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就是原真質樸的古中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起來自北京的劉勇,山西文史圈裡的人並不陌生。
在過去的6年中,他行走在山西的鄉村古道,沉浸在山西鱗次櫛比的古建文物之間,甚至偏遠的,淹沒於荒草中的殘碑斷碣,他也滿懷熱情去考證探究,樂此不疲,甘之如飴。
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的劉勇,是歷史學碩士,研究方向是魏晉南北朝斷代史。
說來也巧,他當年讀書時發表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就是關於古蒲州的,儘管當時他還沒去過山西。
這也成了他後來到山西訪古旅行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6年3月,他的《發現最美古中國:山西秘境》一書出版。
山西著名作家趙瑜為其傾情作序,讀者好評如潮。
《光明日報》這樣推薦:它不僅是一本山西文化圖書,更是人們與燦爛傳統文明連接的密碼。
在這裡,文化的魅力超越了地域的魅力;在這裡,能「發現最美古中國」。
事實證明,這雖然不是一本暢銷書,但仍然有它的生命。
這應該就是文明的氣場,是根植於血脈中的民族基因,是當下尤其需要尋找的文化歸屬感所在。
」
山西文物有原生態的保存環境
今年國慶前夕,劉勇完成了走遍山西119個縣市區的小目標,對三晉大地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
在他看來,山西文物古蹟遺產,特別是古建為主的遺產,最為珍貴的,是其相對原生態的保存環境。
這個環境包括了文物本體和周圍環境。
相對其他省份,特別是經濟相對發達地區,山西的文物古蹟,包括遺址類文物遺產,尚處於相對原始自然的環境當中。
儘管這個環境有自然條件的限制,保存條件可能不如大都市裡的文物更好,但人為地干預相對也少,文物本身的滄桑感相對明顯。
這就如同老物件上的包漿,那是歲月留下的印記,是在自然環境中才有的風采。
劉勇認為,看文物前,人們一般都有一個預設的文物狀態,其中滄桑感的審美取向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如果沒有了外延環境,很多文物古蹟在現代化的建築和生活環境裡,就如盆景,精緻仍在,但味道是假的,產生不了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也即文物本體失真。
劉勇說:山西就是一個巨大的完整的博物館,很多文物就那麼坦然真實地立在眼前,山水未改,四季更迭,千年風雨,氣場猶存。
石碑是研究歷史的絕佳素材
劉勇的訪古旅行,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尋找歷史痕跡。
結合傳世文獻和金石資料,歷史在這裡立體起來,鮮活起來,某種意義上,讓他更接近歷史的真相。
地上文物看山西,在鄉野的尋常巷陌,遇到幾塊古碑也算不得稀奇。
因此,很多對古文物感興趣的研究者,常常以行走的方式,在民間發現鮮為人知的東西。
劉勇就是其中之一。
他認為,山西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地,這裡的歷史過程貫通上下5000年。
可以說,中國的歷史在山西都可以找到。
歷代的金石碑誌,包括地面上的各類石碑石碣、摩崖石刻,其實還有大量的以出土墓志銘為代表的地下金石資料。
這地上地下的金石資料都是研究歷史的絕佳素材。
由於傳世文獻的不足,現代人研究古代史多少都會感到細節的難以描述。
而這些金石資料則往往對我們研究具體歷史問題提供了實物證據。
一般來說,經過考證,這類金石資料的可信度較高。
如在交城玄中寺,劉勇發現一通元代石碣上刻著金章宗和萬松老人的唱和詩。
這兩首詩本出在北京西山,並不在山西。
