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年前,農村打井隊挖到"古人頭",專家一席話引出世界奇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974年,當喧鬧的春天再次來到驪山腳下的時候,西楊村一年一度的打井工程開始了。
這天,生產隊長楊培彥和副隊長楊文學,來到村子西南邊柿園一角的西崖畔上。
他們一會兒望望驪山的峪口,一會兒又環顧周圍的地形。
用钁頭在一塊長滿刺薊的地面上,畫了一個大圓圈,這是為了隊上打井所確定的井口位置。
第二天,以楊全義為組長的6個青壯年勞力,就在畫圓圈的地點開挖了。
工程一開始挺順利的,可是想不到兩天之後就遇到了堅硬得像石頭一樣的土層;當挖到約3米左右的時候,又出現了一層厚厚的紅土。
在3米深的土層下面突然出現紅土,這簡直不可思議。
農民猜測說:「這莫不是先輩手裡的一個磚瓦窯吧?」
第5天,更奇異的景象出現了。
正在掄著钁頭的楊志發,忽然在靠井筒西壁的腳下,發現了一個圓口形的陶器。
「啊,一個瓦罐!」他驚叫了一聲。
最後挖出來的根本不是一個瓦罐,而是一個「瓦盆爺」。
用普通話說,就是挖出了一個陶制的神像。
「西楊村挖出了神像」的消息,在方圓村子不脛而走,人們紛紛前來圍觀。
年輕人打趣地說:「這可真應了1958年的那首民歌,挖到龍王爺的水晶殿上了。
」老年人橫看豎看說:「這一定是地下的十八羅漢!」……
正在大家為這剛出土的「瓦盆爺」鬧得滿天神佛的時候,公社一個叫房樹民的水保員前來檢查打井。
「怎麼你們這口井打了這麼多的日子,還沒有打出水來?」水保員問。
「你看,我們打出了這麼個玩藝。
」幹部社員指著一個俑頭給他看。
「啊,這是什麼?」水保員開始也愣住了。
但他在仔細觀察了一下打井的現場後,很快地叮囑說:「這個井暫時不能再打了。
」
「你們看,這些方磚不是和始皇陵附近出土秦磚一模一樣嗎!」這個略具考古知識的水保員,第一次把這些陶俑和5里之外的秦始皇陵聯繫在一起了。
「很可能是國寶」
接到水保員的電話後,縣文化館的3位同志當即飛車趕來。
有一個約40歲左右的,名叫趙康民,就是專管文物的。
他仔細地查看了這些「瓦盆爺」後,果斷地說:「什麼瓦盆爺,很可能是國寶!」說著,他取出自己隨身帶來的一疊麻紙,細心地將比較完好的俑頭、俑身和俑腿全部包紮了起來,放上車子。
然後囑咐幹部、社員,要他們用蘿篩將井口旁那堆混有陶俑碎片的紅土,全部篩過一遍,以便將每一塊碎片都收集起來,連同弩機箭鏃隨後一併送交縣文化館。
始而好奇、繼而高興的社員們,在送趙康民回縣的時候,禁不住紛紛問道:「這些玩藝是不是秦代的呢?」趙康民興奮地說:「現在還很難說。
如果是秦代的話,那就是千金難買!」
第二天,裝滿6架子車陶俑碎片,到了臨潼縣文化館。
於是,全世界所有博物館都罕見的第一批特大陶俑的修復工作,就在著名的驪山華清池旁這個小小的文化館陳列室的一角開始了。
把一塊塊碎片找到一起,按照原來的茬口用樹脂膠又將它粘合起來,即使是姑娘的繡花也不能比它更細緻。
這位年輕的考古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摸索著,細心地工作著,他要用自己的雙手把文物修復,待弄清個究竟後,再具文上報。
就這樣,使得這個重大文物發現的消息,在兩個多月的時間內,還不為外間所知。
記者的眼力
就在這期間,一個在中國新聞社工作的、名叫藺安穩的記者,回到家鄉臨潼縣來探親。
這樣,趙康民慘澹經營、不為外間所知的修復工作,進入了這個記者的視線。
「啊,這麼重大的發現,為什麼不上報?」記者望著一個初步修理好了的鎧甲俑和兩個短褐俑問道。
「連我自己還沒有完全弄清它,該怎麼上報?」年經的考古人員也不無道理。
6月24日,藺安穩探親假滿回京。
