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歷史上的青銅時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型銅鉞
各式銅鉞
各式銅手鐲、銅鈴裝飾品
各式銅鈴
C型蛟龍
銅箭鏃
直援無胡銅戈
「山」字紋銅刀
20世紀五六十年代,貴州考古工作者先後在貴陽、清鎮、赫章、盤縣等縣市徵集了一批青銅器;1977年-1987年在赫章發掘戰國時期遺址1處,戰國晚期墓葬168座;1978年-1979年在威寧發掘同一時期墓葬58座;1980年在普安發掘遺址1處;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又在調查中發現大量戰國秦漢時期遺存,研究者普遍認為是夜郎遺存。
由此認為貴州存在一個與夜郎所創造文明相一致的青銅文化,這一青銅文化的範圍:「至少東到貴陽,西抵盤縣,南達興義、安龍,北迄威寧、赫章一帶。
」
在貴州範圍發現的彝族文獻《夜郎君法規》等記載,夜郎國法規中規定有九種酷刑、二十條法律制度,說明夜郎國是奴隸制國家,奴隸主不僅占有生產資料,還占有生產者奴隸,奴隸主利用奴隸對奴隸主的人身依附關係,不僅剝削奴隸,還把奴隸當作牲畜買賣,不把奴隸當人看待,僅僅當做「會說話的工具」,動輒施予「嚴刑峻法」。
夜郎市場上,「僰僮」「笮馬」「氂牛」被作為商品自由買賣。
盟長部落與盟員部落、盟員部落與盟員部落間盛行掠奪奴隸之風。
西漢中央政府調發西南夷諸國兵伐南越,以致且蘭君「恐旁國虜其老弱」而起來反對,就是明證。
夜郎國牧業、農業、手工業較發達,也進行漁獵活動,有產業行業分工,有專管產業行業的君長。
戰爭前要舉行大規模的祭祀天地和祭祀先祖的活動,祭祀時宰殺牲畜特別多。
據彝族文獻記載,祭祀時「打牛一片紅,打羊一片白,打豬一片黑」。
戰爭除了占領廣大土地,搶掠人口外,主要是搶奪牛馬豬羊。
貴州境內發掘的夜郎文物,有生活用、陪葬用銅器銅釜,以及兵器、裝飾品和陶器,兵器、陶器為大宗。
據統計,截至1993年底,貴州境內共發現青銅劍22件、戈12件、鉞14件、矛9件、鏃30件,凡87件。
其中部分青銅鉞上發現了跟甲骨文「山」字相似的符號,疑為盟長部落或盟員部落的部落徽記或族徽、圖騰標誌,是夜郎國的「典型器物」。
貴州境內發掘的眾多兵器,均可與普安銅鼓山發掘的兵器范相套合;凡有甲骨文「山」字形標記的銅鉞,均可能系銅鼓山鑄造。
出土的殉葬陶器有陶俑、陶獸,又有舞蹈俑、托案俑、扶耳俑、托箏俑,以及鎮墓獸、陶羊、陶豬、陶雞等品種,說明制陶業相當發達。
工藝水平雖不及中原地帶的高,但圖案花紋不單調,形態也很逼真。
《史記·貨殖列傳》中有「富至僮千人」「富至童八百人」之記載,「僮」「童」都是奴隸,他們在古代四川開鐵礦、鑄鐵器,由臨邛(今四川邛崍)運銷到夜郎等地市場,銷售給「垂髻之民」,使之將石制農具改換為鐵制農具,促進了夜郎地區的農業發展。
清鎮、平壩等地漢墓中發掘的鐵犁、鐵鋤、鐵斧、鐵刀等農具,數量多,說明已普遍使用;質量粗糙,說明生產技術還比較原始。
貴州省博物館1987年在晴隆縣採集到青銅無胡戈一把,又在普安銅鼓山發掘了大量青銅器、陶器及鑄造銅鉞的石范、半兩錢,這些西漢間的夜郎文化遺存,反映了較高的制銅手工水平。
貴州境內的漢墓出土有市場流通的貨幣,如五銖、大泉五十、貨泉、貨布等,說明漢代人已普遍使用金屬貨幣,脫離了「以物易物」的階段。
興仁、興義漢墓出土的漢代陶器,有水塘稻田模型,說明夜郎地區的農業已相當發達。
清鎮出土的廣漢郡(郡治在四川梓潼縣)製造的漆耳杯,是一種飲酒兼具計量酒的器具,平壩出土的「中可都酒」的永元罐和從其他漢墓中出土的陶罐,大都是儲藏酒類的用具,說明夜郎地區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已經有了釀酒業。
1958年,赫章可樂出土一件珍貴文物,即「武陽傳舍比二」鐵爐。
爐身內壁近口沿處,有隸書、陽文、反書的「武陽傳舍比二」六字。
「武陽」,在今四川彭山縣附近,西漢屬犍為郡。
「傳舍」與「驛站」「郵亭」一樣,都是當時可以供旅客歇宿的處所。
「比二」,即同時鑄造一樣的鐵爐兩個。
據文獻記載,在驛傳管理機構中,設有驛丞、驛卒,專門負責為來往官吏及傳遞公文、奏章的人置備車、馬,提供食宿等事項。
這標誌秦漢時,中原的交通機構,已推廣到邊遠少數民族地區,促進了這些地區的交通和商業的發展。
