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藝術的曠世絕筆——太原隋代漢白玉石槨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999年夏,當代中國幾十位德高望重的文物考古專家,從四面八方雲集并州,在山清水秀的懸瓮山下,饒有興致地對一座新發現的漢白玉石槨墓進行考察研究。
面對著剛從泥土中露出容顏的石槨,觀賞著那精湛絕倫的漢白玉浮雕,這些博學多識,對歷史和考古有著極深造詣的權威們,一個個都按捺不住激動喜悅之情,對它發生一聲聲感慨和讚嘆,給予極高的評價……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農民王秋生一鍬剷出個意外的驚喜,王郭村又一次成為人們注目的焦點
七月流火。
汾河岸畔的晉源區,那些天正在搞村村通油路會戰。
酷熱的陽光下,王郭村義務修路也已進行了40多天。
住在村南頭的村民王秋生為了防止雨水浸泡院牆,想在靠莊稼地的一側挖個小排水渠,不料剛動了幾鍬就碰上一塊硬石頭,他試著再往前挖,還是石頭。
此時,忠厚的王秋生萬萬沒有想到,自已這一鍬竟然又一次驚動了一個千年沉夢。
他只是奇怪,趕忙從屋裡叫出媳婦來看,鄰居們聽到了,也來看熱鬧,大家看來看去看不出個究竟,就又向下挖,奇怪的事情又隨之發生了:這塊石頭上有鑿痕,而且有稜有角。
大家有點莫名其妙了。
其實,上點年紀的人都記得,腳下的這塊地叫「石豬窩」,平整土地之前這裡曾是一片荒丘墓地,石豬、石碑隨處可見。
於是,他們猜測這大概是個墓子。
按村裡的習俗,五月里是不能動墓的。
於是他們商量著先看住,等過了五月再說。
7月9日,在王郭村指導修路的區幹部得知此事後,很快報告區文物旅遊局,區文物旅遊局馬上趕往王郭村進行調查,當即安排專人保護現場,於7月10日開始,組織專業人員順著石板,由路邊向南開始擴土清理。
當三塊並排的石板延伸到兩米時,邊緣出現,並發現一枚「開元通寶」和兩塊光面漢白玉石片。
經過清理,一個由三塊漢白玉石鑿制拼接的單檐歇山頂和繩紋磚砌成的墓室外北壁顯現出來了。
這到底是啥,一時間成了一個謎。
那麼,讓我們先把視線從石槨墓里跳出來,對王郭村乃至晉源區做一番縱向和橫向的探視。
晉水之源——晉陽古城——王郭村,一串響亮的名字,一方神秘的土地
這是一個十分有趣的事,在清理中發現,距石槨僅僅50厘米的地方,竟然橫 著一個粗壯的直麼達70厘米的水泥管。
這是4年前村裡鋪設的一條汾河引水管。
人們不禁驚嘆,當時的鋪管人竟然如此粗疏,讓這個與自已失之交臂的寶貝兒又地黑暗中苦苦等待了4年。
一個月後,清理髮掘工作順利結束,一座磚單室墓,終於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該墓殘存墓和甬道10餘米,墓室平面呈現弧邊方形,長寬各3.8米。
從發掘中可以看出,此墓早年曾被盜,槨頂讓人打開過。
然而人們首先關心的是,僅留下一抔白骨的墓主到底是誰呢?
墓中有墓在志兩合,一合的蓋有志,為男主人的。
另一合蓋上無文,殘損嚴重,當為女主人的。
精美的墓石碑上欽鐫刻的文字告訴我們,男主人姓虞名弘,字莫潘,魚國人,生前任射聲校尉、領並代介三州鄉團,儀同三司等職。
此人在北朝曾一度「檢校薩保府」,職掌襖寺及西域諸國事務,在59歲時歿於并州晉陽府第,於隋開皇十三年(公元592年)由石槨盛殮,黃土掩坦,迄今已度過了1400個歲月。
然而,在對墓主的身世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後,人們仍然弄不清楚,虞弘那個鮮為人知的出生地「魚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國家,處於什麼位置。
中西?西亞?還是西域某一不知名的小地方?專定們查問了權威的辭書,浩繁的典籍,至今仍是推測惴度,沒有確切的定論。
但從墓中石俑,尤其是槨壁浮雕中的人物形象來看,墓主的出生地魚國至少也應在西域中亞地區吧。
歷史就是這樣捉弄人,一個有著謎一般名兒的國度,竟然從史籍中俏無聲息地漏掉了。
果真是史載之闕失嗎?也許是一天,我們終然還會在基於某 一個地方發現它。
精美的浮雕,堪稱人類瑰寶:高超的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反映的生活內容,有待進一步考證
虞弘墓漢白玉石槨為我國首次發現,它居於墓室中部偏後,為仿木結構的建築形式,由槨頂、槨壁、槨座三部分構成。
槨頂形制為歇山頂,三開間。
槨座下四周各墊兩個獸頭,結構準確,造型生動,面部朝外,背負槨座。