第二天,這位記者便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寫了一份情況反映,交給了《人民日報》編輯部。
這就是關於這個驚人發現的第一次內部的文字報導,記者不像考古人員那麼縝密、嚴謹,他根據自己直觀的判斷,徑直地題為《秦始皇陵出現的一批秦代武士陶俑》。
他寫道:
「陝西省臨潼縣驪山腳下的秦始皇陵附近,出土了一批武士陶俑。
陶俑體高1.68米,身穿軍服,手執武器,是按照秦代士兵的真實形象塑造的。
「秦始皇陵周圍以前曾出土過陶俑,但都是一些體積不大的跪俑,這種真人一樣的立俑,還是第一次發現。
特別珍貴的地方,在於這是一批武士。
秦始皇用武力統一了中國,而秦代士兵的形象,史書上未有記載。
這批武士陶俑是今年三四月間,當地公社社員打井時無意發現的。
從出土情況推測,當時陶俑上面蓋有房屋。
後來被項羽焚燒,房屋倒塌,埋藏了兩千多年。
這批文物由臨潼縣文化館負責清理髮掘,至今只清理了一部分,因為夏收,發掘工作中途停止了。
……」
迅速採取措施
這則內部情況一經印發,毛主席、周總理以及中央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很快地得知這一重大消息。
僅僅幾天工夫,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同志的親筆批示就到了國家文物局:
「建議請文化局與陝西省委一商,迅速採取措施,妥善保護好這一重點文物。
」
對這一重大發現還蒙在鼓裡的國家文物局的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看到這個批示後,都仿佛有一種「失職感」。
他們趕忙拿起電話筒和陝西省文管會進行聯繫,豈知陝西省文管會也是一片茫然!於是,7月6日,國家文物局文管處的處長陳志德等,便攜帶李先念副總理的重要批示直飛西安。
陳志德等到達西安後,席不暇暖,在和陝西省委的有關領導同志交談後,第二天就由省文管會的同志陪同,來到了現場。
經過小規模的開掘,又有一批武士俑屹立於土坑之中。
專家們一到現場就驚異得不可名狀。
儘管他們經常天南海北的奔波,對文物的見識與閱歷堪稱廣闊,但此刻當他們站在這些「陶俑巨人」面前的時候,激動得不知說什麼好了。
這次考察,正式確定了由陝西省委指派有發掘工作經驗的同志,組成考古工作隊,繼續對現場進行認真的清理和發掘。
根據這個決定,7月15日,由陝西省文管會、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組成的秦俑考古隊,來到了西楊村。
就從這一天起,國際考古史上壯麗的一頁揭開了。
「第八奇蹟」
秦俑正式發掘,首先震動了國內。
帶著畫板的美術家來了,他們慶幸秦俑的發現填補了秦代美術史的空白;年老的元帥和將軍們來了,他們笑看吳鉤,說秦俑的發現為研究中國古代兵法、兵器和軍陣,提供了最真實的資料和現場;經驗豐富的冶金學家來了,他們手按秦劍,驚呼中國古代冶金術的絕對高超和無與倫比;一向崇拜古希臘雕塑藝術的一些學者專家來了,一改往日的約定俗成之見,認為秦俑細緻入微的造型藝術,堪稱世界雕塑史上時間最早、成就最輝煌的一章……。
風聲很快地越過國界,傳到一些友好國家。
許多來西安的外賓便特意提出:希望看看秦俑,以不虛中國之行。
許多外國朋友把參觀秦俑稱為自己訪華的「高峰節目」。
而有幸參觀秦俑的外國朋友們,連聲直呼:「中國偉大!」「中國偉大!」
1978年9月,對歷史有著深刻研究和造詣的法國前總理、巴黎市長席哈克先生,面對秦代兵馬俑軍陣,喜不自勝地說:「原來世界上公認有七大奇蹟,今天看了秦俑,我要說這是第八奇蹟。
」他又打著手勢,言猶未盡地做了個強有力的補充:「而且秦俑應該名列前茅!」
