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破譯了兩千年前的蜀錦密碼,成為中國最後的蜀錦大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決敵之資,

唯仰錦爾。

賀斌

傳承至今,

80歲以下,

精通全套手工蜀錦織造技藝的大師,

只剩下他一位了。

織機的纖線有11520根,

經線和緯線有9600根,

每根絲線的粗細度是1毫米

發現斷線的反應時間只有1秒

每織一厘米,

就要投梭120次—140次

最熟練的織工,

一天織錦也不過10厘米

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雲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憑中國彈箜篌。

優雅的指勢,

穿梭絲線之間,

光陰一梭就是35載。

賀斌,

出生於蜀錦之鄉——成都,

由於父親是一位老織工,

他從小就耳睹目染,

深諳技多不壓身之理。

1982年,

他進入成都蜀錦廠,

正式當了一名學徒。

進廠後的一切,

卻在賀斌意料之外。

他並沒有和其他同事一起,

站在嶄新的機器旁學習織錦,

而是被師傅帶去了車間的角落。

陰暗的角落裡,

停放著一架落了灰的花樓木質織機。

面對眼前這個老古董,

賀斌怎麼也沒想到:

以後的三十多年,

他們都將彼此相伴。

作為一個19歲的小伙子,

那時的賀斌心裡,

沒有歡呼雀躍的激動,

反而是一種不解。

師傅看出了他的心思,

嘴上卻沒有說什麼。

只是讓賀斌跟著兩位師傅,

花半年時間組裝出一架

高5米,長6米,寬1.5米的

花樓木質織機。

最終完成的那一刻,

賀斌轉身整衣,

恭恭敬敬地對著師傅

鞠躬道謝。

因為他知道,

自己已經完全被蜀錦織造技藝

征服了。

如果說這次的「閉門造車」,

讓賀斌與蜀錦結下了緣分。

那真正讓賀斌情定一生的,

就是那次赴美交流會。

1985年,

美國波士頓。

面對眾多現場觀眾,

賀斌演示了全套蜀錦織造工藝。

表演結束後,

一位老太太找到他,

十分認真地讓賀斌轉一圈,

因為她懷疑他帶有電腦。

在外國人看來,

只有機器才能完成的事。

賀斌卻十分認真地回答:

蜀錦都是純手工織造的。

頓時全場譁然。

這次國外交流,

讓賀斌打心眼裡感到自豪,

回國後的他下定決心:

一定要把中國蜀錦傳下去!

蜀道之難,

難於上青天。

蜀錦學習之路更為坎坷。

傳統蜀錦包含十大工藝,

最難學、費時最長的,

就是織造技藝了。

學習操作傳織機織錦,

就要先要苦練三年基本功。

熟練掌握織造口訣,

則又要三年,

一來一往便是六年。

下定決心勤奮鑽研後,

賀斌花了大量時間,

希望貫通全套技藝。

但織造技術沒有任何文字資料。

工坊時期的蜀錦織造分工精細,

老織工們大多只知其中部分工藝,

因此沒有詳細文字保存整理。

技藝的傳承全靠師父帶徒弟,

面對面地口傳心授。

於是賀斌挨個走訪,

當面向老師傅請教,

記錄他們的經驗。

那些筆記,

後來就成為他復原手工織錦工藝,

最重要的資料。

1982年至今,

賀斌先後整理、恢復、研仿出

明清年間流傳的「坐龍錦」,

元、明時期 「燈籠錦」、「百子圖」,

宋代時期的「紅地八答暈錦」,

唐代時期「對馬紋錦」、

「蝶紋錦」、「聯珠狩獵紋錦」,

現代的三星堆金面罩錦、

川劇臉譜錦、鳳穿牡丹錦等紋樣。

代表作《成都印象》

來源於古蜀文化三星堆、

傳統蜀錦紋樣及成都民俗,

並以現代的構圖形式與色彩元素,

完美詮釋了三者的結合。

代表作《漢龍》,

取材於漢代飛禽走獸的雲龍紋,

宏偉雄渾、剛健有力。

龍作為百蟲之長,

也是華夏民族的保護神與圖騰。

最值得一提的,

是賀斌耗時一年完成的作品,

《蜀竹彩韻》。

2000多年來,

蜀錦的紋樣從來只有20厘米見方,

顏色也多為5色以下。

《蜀竹彩韻》突破了蜀錦的技術禁錮,單頁紋樣不僅尺寸有60厘米×100厘米,作品顏色更多達12種

賀斌經常與設計師,

針對花樣紋飾進行討論。

他更多著眼於傳統審美,

著力復原原汁原味的蜀錦。

但重視傳統,

並不代表著輕視科技。

十年之前,

賀斌還對電腦一竅不通,

現在電腦幾乎成了他除織機以外,

最重要的工作工具。

將技術性的指標,

工藝上的難度點、解決方法,

失敗的經驗、

靈光一現的創意,

都一一記下來,

是他的工作習慣。

「給自己看,也給徒弟看。

他說。

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

用創新去啟發後輩,

一筆一划,

一梭一織。

傳承的道路,

賀斌一步一步、

走得義無反顧。

拾起傳統,是堅守;

走出守舊,是突破;

兩者兼得之,

方成大國工匠。

想了解更多賀斌的故事,

可觀看紀錄片

《了不起的匠人》第二季,

- END -

(部分圖片和資料來自,

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

版權歸原作者,

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萬縷千絲織蜀錦

「咱們嗩吶也是匠活兒,是匠活兒,就得有人把責任負起來。」依稀記得,這是電影《百鳥朝鳳》中的一句對白。影片中,陶澤如飾演的焦三爺把自己學徒時的第一把嗩吶傳給了徒弟天明,這一幕讓多少觀眾為之動容。2...

中國四大名錦之蜀錦|西行探寶

原創 西行 蜀錦,專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區)生產的絲織提花織錦。蜀錦多用染色的熟絲線織成,用經線起花,運用彩條起彩或彩條添花,用幾何圖案組織和紋飾相結合的方法織成。錦是「織彩為文」的彩色提花絲織品...

蜀錦的起源,歷史,傳承和發展

錦,專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區)生產的絲織提花織錦。四川古稱「蜀」、「蜀國」和「蠶叢之國」,這裡桑蠶絲綢業起源最早,是中國絲綢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蜀錦興於春秋戰國而盛於漢唐,因產於蜀地而得名,在我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