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北京人心中的古文化情結 七年走遍山西119個縣市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望無際的黃土地、血紅的殘陽、隱約可見的斷壁殘垣……在44歲的北京人劉勇眼中,山西是一片吸引他流連忘返的神秘之地,黃河岸邊、太行山上的長城殘牆、千年古寺、大院古村所,7年的時間,他走遍了山西119個縣市區。

別人去山西多愛往風景旅遊區里扎,可是劉勇卻偏偏愛往別人都不願意去的窮山溝里鑽,因為那裡才是等待人們去揭開神秘面紗的山西。

「山西是全國現存早期地上文物最多的地方,而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山西遍地都是的文化遺產因為這些年來不被重視,很多已經或正在消失。

」劉勇說,行走在山西的每個角落,除了探訪古蹟、追溯歷史文化,他更希望通過自己記錄和故事激發年輕人去客觀了解文化的根,在此基礎上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民族文化。

曾經:困惑職業前景迷失自我

44歲的劉勇在北京胡同里長大,因為喜歡歷史,高考那年,他報考了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專業。

本科畢業後他又攻讀了碩士研究生。

劉勇說,如果沒有什麼變動,他似乎能夠看到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繼續攻讀學位,留在高校當老師,一直工作到退休……

雖然學的專業是歷史,可劉勇並不是個只喜歡讀書的書呆子。

或許,是留存在骨子裡的那麼一點兒不安分,1999年他拿到碩士學位畢業後,沒有選擇留校,而是選擇了一份「與歷史有交集」的職業——人文地理雜誌編輯。

「在大學裡,我能夠預知自己的將來,這樣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

而到了社會,一切都是未知,我喜歡去探索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在辭職之前,劉勇最後的工作是在華遠國旅做旅遊書,其中「暢遊美國」、「暢遊日本」等已經印到第十版了。

做了10多年的旅遊編輯,劉勇曾策划過選題,去國內外採訪,但是他覺得那些雜誌上的遊記,有很多是擺拍的是經過人為加工過的,並非是真實的生活,他厭倦了這樣的工作,想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轉變:行走中找到人生新目標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工作才是自己想要的?是養家餬口還是去追求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和很多人一樣,一開始,劉勇自己也有些困惑,「裸辭」後,對於今後的生活和工作目標他並不明確。

於是,他就想不如給自己放個長假,去別的地方轉轉。

或許,換一個環境,能讓自己靜下心來。

劉勇讀研究生時,曾讀過一本記錄西行故事的古代名作,根據這部名作中的記錄,作者的家鄉就在山西東南部襄垣縣。

於是,追尋著幽山空谷、佛殿竹林,劉勇一路探尋,在襄垣縣仙堂山,他看到了殘存的5座石經幢構件,其中有一個的題記寫著:「至道三年二月七日」。

「至道」是北宋太宗使用的最後一個年號,這件經幢竟是北宋初年的遺物。

這段訪古經歷讓劉勇把今後自己的旅行也定在了山西。

起初,他給自己定了3個月的時間,一邊旅行,一邊翻閱資料,寫一些旅行記錄,3個月下來,竟然也攢下了八九萬字。

路走的多了,劉勇反倒覺得自己對山西越來越不了解了。

這些疑團把他探訪山西的慾望激發了出來。

他的山西行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人生的目標似乎在不斷的走走停停中有了新的定位。

探訪:每一次都能收穫溫暖

劉勇去的地方,並不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喬家大院、平遙古城、雲岡石窟……而是位於黃土高原縱橫溝壑深處的各類文物古蹟。

這些地方,有的需要坐長途汽車,有的連直達的公共運輸都沒有,劉勇在山西利用各種交通工具,綠皮火車、長途車、拼車、包車,甚至是三輪車、摩托,對他來說,只要能到達目的地就行。

在山西尋古的7年里,劉勇感受到的,除了大城市中難得的平靜,還有當地老鄉們的質樸。

有一回去偏關,劉勇在路邊等很久都沒車路過,一個中年人過來,主動搭訕,說他是附近工地的卡車司機,卸了貨就能走。

「我第一次坐那麼高大的卡車,視野開闊,感受非常奇特。

」劉勇說,司機的家離縣城還有一段距離,不僅把自己留下來吃飯,還用摩托車帶著他去縣城,轉了城裡的幾個古蹟……萍水相逢卻那麼熱情,劉勇十分感動。

從侯馬西站去介休,沒有直達的長途車,那一次探訪,劉勇便坐上一輛去霍州的車。

在車上,售票員主動幫他聯繫到一輛正巧去介休的長途車。

還有一次,劉勇在傍晚時分搭乘上了一輛去沁水的長途車,在車上,他遇到了回家的農民工兄弟,他們恰巧住在柳氏民居附近,在得知劉勇尋古的事情後,他們找朋友的順風車帶劉勇來到土沃村,分文不取……劉勇在訪古筆記中,記錄下了這些點滴溫暖。