7年來,圍繞秦俑這個世界「第八奇蹟」,國外朋友有拍照的,畫畫的,大寫訪問記和學術文章的,有要寫歷史文獻紀錄電影腳本的,有寫以秦俑發掘為背景的故事片提綱的,有毛遂自薦要求前來參加發掘的,有請求送自己兒子前來發掘現場學習考古專業的,還有願意為秦俑的復原貢獻自己的先進科學技術的。
……我們還不得不讓秦代的兵俑和馬俑同一些歐洲國家和那裡的人民會見,以答謝這些國家人民對秦俑的嚮往之情。
奇蹟,奇蹟,確實是個奇蹟!單現在已經開掘著的第1號坑的面積,就有14260平方米。
在這個座西面東的長方形坑內置放著6400多個完全和真人真馬同樣大小的兵馬俑。
其陣勢是一個以210人為前鋒、38路縱隊為主體、以3個隊列為側翼和後衛的大型軍陣。
緊靠它北面的2號坑,經初步鑽探和試掘,也有6000平方米的面積,其中預計有1000多兵馬俑(包括弩兵、車兵、騎兵)組成的一支混合兵種。
3號坑,經鑽探和試掘,也發現有以軍官俑為主體的68個兵馬俑。
從整個布局看來,3號坑無疑是這支地下御林軍的指揮部。
有趣的是,在這3個俑坑的北面,還有1個俑坑,經鑽探,這個坑是空的。
可能是因為正在建築中發生了突然的禍變,刑徒們倉皇中撤離,未能按原計劃把兵馬俑放置在裡邊,而形成了一個「空城計」。
站在西楊村畔,矚望著一個個規模巨大的俑坑和氣勢森嚴的軍陣,怎能不叫人「嘆為觀止」!同時也不能不叫人驚嘆當時負責設計和施工這一偉大的地下土木工程的李斯和章邯,是有著怎樣豐富的構思和宏偉的氣魄!而整個7000多個武士俑,又服飾不一、神態各異、身著重彩(出土後顏色多脫落)、手執戈矛,使人想見古代的藝術家和勞動人民,為它付出了多麼艱巨的勞動和創造性的智慧啊!毫無疑問,等到所有兵馬俑將來全部出土、修復、排列,我們就會看到兩千多年前「奮擊百萬,戰車千乘」的秦軍陣容的一個側面。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21世紀的時空,去檢閱一支公元前二世紀整裝待發的古代軍隊的時候,能說不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奇蹟和奇觀嗎?
6000個霸道男人,列隊來見你
春暖花開,馬上又有一個小長假了,大家是不是心野了,想到處去旅遊浪一浪?可是,旅遊有風險啊,因為你有可能遇到假的旅遊景點。譬如說年初狠火過一陣子的西安假兵馬俑,套路就很深。去到假的兵馬俑,你會看到...
「他把生命交給了考古事業」——記秦兵馬俑考古發掘的拓荒者趙康民
新華社西安5月31日電題:「他把生命交給了考古事業」——記秦兵馬俑考古發掘的拓荒者趙康民新華社記者蔡馨逸、楊一苗荒野之中,散亂著幾件「瓦人」殘肢和一簇生鏽銅箭。「可能是國寶!」44年前,時任陝西...
歷史上的今天丨陝西省臨潼縣發現兵馬俑
原文標題:歷史上的今天丨陝西省臨潼縣發現兵馬俑同年同月同日不同年,小編為您介紹那一年。那一年……1975年7月10日報導,在陝西省臨潼縣秦始皇陵墓東側,發現了一處規模巨大的秦代陶俑坑。
歷史上的今天|1975年7月10日 陝西省臨潼縣發現秦代兵馬俑
1975年7月10日報導,在陝西省臨潼縣秦始皇陵東側,發現了一處規模巨大的秦代陶俑坑。 這一陶俑坑是當地農民在抗旱打井過程中發現的。經考古工作者探測,確認為一號兵馬俑坑。一號兵馬俑坑總面積126...
一周一處好風光——兵馬俑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位於今西安市臨潼區,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先後有200多位國家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