黔西南州範圍出土的夜郎文物,引人注目的有出土於安龍縣停西木科丫口的羊角鈕鍾、興仁交樂和興義萬屯漢墓出土的銅車馬。
羊角鈕鍾1984年7月出土,是古代的民族樂器,為青銅鑄造,形似半截橄欖,上小下大、中空、內壁光潔,底邊平直,頂部有豎長方形孔(25×1厘米)。
鐘的頂部有兩片羊角,成「兒」字形,故名羊角鈕鍾。
鈕鍾高37厘米,底徑縱長21厘米,橫寬16厘米,重6.5千克。
興義萬屯漢墓出土的銅車馬,古代稱為「輦車」,1975年冬發掘出土,車馬總長112厘米,高88厘米,全馬分頭、耳、頸、身、尾、四肢等十一段,系分段鑄造,裝配合成。
馬的形態為昂首翹尾,左肢微提,露齒嘶鳴,造型逼真,富有動感。
車身分架馬、輪、軸、車廂、蓬蓋,車輪為寬牙十二幅,轂居其中。
車廂系長方形,蓬蓋為弧形,均為手工製作。
興仁交樂和興義萬屯漢墓出土的銅車馬,為研究漢代南方車制、冶煉、鑄造及交通的發展歷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夜郎文物中較為引人注意的器物有生活類器物銅釜、銅鼓。
銅釜不僅用作炊具,而且還作為特殊的陪葬器使用。
赫章可樂部分夜郎墓葬中,出現了「套頭葬」,其特徵是在墓主頭頂套一件銅釜或銅鼓,有的在足部套一件銅釜或鐵釜,或墊一件銅洗。
其用意或為炫耀財富和顯示地位,或是刻意保護頭顱,甚至還可能是一種生殖觀念以及讓生命回歸母體的意識,極有可能是一種原始宗教意識的體現,也即是企望釜、鼓有通神的魔力,帶來對後人永久的庇護。
套頭的銅釜外壁附著黑色煙炱,有使用過的痕跡。
墓主身份不同常人,較為特殊,可能為巫師、軍隊頭目一類人員。
兵器類器物有銅和鐵質的戈、劍、刀等,其中以銅戈、銅柄鐵劍和銅劍最具特色。
赫章可樂出土有鏤空捲雲紋銅柄鐵劍十多件,是夜郎地區一種典型的銅兵器。
銅劍柄造型優美,比例協調,器表裝飾繁縟精細的雲雷紋和辮索紋。
製作時採用了失蠟法澆鑄成形,顯示了高超的技術水平。
無胡銅戈,內可分為「M」形和長方形兩種。
內上常有淺浮雕圖形紋飾。
其中一件「M」形銅戈內上塑有3個牽手上舉的人形圖案。
有研究認為,其寓意應超越了一般的美化裝飾性質,有可能為族徽之類裝飾。
此類銅戈在黔西南也有發現。
夜郎文物中還有「干欄」式陶屋模型。
「干欄」是古籍中記載的南方少數民族居住的房屋。
陶屋底層架空,安置一對腳踏長碓,可以加工穀物。
上層房屋結構與中原地區房屋相似,是中原與夜郎地區兩種建築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裝飾品有銅、玉、骨質地的髮釵、耳環、手鐲、項飾、銅鈴、銅帶鉤、銅臂甲。
銅髮釵出土數量較多,造型有幾種。
發現時,銅髮釵往往成對交叉平插於墓主頭頂,有的距頭骨數厘米,說明當時髮髻挽於頭頂甚高。
這與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夜郎民族「魋結」的髮型特徵相吻合。
珏為耳墜飾物,以骨質為多,耳墜佩戴常常不對稱,有的僅佩於單耳,有的佩於雙耳,數量卻不同,如「一耳佩1隻,另一耳佩3隻」。
玉珏造型別致,磨製精細,頗為罕見。
手鐲有方條環形銅手鐲與寬頻形銅手鐲。
方條環形銅手鐲雙臂各戴8隻;簧形手鐲在古籍中被稱為「條脫」,現在有的少數民族地區仍見流行;內緣帶唇邊手鐲不僅有銅製的,還有玉、石磨製的。
由這些兵器及裝飾品,可以勾勒出一幅夜郎武士畫像。
其形象為:髮髻高挽,髮髻中斜插超過頭寬的長長的雙股銅髮釵;單耳或雙耳佩戴玉珏或骨珏;赤身或半身著征袍,手臂戴數個銅手鐲或一對銅臂甲;左手持盾牌,右手執戈矛;腰扣鯢魚形、鏤獅形等形狀的銅帶鉤;赤腳或腳著草鞋、布鞋。
雖裝備簡陋,卻威風凜凜。
「牂牁」,西南地區古夜郎國、夜郎郡的前身之名。
晉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說:「周之季世,楚威王遣將軍莊蹻,泝沅水出且蘭以伐夜郎,植牂牁系舡……因名且蘭為牂牁國。
」《史記》記載:「夜郎者,臨牂牁江,江廣百餘步,足以行船。
」此牂牁江即指北盤江及下游的紅水河。
據《貴州人文之旅》一書援引《說文》解釋稱:「牂」指「牡羊」,即公羊,「牁」指「斧柄」,「牂牁」不僅指地名,還表示男性形如「斧柄」之物——男根。
夜郎文物中,一把空首一字格劍身底端鑄有精美的「牂牁」紋圖案,是夜郎國的公共圖騰圖案。
由「牂牁」一詞內涵可以推測,該圖案為「公羊頭」「男根」結合的夜郎民族圖騰圖案,說明夜郎國為男權社會,有生殖崇拜,崇尚權利;「公羊頭」代表美,「美」這一上下結構的字,其上部即為「羊」字,因此,夜郎民族還有普遍崇尚美的心理。