墓中殘存著10餘個人物俑,有待從俑、武士俑和伎樂俑,均為石質彩繪,雕刻精細栩栩如生。
其餘出土物有八棱形漢白玉石柱、蓮花座、白瓷碗、銅幣等80餘件,變十分考究。
然而,最令人叫絕的當數石槨正面、裡面正壁和兩側壁以及槨座四周的彩繪浮雕。
今天,面對流派紛呈、百花爭妍的造型藝術世界,我們對1400多年前先民的雕刻技藝,仍感到佩服不已。
虞弘墓浮雕
1、豐富的生活內容。
墓主生活在幾個不同地域,歷經幾個不
朝代,閱歷不同尋常。
所以,從作品中可以看到同樣多重的生活層面:有盛大的宴飲情景,有熱烈的樂舞場面,有雄捍的狩獵圖像,有溫馨的家居氣氛,還有浩蕩的出行陣勢,可謂豐富多彩,蔚然大觀。
對此,有人認為這些五彩紛呈的生活圖景,可能是墓主生前官僚身份、逸樂生活以及理想願望的全面表現,但也有人認為這也許是當時多姿多彩的社會生活的集中反映。
狩獵圖中,那些騎著大象、駱駝的鬥士與雄獅搏鬥的場面甚為慘烈,令人不寒而粟。
那麼,這是真實的情景嗎?有人把這些和其它部分相參照對比,認為這可能上當時類似「樂舞百戲」的一部分,屬主體畫的從屬畫,對主題內容起陪襯作用。
在這個精彩畫面中列坐的樂隊是龐大的,有伐鼓的,有擊磬的,有吹奏的,有彈撥的,還有舞蹈的,這是「百戲」中的主要節目,刻在圖中的突出位置。
面對它,我們仿佛身於高台之是,觀看百戲陳雜,聆聽樂音齊奏。
這些充滿動感的畫面,足以讓我們窺視到當時社會生活的原貌,正如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所說:「除了古人的遺物之外,再沒有一種史料比繪聲繪色畫更能反映出歷史上的社會之具體的形象」。
2、鮮明的文化特色。
圖中人物皆深目、高鼻、捲髮、有濃須者。
其服飾、器皿、樂器、舞蹈以及花草、樹木、動物,典型的如銜綬鳥、帶綬馬、帶綬羊以及葡萄形紋飾等,都來自波斯諸國,洋溢著濃烈的中亞民族生活氣息,反映著墓主人的民族、宗教習俗和薩珊文化特色,而與中原文化韻味相去甚遠。
3、高超的藝術水準。
當年的藝術家以石為地,以刀代筆,使隋代的繪畫藝術、雕刻藝術在這一獨特的藝術形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作者立足於現實主義,人物造型是寫實的,比例適度,結構準確,姿態生動,表情自然,然而,作者又不僅限於此,他們把浪漫主義的誇張和幻想有機地揉合進去,極大地豐富了作品的表現力,也抒發了美好的憧憬和追求。
如疾馳的奔馬居然生出雙翅,後腿衍變成彩雲,大有天馬行空,騰雲駕霧之勢;天上的飛鳥被賦予了人格化的靈性,口銜花枝與人同樂,可謂匠心獨運,寓意深邃。
漢白玉浮雕採用傳統的散點透視法則,打破時空概念,使整體畫面顯得飽滿緊湊,豐富有序,主次分明,繁而不亂。
即使那些專作裝飾以襯托主題思想的圖案,也雕刻得細緻入微,令人叫絕。
浮雕還施以彩繪和描金,顏色以紅、綠、黃、黑色為主,其中黃色為描金,歷經千年至今仍艷麗如初,在陽光下愈發流光溢彩,絢爛無比。
總之,不論浮雕描寫的是社會還是個人的生活,均無不帶有隋化藝術醇厚樸實、大氣雄渾的風采,先人們嚴謹的寫實,大膽的誇張,合理的想像,精湛的技藝,都能使今天的美術家從中得到靈感和啟發。
因此,它不僅有重要的歷史價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美學價值。
華夏文明的中心區域,何以出現如此難以解讀的西來藝術,這個話題牽繫著專家學者的心
中國的歷史發展到西漢時期,一個具有探險精神的博望候張騫受漢武帝派遣,兩度出使西域,從而促成了漢朝和西域頻繁的經濟文化交流。
爾後經南北朝到隋唐時期,中國內地對外的主要陸路交通線就是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到達西亞再由此轉運歐州的那條著名的「絲綢之路」。
沿著這條道路,中國的絲綢和其它貨物源源西運,而西方的銀器、香料、寶石、玻璃器、毛織品等,也經絲綢之路運抵中國。
建國以來,在絲路東段的新疆、甘肅等地,直到它的東端西安,或另外幾個都城(如大同、洛陽)的延長線上,都出土了許多有關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遺物。
而晉陽作為北齊政權的陪都,其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使之亦成為當時中外商人往來穿梭的集散地。
與虞弘墓僅距數百米之遙的北齊東安王婁睿墓,曾出土有大量胡人俑、駝俑及其它反映中西交通的藝術形象。
金勝村附近的唐化初期墓葬也出土過類似的文物和波斯貨幣。
