展,對外貿易量大幅增加。

西北「絲綢之路」形成後,蜀錦通過蜀道運送到西北「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再由長安中轉至西域、西亞、歐洲諸國。

三國時期,諸葛亮也十分注重農桑,設「錦官」管理織錦產業,使蜀錦有了很大發展,他在北征時提出「決敵之資,唯養錦耳」。

蜀錦在當時不僅是對外貿易的商品,而且也是軍費開支的來源。

漢代蜀錦紋樣特點為飛雲流彩。

考古出土的古蜀漢錦中,有雲氣紋,文字紋,動植物等紋樣,其中以山狀形、渦狀流動雲紋為主,這種紋飾有雲氣流動、連綿不絕的藝術效果。

祥鳥瑞獸、茱萸是此時期較為具有特色的紋樣,茱萸紋也是我國最早出現的植物紋樣之一。

隋唐時期

隋時,成都「水陸所湊,貨殖所萃」,織造的綾錦,質量精美「侔於上國」。

唐代有「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蜀錦無論生產規模還是技藝都進入到一個鼎盛時期。

蜀錦代表著中國古代絲織技藝的最高水平。

這些精美的蜀錦,通過絲綢之路和其他貿易途徑,廣泛流傳海內外。

蜀錦當時大量流入日本,許多「蜀江錦」被視為日本國寶,至今日本京都正倉院、法隆寺仍有收藏。

五代十國時,王建、孟知祥等為蜀主,織錦業任然十分發達,品種亦有增加,如「十樣錦」:長安竹錦、天下樂錦、雕團錦、宜男錦、寶界地錦、方勝錦、獅團錦、象眼錦、八達暈錦、鐵梗蘘荷錦。

隋唐時期是蜀錦發展史最光輝的時期,這時期的紋樣圖案豐富多彩,章彩綺麗,尤其流行「團窠」與折枝花樣,前者為「陵陽公樣」,後者為「新樣」。

「陵陽公樣」是益州大行台竇師綸吸收波斯薩珊王朝的文化精華,結合民族文化特點而創造的唐代風行一時的著名錦樣,其特點是以團窠為主題,外環圍聯珠紋,其團窠中央內飾對稱,多隱喻吉祥、興旺,流行長達百年之久。

「新樣」為唐代開元年間益州司馬皇甫所創,主要以花鳥、團花為題材,以對稱的環繞和團簇形式表現,與「陵陽公樣」的團窠截然不同,後人稱之為「唐花」。

宋元時期

宋元時期,成都建「成都府錦院」,主要生產皇室用錦、貿易用錦,品種有八達暈錦、燈籠錦、曲水錦等。

南宋後期,政治經濟中心南移,織錦中心隨之轉移,雖然蜀地繼續發展著,但到元朝以後,生產規模等已經不及之前。

宋代蜀錦以冰紈綺繡冠天下,技藝之精湛、錦紋之精美,不僅繼承了唐代的風格,更有了創新和發展。

一方面,寫生紋樣圖案突破了唐代對稱紋樣與團窠放射式紋樣的固定格式;另一方面,又發展應用了滿地規則紋樣,有了新內容。

較有特色的一點是,在圓形、方形、多邊幾何形圖案骨架中幾何圖案紋的旋轉、重疊、拼合、團疊,如「八達暈」錦、「六達暈」錦,均採用了牡丹、菊花、寶相花圖案虹形疊暈套色的手法,在紋樣的空白處鑲以龜背紋連線等規則紋充滿錦緞,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具有特殊風格。

還有「紫曲水」、「天下樂」等紋樣,無疑都是技藝持續發展的見證。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所仿宋代燈籠織錦

元代蜀錦結合了蜀地金箔技藝歷史悠久的優勢,織造中大量使用了細如髮絲的金線,使元代蜀錦特點明顯,被稱為「納石夫」或「金搭子」。

明清時期

明朝後,蜀地絲織業較元代有所恢復和發展。

但在明末清初,蜀地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戰亂,一時城空。

清代初期,織品花樣只存天孫錦一種。

自康熙起,清初外逃或被擄走的織錦藝人才陸續回到成都,重操舊業,開始緩慢恢復。

清咸豐元年,太平軍占領江寧(今南京),清朝將「織造府」遷至成都,從而促進了蜀錦的發展。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禁止民間穿綢著緞和不准用玄黃色的「衣禁」取消,團花馬褂和錦緞鞋帽風行一時,蜀錦出現了「黃金時代」。

據《清朝續文獻通考》記載,光緒年間,「成都有機房二千處,織機萬餘架,織工四萬人;絲織品占全川總額百分之七十,成都以產錦為主」,生產出了並稱「晚清三絕」的「月華」、「雨絲」、「方方」錦。

清代蜀錦,在國外仍然享有盛名,被稱為「名貴的蜀江錦」。

宣統元年(公元1909)蜀錦參加南洋博覽會,獲得「國際特獎」。

明代蜀錦繼承了唐宋盛行的紋樣圖案,如卷草、纏枝、散花、折枝花卉等,並生產出了許多著名的錦樣,如「太子綿羊」錦、「百子圖」錦等。

清代特別是晚清時期,蜀錦的染織技藝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誕生了「晚清三絕」這樣難度極大的紋錦,把傳統的彩條色彩旋律藝術與創新裝飾藝術結合起來,採用了多彩疊暈技術,在豐富的色相、柔和的光暈中點綴各式各樣的紋樣圖案,使蜀錦具有了奇異華麗的效果。

