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評讓文物沃土滋養民族心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的我們,需要擁有對歷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具備創造性的轉化能力,才能讓沉寂的文物,完成從文化資源到精神資本的轉換

【銳評】讓文物沃土滋養民族心靈

陳凌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4月12日,被文物圈刷屏、稱之為「極為隆重」的全國文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來自全國的會議代表,感受著新時期文物工作者的機遇與責任,思考著如何「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印刻著文明的痕跡。

從鐫刻華夏民族內聚內斂、崇尚和平性格的長城,到體現朝代恢弘氣象的故宮博物館珍藏;從銘記中華民族用「血肉之軀」抵禦外辱的遼寧阜新「萬人坑」遺址,到見證黨中央領導全國工農運動光輝歷史的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一頁頁山河變遷,一段段歷史影像,凝結在這一磚一瓦、一瓶一罐的文物之中

有人曾言:「每一個民族的復興,都是從總結自己的遺產開始的。

」正是這些歷史記憶和文明底蘊,構成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基座。

其實,文物從來都不只是見證歷史的「藏品」,更是滋養未來的「甘泉」。

就在這段時間,《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讓不少90後「淚目」,而此前,故宮「石渠寶笈」特展引發「故宮跑」,首都博物館「海昏侯」特展帶來「首博熱」……當傳統文化與現代相遇,不僅讓文物「活」了起來,也令今天的人們「燃」了起來。

「無其器則無其道」。

凝結在文物之中的「道」,既標刻著一個國家文化河床的厚度,也在不斷為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著「文明養分」。

正因此,我們才能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為何多次強調,「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

在這個意義上,保護文物絕不是一項可有可無的工作,而是在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彰顯文明大國形象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回望剛剛過去的「十二五」,文物工作迎來發展的最好時機。

令很多老文物工作者感慨的是,十八大以來,僅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保護的重要批示,就有20多次;而這5年里,國家對文物工作的投入,以年均16.5%的速度增長,保護力度前所未有;全國註冊博物館每年新增近300個,年接待觀眾7.2億人次,文物正在「活」起來;而《文物保護法》的修訂、《博物館條例》的頒布、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等,則讓人們看到了日益健全的文物保護制度體系。

然而也勿庸諱言,在文物的保護、搶救、利用、管理上,一些地方還存在「脫靶」現象。

有的重視不足,文物保護「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有的挖掘不夠,讓文物「躲進小樓」「深藏深宮」;還有的開發不當,只講眼前利益、不顧長遠發展……

城鎮化進程加快,怎樣在保護和開發之間找到平衡點,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新技術浪潮湧動,能否讓文物保護搭上「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的便車?今天的我們,該如何確保對歷史文化懷揣敬畏之心,讓沉寂的文物,完成從文化資源到精神資本的轉換,讓古老文明的基因,在時代的血脈中汩汩流淌?

有人曾如此論述文化遺產的意義:「當歷史的塵埃落定,許多喧囂一時的東西都會煙消雲散,惟有優秀的文化會長留世間,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心靈的溫暖和精神的慰藉」。

行進在民族復興的征途上,讓文物「沃土」滋養心靈,讓凝結在文物中的歷史記憶和「文明光芒」照進現實,我們未來的道路必能越走越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讓文物「活起來」重在精髓傳承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

讓文物說話 讓歷史發聲

□本網評論員新疆網訊 3月22日上午,自治區召開全區文物工作會議,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全國文物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全疆文物工作。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自治區...

文物保護工作是傳承中國文明的務實之舉

作者:叢勝日「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指出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價值和深遠意義,令文物工...

珍愛文物厚植道德沃土 凝心聚力弘揚中華文明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

當年瀋陽故宮11萬餘件文物南遷

瀋陽故宮又稱盛京宮殿,是我國僅存的兩座帝王宮殿建築群之一,是享譽世界的人類文化遺產。在清代,曾有近20萬件清宮御用物品和內府秘籍從北京移送瀋陽故宮貯藏。1914年,11萬多件藏品從這裡被遷往北...

敬畏文物的靈魂

近年,西班牙對興建於公元9世紀的馬德雷拉古堡展開修復工作,但在最近的修復工程中,卻直接用水泥對古堡損毀部分進行重建,引起質疑。 文物,乃一國遺留下來的在文化發展史上有價值的東西,如建築、碑刻、壁...

振興城市精神 留住古城記憶

■ 本報記者 張慶如 通訊員 姜楊敏 7月29日至30日,文化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季率專家組來我市考察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兩天的考察中,專家組實...

用敬畏之心守護不會說話的歷史存檔

文物,是不會說話的歷史存檔。文物若被破壞,遺失的不僅是文物本身,更破壞了民族記憶的基因密碼。據專家考證,聞名中外的紅山文化遺址存有距今約5500年前的大型祭壇、女神廟、積石冢和「金字塔」式建築...

讓青少年成為文物保護的「內生動力」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