經過劉勇的考證,不僅從此將京晉間元代佛教史的內容通過詩作聯繫了起來,其中涉及到金章宗、萬松老人、耶律楚材等金元時期著名歷史人物,而且這一元代版本早於著名的明《永樂大典》,具有非常可貴的版本學價值。
這類的小發現、小考證,在這幾年的訪古旅行中,劉勇已經積累了一批。
在太原純陽宮、大同明堂博物館等地,劉勇考證保存在那裡的北朝時期的墓志銘,多有心得。
他說,雖然自己不再寫長篇的論文了,但這類學術考證的基本功還是要的。
何況,又是自己的興趣所在。
最近一段時間,他還在考證最近在呂梁看到的一些碑刻,對研究定居在那裡的胡人活動和地方民俗很有研究價值。
當下,不乏對山西感興趣的文史愛好者,不算單純徒步的人,對山西人文歷史著迷的人也不在少數。
劉勇說,越來越多的人對山西有興趣,願意來山西進行文化探索,這是好事。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思考和回補已經成為當下的趨勢。
但在這個過程中,也要辯證地看待傳統。
總的指導思想還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當然什麼是精華、什麼是糟粕,需要進行科學客觀的研究和分析。
不能一刀切,不能說傳統的東西在現代社會都是有益的,反之,全盤否定也是過於武斷的。
旅行重在精神思考和感悟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旅遊產業不再滿足於過去初級旅遊的走馬觀花,而是向度假和深度旅遊、定製旅遊發展,就此,幾年前劉勇在《財富》雜誌中文版就發表過多篇文章闡述。
這個過程在國內旅遊市場已經日益明顯。
山西文化逐漸被社會各界關注,就旅遊業來看,正是走向追求更高精神享受的高端市場的適宜方向。
旅行和旅遊,表面上雖一字之差,但行更重在旅行全程的精神思考和感悟,而旅遊,更多是物質享受和娛樂休閒。
雖然任何旅遊行為都是文化旅遊,但如果事先不做任何功課,那麼旅遊活動也就索然無味。
談到自己和其他人的旅遊行為有什麼區別,劉勇說,自己的訪古活動是目的性很強的旅行。
在旅行的過程中,包括之後的訪古文章整理寫作等,都是必備的,絕不僅僅是單純的旅行。
當然形式也很重要,這類考察文字是在書齋里無法寫出來的。
所謂接地氣,就是要親歷,去身臨其境去感受。
這幾年,在劉勇的宣傳和推薦下,來自北京和全國各地的文化愛好者陸續跟隨他來山西訪古旅行。
他組織的這類活動,出發點是朋友之間的交流,而他自己是山西文明的記錄者,他把看到的原生態的山西文化遺產,介紹給真愛文史的人們。
大家在山西看到的,往往是在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文化現象。
而在山西又好似十分平常,這是文化遺產資源時空分布的巨大差異造成的。
如劉勇一般的鐘情于山西文史的人,通過各種渠道的傳播和宣傳,外界逐漸認識到,當下山西文化遺產的獨特和珍貴。
在跟隨劉勇在山西旅行的朋友當中,有一對80高齡的北京學者夫婦,連續三次參加劉勇組織的訪古旅行活動,對山西幾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劉勇的學術背景和職業背景,讓他選擇了在山西找到歷史的脈絡,也是在尋找真實的自己。
在這個過程中,他說自己在經歷一個輪迴。
從書齋到職場,然後拋棄物質,以巨大代價換來時間去旅行,去思考,去寫作。
現在,他感到已經在很多問題上看得更為清晰。
下一階段,劉勇會從歷史、地理、旅遊、教育等多方面,對一座山,一條河,子區域的文化遺產進行梳理記錄,細節考證,為文物保護,為文化旅遊發展提供建議。
學以致用,他認為做學問和研究應該用於當代,造福未來。
這是傳承,也是傳播。
他認為,山西文化遺產是中國傳統文化遺產的精華所在,認知山西,也就認識了傳統中國。
感謝周俊芳女士的採訪。
本文發表於《三晉都市報》2017年11月30日A9版。
來源:和劉勇穿越人文山西
劉勇:山西就是原真質樸的古中國
「提起來自北京的劉勇,山西文史圈裡的人並不陌生。在過去的6年中,他行走在山西的鄉村古道,沉浸在山西鱗次櫛比的古建文物之間,甚至偏遠的,淹沒於荒草中的殘碑斷碣,他也滿懷熱情去考證探究,樂此不疲,...