近現代時期

鴉片戰爭以後,洋貨充斥市場,民族工業受到很大打擊,蜀錦已失去昔日的風光,規模、產量已不及以往,臨近解放,已是一片蕭條景象。

解放後,失業的蜀錦工人在政府的扶持下,於1951年9月,通過生產自救,組建了成都市絲織生產合作社(成都蜀錦廠的前身),恢復了蜀錦的生產。

1956年,在市手工業管理局的領導下,按照朱德委員長第一次視察工廠時提出的蜀錦要向高精尖發展的指示,匯聚了幹部,專家、老藝人、能工巧匠,研究、考證、臨摹歷代舊錦,搜集民間圖樣,創作新圖案,在五十年代中後期,織出了「鳳穿牡丹」、「白鶴鬧松」、「龍鳳呈祥」、「雙獅戲球」、「劉海戲蟬」、「天女散花」等民間傳說圖案的衣料,恢復了斷檔失傳四十年的「月霞三閃緞」、「錦上添花」、「通海緞」、「雙經葛」、「方方錦」等84種圖案及八絲、五絲等傳統經緯組織的織法,設計了「杜甫草堂」、「武侯祠」、「望江樓」「農林牧副魚」等新圖案。

「文革」時期,蜀錦的傳統圖樣被作為「封資修」停止了生產。

八十年代,在改革開放中,新一代設計人員對蜀錦進行了系統的發掘、整理、考察了北方絲綢之路、江浙絲綢、西藏拉薩、香港市場等,

與老一輩的蜀錦藝人一道,推陳出新,復原了五台清代竹木提花蜀錦機(現存北京、四川省博物館及成都蜀錦廠),試製出明代典雅古樸的「八達暈錦」、「蝶花紋錦」、「福祿壽喜錦」。

目前,蜀錦廠內購物中心現場表演展示的是唐代「天花板」、「方塊園花錦」。

這一時期,工廠還運用現代織綢設備恢復了「百鳥朝鳳」、「龍鳳」被面,在傳統彩條經線上織出「文君聽琴」、「嫦娥奔月」雨絲蜀錦被面,創新了「雲龍八寶」、「彩鳳」、「巴蜀勝覽」(四川十大名勝風景)新型織錦被面,「熊貓」掛屏,「望江樓」座屏,以及蜀錦旅遊系列工藝品。

工廠連續四年為美國大慶公司生產唐代「花鳥紋錦」、「梅蘭竹菊」、「彩蝶」等十支圖樣的蜀香緞;為人民大會堂四川廳製作室內裝飾用沙發綢;為西藏自治區成立二十周年精製高檔釋伽牟尼等佛像。

九十年代初期,創新題材,研製出大型多色「百子圖」織錦被面,「財神」織錦掛屏;唐代新樣品「花樹對鹿錦」等新產品。

過去成都繅絲舊照

蜀錦曾一度輝煌,但隨著工業化的進展,手工織機逐漸被現代織機所取代,呈現出萎縮和衰退的趨勢。

到上世紀90年代,蜀錦開始走下坡路。

2003年成都蜀錦廠倒閉,被成都蜀錦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兼并,原成都蜀錦廠廠址被開發商改建成旅遊購物場所蜀江錦院(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另成立了成都市蜀錦工藝品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失傳千年的漢代蜀錦織造技藝在成都「復活」

新華社成都9月16日專電(記者童方)穿著漢服的織女,從容自如地一腳踩踏板,一手拋梭引緯,梭過之後,居然花現,錦面上出現「世毋極錦宜二親傳子孫」錦圖案……15日晚,失傳千餘年的漢代蜀錦織造技藝在成...

非遺Time|蜀錦織造技藝

蜀錦,又稱蜀江錦,是指起源於戰國時期中國四川省成都市所出產的錦類絲織品,成都有「天府之國」的美稱,漢族手工織錦技藝在這片土地上已延續了兩千多年。它與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宋錦,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錦。

成博絲路展:巧奪天工的蜀錦是怎樣煉成的?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12日訊(記者 江瑤)這段時間,成都博物館的絲路大展持續火熱中,不少觀眾來成博知道了好多馳名商標:作為敦煌名片的「飛天」,出品必屬精品的「翟家窟」。但是,你們聽說過「蜀郡造」嗎...

中國四大名錦之蜀錦|西行探寶

原創 西行 蜀錦,專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區)生產的絲織提花織錦。蜀錦多用染色的熟絲線織成,用經線起花,運用彩條起彩或彩條添花,用幾何圖案組織和紋飾相結合的方法織成。錦是「織彩為文」的彩色提花絲織品...

蜀錦的起源,歷史,傳承和發展

錦,專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區)生產的絲織提花織錦。四川古稱「蜀」、「蜀國」和「蠶叢之國」,這裡桑蠶絲綢業起源最早,是中國絲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蜀錦興於春秋戰國而盛於漢唐,因產於蜀地而得名,在我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