這一「牂牁」紋圖案,不可等閒視之。
紅山文化是發源於東北地區西部的,起始於公元前五千多年的農業文明,是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
主要分布在東北西部熱河地區(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內蒙古東南部),遼河流域的大凌河與老哈河上游。
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遼河支流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達20萬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
該文化的玉雕工藝水平較高,製作為磨製加工而成,玉器有豬龍形缶、玉龜、玉鳥、獸形玉、勾雲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
據考古統計,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出土自內蒙古赤峰紅山的大型碧玉C型龍,周身捲曲,吻部高昂,毛髮飄舉,極富動感,被譽為「中華第一龍」。
夜郎文物中,也發現一件C型龍,說明夜郎文化延續、傳承了紅山文化,兩種文化具有承繼的歷史淵源。
龍在漢族傳說中是一種善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
龍代表著神聖皇權,統治四海之力;而多數蛟卻代表著興風作浪、澤野千里,因此又被稱為惡蛟。
《說文》記載:「蛟,龍之屬也。
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中,即蛟去。
」夜郎文物中的C型蛟龍,雙角突出,遍身鱗甲,昂首怒目,奮身欲飛;仿若吞雲吐霧,遨遊蒼穹,呼風喚雨。
蛟龍栩栩如生,靜中寓動,動中含靜,啟人深思,給人帶來穿越歷史和時空的凝重美,為夜郎文物中的精品。
靜觀夜郎文物,思緒穿越時空。
夜郎文物,留給後人的是無盡的遐想,與雄健、凝重、素樸、沉靜的美感享受。
(本文所附圖片,攝自興義收藏家陳應秋先生藏品)
作者:文/圖 晏金國
轉載說明:本網所刊登的中國黔西南網及《黔西南日報》各種新聞﹑信息和各種專題專欄資料,均為黔西南日報社中國黔西南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引用、複製、轉載。
歡迎廣大網友向我們提供新聞稿件,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免責聲明:本網站轉載稿件內容來源於網際網路,如果侵犯了原作者的權利請與我們聯繫,聯繫電話:0859—3121811。
夜郎探秘-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
在莽莽蒼蒼的貴州高原上,二十四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活繁衍,這裡是古人類的搖籃之一。春秋至秦漢,這裡出現了一個夜郎國,它是西南民族文化的代表,《史記》說:「西南夷君長以什數,夜郎最大。」2017-08...
倪大箐營盤被定為秦漢古夜郎遺址
多彩貴州網訊 據青山夜郎博物館獲悉,以距縣城四十五公里的青山古鎮為中心,有銅鼓山、大營山、小營山、獅子山、大坡、銅罐山等夜郎遺址12處。全省古夜郎遺址21處,其中:普安的青山就有12處,青山銅鼓...
夜郎國系列一:「夜郎」之名地上生,絕非「黃河之水天上來」
夜郎君(微信ID:gzzhengshi)從即日起,將不時推出關於古夜郎國的系列文章。夜郎君不是專家,只是一個貴州歷史、貴州文化發燒友,有心深入探究夜郎國這個歷史一大謎題,奈何才疏學淺,心有餘而力...
神奇!貴州這個地方竟藏著兵工廠、古驛道、千年古茶樹~
你知道嗎?夜郎國的兵工廠竟然藏在貴州的這個地方♔♔♔貴州省黔西南州普安縣♔♔♔發現這個兵工廠的地方就在貴州普安境內的銅鼓山現在,我們就走進普安這個神奇的世界完成一趟穿越古夜郎國的時光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