「一個真正的旅行者,不該是個『入侵者』,要對別人的家園抱有敬畏,這樣才不會被人反感,才能得到尊重和收穫善意。

所以,我選擇去山西,去尋找那些過往的精神和物質碎片。

全國80%的早期地上文物都在山西,對劉勇而言,山西就是一個等待發掘的巨大寶庫,等著他去尋寶。

每每看到那些製作精良的傳統木構建築、精美的彩塑壁畫、珍貴的祖先題記……劉勇會從這些不說話的物件上,讀出歷史的滄桑和蘊藏在其中的文化。

在山西,劉勇踐行著萬卷書萬里路上的人生。

文物是歷史的載體,這些文物古蹟能在原地保存至今,根源還是因為人。

邊走邊研讀,不僅讓他觸摸到了真正的歷史,也從心底愛上了這片土地。

用他的話說,是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當然,去探訪並不是一帆風順。

「有時候你到了一座寺院,但是看門人不在,只能等到下次再去。

」劉勇說,山西村莊裡的古蹟很多,但是由村民擔任的文管員大多家裡還有田地要種,為謀生忙碌。

山西的老鄉們讓劉勇看到人性質樸的一面。

那裡保存著數百年,甚至上千年原汁原味的早期文化,村民們都毫無保留地展現給劉勇,讓他能夠近距離地觸摸到那些原生態的文化遺存。

探訪:帶著課題追尋歷史腳步

在不斷的行走中,劉勇也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山西省古建公司的資深工程師孫書鵬就是其中一位。

兩人最早在微信上認識,談話中劉勇得知,孫書鵬在做一個修繕靈丘古塔的項目,恰好過去他沒有進入塔內觀看過裡面的遼代壁畫。

於是,他再去探訪。

這樣重複性的造訪,在他的旅行中不乏其例。

劉勇稱之為「補課」。

但還有一些地方,因為天氣、閉館、維護等原因沒有去成,或需要多次考察的,他都願意不厭其煩的再去。

因為每次去探訪,文物所呈現的狀態不盡相同。

每一次田野訪古,劉勇都會預先做足功課,力求高效完成既定目標。

作為專業的研究者,劉勇的行走並不是人們想像的背個包隨便走走。

他是帶著「課題」去做研究,每次也都會認真地對自己的探訪進行記錄。

「再過百年,後人可以從記錄中了解文明的痕跡。

7年的時間,劉勇的足跡踏遍了黃河岸邊、太行山上、千年古寺、深宅大院,那些塵封的文物,讓獨行的劉勇在恍惚中已穿越千年:比如在稷山縣馬村,青龍寺元代壁畫和宋金墓群戲曲主題磚雕墓群就緊挨著;五台山、雲岡石窟和平遙古城是山西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在它們身邊也有常被忽略的美景——五台山外唐佛光寺、南禪寺為代表的台外古寺群;大同城裡的上下華嚴寺、善化寺、外長城沿線的密集古堡群;平遙城外雙林寺2000多尊彩塑、鎮國寺萬佛殿建築和造像……劉勇常常遇到的情況是,遊人幾乎為零,很多地方都成了他的「個人專場」。

看到這麼多少人關注的瑰寶在這裡還保持著原生態的滄桑,這讓他既感到慶幸,同時也感到文明的傳承任重道遠。

努力:讓更多人重視傳統文化

一年有大半時間,劉勇都是在黃土高原的山川河谷中度過。

在山西行走了7年,劉勇的足跡踏遍了119個縣市區,路走的越來越多,探訪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越來越多,他想的事情也越來越多。

很多古蹟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

2015年,劉勇在晉北探訪廣武段明長城殘存的的城門洞,一年後,曾經矗立在山頭的孤獨的塞外之門坍塌,劉勇在痛心之餘也不斷反思文物保護。

「這裡有大量的傳統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工作再上台階急需形成各方合力。

文化旅遊業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很多古蹟深藏山中,它們或是被遺忘,或是悄然消失。

在文物保護方面,劉勇也有自己的想法:「數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文物古建,一旦損毀,即使修復,也是現代的仿品。

」在行走中,除了對歷史文獻典籍的考證,他也發現更多了現實問題,「就拿古建修復來說,需要修的太多,人員缺口巨大,材料供給嚴重不足。

比如,很多木材需要放置一兩年後才能用於施工,但現在為了趕工期,這些細節已經很少被注意了。

劉勇把自己行走多年的經歷匯集成冊,通過圖書和自己的微信公號傳播。

他說,他希望能和同道中人一起梳理家底,更重要的是能夠創造屬於這個時代的文化。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李環宇 文並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晉中古建的網際網路+

山水未改,四季更迭,千年風雨,氣場猶存。身臨其境,踽踽獨行,尋根究底,甘之如飴。「他」說,全國80%的早期地上文物都在山西,山西就是一個等待發掘的巨大寶庫,等著他去尋寶。「他」說,「心已經野了,...

姚遠:要做保衛古城的鬥士

光明網06-03 11:49顯示圖片知道要接受採訪,姚遠有點不好意思地微低下頭,笑笑說:「其實我的經歷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他用手扶了扶眼鏡邊,直視著我,說:「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鏡片後面是...

羅哲文與文化遺產保護

我的父親羅哲文已經離開了我們,但大家還記著他,是因為父親為守護民族的文化遺產傾盡了畢生心血。如果一個人用一生的精力去做一件事,他就一定會做好這件事。父親一生從事文物保護古建築研究事業。如果從在四...

古蹟遺址就是歷史文化的基因庫

2016年4月18日,不僅僅是個普通的周一,更是國際古蹟遺址日。我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是文明古國和文化大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共127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高達7000餘處。古遺蹟是歷史的遺...

人文旅行作家劉勇借新書推廣山西深度游

京華時報訊(記者田虎)近日,著名人文旅行作家劉勇的新書《發現最美古中國——山西秘境》正式出版。書中通過劉勇的真實旅行經歷,向讀者展示出了山西獨特迷人的人文歷史風采。記者了解到,山西共有119個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