這些都無不反映射出隋化前後西方商賈和文化使節曾在晉陽這塊土地上頻繁活動的歷史畫面。
虞弘此人在北朝、隋朝非同尋常的經歷,其本身即是這種歷史背景的真實寫照。
貿易是一種手段,與之並生的必然是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碰撞和逐步融合。
虞弘墓石槨外部造型基本採用漢式建築傳統,但雕刻內容、人物造型則完全保留其本民族特色。
這件堪稱「中西合璧」的漢白玉浮雕藝術品,其所包含的歷史文化信息異常豐富,令發掘工作者一時難以識讀,同時引起國內學術界的廣泛關注。
專家們一致認定,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唯一一座採用浮雕和彩繪描金手法,以反映中亞地區民族文化為內容的漢白玉石槨,也是反映古化中西文化交流最集中、最豐富的一批實物資料,對研究北朝時期和隋代中西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在中國美術史上也確實是值得華章大書的造型藝術珍品。
■
虞弘墓浮雕
山西農民挖到千年古墓,墓主竟是白種人,專家為1個謎團爭執不下
1999年7月8日,酷暑中的太原突降大雨。晉源區王郭村的村民王秋生提著鐵鍬就出了門,他想在新修的土路南挖個小渠,把路面上的雨水引到自家莊稼地里。
一場暴雨衝出千年古墓,墓中畫滿奇異壁畫,專家看傻了,說墓主來自「魚國」
導讀:1999年,一個炎熱的夏天,在山西省的太原市,繼著名的北齊婁睿墓被發現後,小小的王郭村再次迎來了考古隊,這裡又發現了一座大型墓葬——虞弘墓。這座墓的發掘也是我國第一座經過科學發掘、有準確紀...
人獅互搏 神翼天馬 告訴我們古波斯粟特人的別樣生猛
原標題:尋訪山西系列 異族與文化 虞弘墓石槨在太原南郊的王郭村,除發現了婁睿墓精美的壁畫外,1999年的7月,還曾經誕生過一個考古的重大發現----虞弘墓。這個虞弘是一位外國人,他的墓又有什麼看頭呢?
山西博物館有個重五噸的鎮館之寶,曾在國外展出十年,原因是這樣
熟悉小編的讀者看到這個標題,又開始埋怨——小編在說酒話。首先,重達五噸的鎮館之寶,根本就是屬於難以移動性的文物,山西博物館怎麼捨得將其送到外國展出呢?再說,展出也不能一去十年,這個也有點時間太長了吧?
晉史丨晉源牛家口這座大墓如被查實,太原建城史將向前推兩千年!
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牛家口東晉王嶺(陵)原有一大一小兩封土堆,大的高約10米,小的高約5米,俗稱大小王墓。據明嘉靖年記載為唐叔虞及其子燮父永安之所。兩封土堆保留至上世紀70年代,被當地村名平田...
穿越到北朝,與鮮卑人把酒言歡!深圳博物館正在展,快去看!
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昨天是中國第一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深圳博物館活動精彩紛呈,不僅有青年學子演繹經典民族歌、非遺藝人展示工匠精神、設計之都手繪非遺大賽現場頒獎、《二十四節氣知識展》、免費文物鑑定...
描繪古絲路畫面,看看這一古墓石槨
1999年夏,太原市南郊王郭村,誕生了年度重大考古新發現——虞弘墓。這一發現被國家文物局定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這是我國第一座經過科學發掘、有準確紀年並有著完整豐富中亞圖像資料的墓葬...
太原晉源挖出的神秘的石棺 墓主竟是高鼻深目的外國人,他是誰?
去過山西省博物院的人都知道。裡面最神秘的一件展品就是一座石棺槨。上面雕刻著充滿異域風情的圖像。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那麼它是從哪裡挖掘出來的呢?1999年7月9日,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的村民,在自家...
國寶虞弘墓漢白玉石槨:突現「新磕」痕跡,山西博物院高度重視
去過山西省博物院的人都知道。裡面最神秘的一件展品就是一座漢白玉石棺槨。上面雕刻著充滿異域風情的圖像。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近日,山西博物院展出的國寶級文物虞弘墓石槨。在石槨邊緣突現很多「新」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