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錦之承於漢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黎族是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之一,是海南島上現今已知最早的居民和開發者。

黎族織錦因其織造工藝精良、色彩鮮艷、圖案華麗、品種多樣而名揚內地,深受歡迎。

黎族紡織業曾經創造的輝煌,影響著我國古代紡織業的發展, 在我國紡織史上占有引人矚目的地位。

西漢武帝時,平定南越國後在海南設置珠崖郡、儋耳郡及十六個縣,這是中央王朝正式治理海南島。

隨著海南郡縣制的建立,越來越多的漢人進入海南島。

《漢書·地理志》載:「自合浦、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元年略以為儋耳、珠崖郡。

民皆服布如單被,穿中央為貫頭。

男子耕農,種禾稻、苧麻,女子桑蠶織績……」「穿中央為貫頭」,所謂的「貫頭」,顏師古解釋說「著時從頭而貫之」。

這種貫首衣今天在黎族潤方言居住的地區仍然可以看到。

這種上衣,裁剪簡單,在「廣幅布」的中間挖成一個洞口,形似「V」字,既不是大襟也不開胸,長袖無領、無紐,穿時從頭套入即可,衣服可遮掩胸前與背部。

當時海南島上已種苧麻、桑樹並養蠶織績,也已實行男耕女織的社會分工。

白沙南叉潤方言女子服裝

《後漢書·西南夷傳》:「吉貝。

…雷、化、廉州及南海黎峒富有,以代絲苧。

…海南所織則多品矣。

」「吉貝」是黎族對棉花的稱謂。

這說明了漢代黎族的紡織原料不僅有苧麻、桑樹,還有棉花。

《後漢書·南越列傳》載:「武帝末,珠崖太守會稽孫幸調廣幅布獻之,蠻不堪役,遂攻郡殺幸。

「廣幅布」指的就是棉布,人們穿的貫頭衣即由「廣幅布」做成。

「廣幅布」以它的優良品質不僅成為進奉朝廷的貢品,而且在百姓中也十分普及,「民皆服布」。

可見,漢代與中原的貨物往來頻繁,海南出產的廣幅布已為中原人士所熟悉,並成為歷代封建統治者掠奪的對象。

隨著漢族人口的增多和分布地區的擴展,中原文化逐漸地傳入黎族地區,黎族先民的服飾也有所改變。

《後漢書·南蠻傳》載:「凡交趾所統……項髻徒跣,以布貫頭而著之。

」《三國志·吳書·薛綜傳》說道:東漢時,錫光為交趾太守,「乃教其耕犁,使之冠履……」瓊山郡守韋公幹家裡從事手工的奴僕 「男著木笠,女著布絮」。

先民們也開始從「斷髮」「徒跣」到盤發、戴帽和穿鞋。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載:「其珠崖、儋耳二郡在海洲上,東西千里,南北五百里。

其渠帥貴長耳,皆穿而縋之,垂肩三寸。

」這就是指儋耳渠帥,以耳長為貴,均在耳下端穿洞,飾上墜物,使之下垂近肩,故名「儋耳」。

到了近現代,樂東黎族婦女仍佩戴這種又大又重又多的耳環,以致把耳朵拉長,甚至拉裂。

歷史上黎族婦女有一種特殊的裝飾——文身。

文身是遠古時代產生並發展傳承至今的特殊原始文化現象。

最早記載南方少數民族文身的是《禮記·王制》卷 12:「南方曰蠻,雕題交趾」。

黎族文身歷史悠久,自漢代開始,已有明確的文字記載。

東漢楊孚《異物志》中詳盡地記載,「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頭皮,尾相連並,鏤其耳匡為數行,與頰相連,狀如雞腸,下垂肩上。

」又黃佐《廣東通志》寫道:「(東漢永平十七年)明帝拜僮尹儋耳太守…永平十八年乙亥下詔擢為交趾刺史。

還至珠崖,戒敕官吏毋貪珍賂,勸諭其民毋鏤面頰,以自別於峒俚,雕題之習,自是日變。

」說明當時黎族文身習俗已相當興盛和流行,以至於官府出面勸諭。

從《異物志》中的:「雕題國,畫其面及身,刻其肌而青之。

或若錦衣,或若魚鱗」的記載中看出,漢時期黎族先民的文身,面積大,構圖複雜,外觀上像穿上有圖案的錦衣,或披上魚鱗。

唐代運用藤線已織出精美的花紋圖案。

唐段公路《北戶錄》卷 3 載:「瓊州出紅簟,其色殷紅,瑩而不垢」,又載「瓊州出五色藤,合子書囊之類,花多織走獸飛禽,細於錦綺,亦藤工之妙手也。

」《嶺表錄異》補遺也說:「南土多野鹿藤,苗有大如雞子白者,細於箸,採為山貨,流布海內。

儋、台、瓊管百姓皆制藤線,編以為幕。

其妙者,亦挑紋為花葯魚鳥之狀。

」當時出產的土特產,除金、銀、珠、玳瑁、高良姜、糖、香等進貢給朝廷外,還有振州「五色藤、盤斑布、食單」等,說明紡織技術已達到一定的水平。

《漢書·卷二八·地理志》記載南越時提到「近海 , 多犀、象、毒冒、珠璣、銀、銅、果、布之湊 , 中國往商賈者多取富焉」,這其中的「布」有可能就包括較為珍貴的棉織品。

本文由田媛摘編自國家文物進出境審核海南管理處編著陳江主編《黎錦》一書第一章。

內容略有調整。

978-7-03-046885-7

海南紡織品中,「黎錦」自出現以來,便長盛不衰,一直延續迄今,成為了海南紡織的主要代表。

系海南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首批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黎錦之於中國紡織文化發展進程中之歷史地位,猶如中國絲綢之於世界文化發展進程之歷史地位。

黎錦與其他眾多文化遺產一樣,其傳承至今,人鮮了解,更難知鑑別,故很有必要對其予以鍾毓,以知其之源,以明其流傳,以現其歷史地位,以見其重大貢獻,以達鑑定之功。

【版權申明】本文為科學出版社考古訂閱號——科學出版社賽博古(spkaogu)原創發布,轉載請保持內容及公眾號相關信息的完整!

科學出版社賽博古(spkaogu)

科學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訂閱號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本書內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探尋中國妖怪學中美人魚的眼淚

◎翩竹在中國的民間傳說里,美人魚落下的眼淚,就是人間難求的上好珍珠。說到令人神往的冒險之旅,最佳的出發點莫過於大海。古往今來,任何一個臨海國家或民族,或多或少都留下過千奇百怪的航海傳奇。當一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