一個北京人心中的古文化情結 七年走遍山西119個縣市區
一望無際的黃土地、血紅的殘陽、隱約可見的斷壁殘垣……在44歲的北京人劉勇眼中,山西是一片吸引他流連忘返的神秘之地,黃河岸邊、太行山上的長城殘牆、千年古寺、大院古村所,7年的時間,他走遍了山西11...
築城青年手繪地圖《貴陽訪古指南》勾起城市記憶
文昌閣、甲秀樓、四方井……這些承載著老貴陽記憶的文物景點被貴陽青年張羽飛畫到了手繪地圖上,在他手繪的這份《貴陽訪古指南》地圖上,一種獨特的貴陽情懷躍然紙上。打開張羽飛的《貴陽訪古指南》,一張大二...
在中國古代石刻研究的曠野中耕耘
冬末春初,正是萬物萌生的時節。師弟趙超寄來三晉出版社為他新出版的論文集《鍥而不捨——中國古代石刻研究》。倚坐春日之中,漫讀一過,不禁有所感觸,寫下來與考古文博界的朋友們交流。 趙超的研究生導師孫...
投4000萬修繕27處文物點留住「鄉愁」
要傳承寶安歷史文脈,弘揚開放包容、敢闖敢創、敢為人先精神,繁榮發展先進文化,推進依法治理,讓寶安老百姓留得住記憶、記得住鄉愁、享受到溫暖、感受到公平。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包括深入挖掘寶安紅色...
人文旅行作家劉勇借新書推廣山西深度游
京華時報訊(記者田虎)近日,著名人文旅行作家劉勇的新書《發現最美古中國——山西秘境》正式出版。書中通過劉勇的真實旅行經歷,向讀者展示出了山西獨特迷人的人文歷史風采。記者了解到,山西共有119個縣...
市政協文史委:將翠湖片區申報為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
都市時報訊 記者 張小燕「翠湖片區保存文物特別豐富、歷史建築集中成片,能較完整和真實地體現傳統格局和歷史風貌,區域具有一定規模,是昆明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核心區域。」 市政協文史委在一份集體提案...
古今夷陵多少事 幾多藏在荊門山 荊門山文化研討會揭開神秘面紗
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在詩人陳子昂筆下,古稱「川鄂咽喉」的荊門山雄踞江南,與虎牙灘隔江相望,史稱「全楚西塞第一關」。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荊門山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昨日,由點軍區委宣傳部及三峽晚報共...
濰坊七旬作家潛心20年 著書35部追溯濰縣文史
中國山東網濰坊頻道7月14日訊(記者 宋超)70歲本是安享晚年的年紀,可他多年來卻「深扎」濰坊、筆耕不輟,僅20年的時間就出版了35本書籍。所著作品都是在講述濰坊歷史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
山西動員社會力量認領文物 盤點各國如何保護文物
央廣網太原4月7日消息(記者岳旭輝 山西台記者石琳)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文物大省山西省近日公布實施《山西省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文明守望工程」實施方案》,推出首批252處文...
走遍山西119個縣市的行者告訴你:這才是山西正確的打開方式
本文作者:劉勇每次看到「山西」這個字眼,腦海里便不由自主地跳出一些詞:煤老闆、腐敗、老陳醋......這幾乎是外界人對山西全部的印象。一位走遍山西的行者卻這樣評價山西:中華文明最後的伊甸園!
華夏文明的歷史傳承——中國·鄭州考古系列
本文精選自科學出版社近期推出的中國古都鄭州考古系列叢書,可供從事考古學、歷史學、博物館學、民俗學、方誌學、古建築及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的研究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閱讀,亦可供對鄭州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