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為何經久不衰?青海破獲盜墓大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群盜多蚊虻,荒冢入鋤聲。
髓髏半出地,白骨下縱橫。
田豎鞭骷髏,村童掃精靈。
試讀碑上文,乃是昔時英。
考古資料顯示,4000年前的史前社會就已經出現了有意識的破壞墓葬的現象。
隨著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巨變後,厚葬的風氣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
雖然歷朝歷代對掘墳盜墓行為,皆視為大逆不道,要處酷刑。
縱觀古今,有名有姓的盜墓賊多如牛毛。
人民公安破獲青海盜墓大案
在青海省海西州都蘭縣熱水鄉的血渭草場,分布著300餘座古墓葬。
這是青海境內面積最大、保存封土最多的一處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的墓葬群,被稱為熱水墓群。
熱水墓群共有封土墓300餘座,其中經考古調查登記的墓葬232座,據悉,都蘭縣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南端,在4萬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分布著1500多座古墓葬。
血渭一號大墓是這個墓群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墓葬,民間稱其為「九層妖塔」。
2017年11月,一個由當地人和外地人組成的盜墓團伙,盜掘了這裡,600餘件文物失竊。
2018年7月23日,青海3.15專案組破獲了一起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大案,追回646件文物。
經鑑定,一級文物14組16件,二級文物77件,三級文物132件,一般文物421件。
這批文物中珍貴文物的數量達到了225件,集中出土這麼多精美珍貴文物比較罕見,這些文物包含有東西方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多種文化因素。
從古至今,盜墓這樣的社會現象,屢屢發生,盜墓活動,異常猖獗。
如陝西鳳翔的秦公1號大墓,是迄今所發現的先秦時期規模最大的墓葬,也是我國應用科學考古方法發掘的最大的墓葬。
但這座古墓發現了247個盜洞。
盜墓現象泛濫成災
古往今來,盜墓的人群大致可以分為兩種:
(1)官盜
從東漢末年的董卓、曹操,五代十國的溫韜,到民國時期的孫殿英等,都很有名,他們往往動用大批士兵,明火執仗地大幹
(2)民盜
民間盜墓賊眾多,分布各地,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挖開墓室、棺材,從中取出隨葬的財物珍寶,大發橫財。
他們多集中在古墓葬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陽地區、陝西關中、湖南長沙周邊一帶等地。
這些專職盜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兩個人合夥,多人結成團伙的是少數。
古墓是人生終止時最後的定格,也是儲存墓主生活時代的若干文化信息的府庫。
古代墓葬屢經滄桑變故,因各種原因往往多遭破壞。
而最通常的破壞形式,是有意的盜掘。
歷史上的盜墓相當普遍,甚至曾經成為某些區域的地方風習,成為某些家族的營生手段,成為某些社會群體的行業特徵。
司馬遷曾寫到中山地區「掘冢」的行為。
盜墓雖然是「奸事」,當時卻有人因此起家致富。
兩漢一些嚴重的社會動亂,如吳楚七國之亂、推翻新莽王朝的民眾暴動等,都有大規模盜墓的記錄。
漢魏之際曾經發生盜墓的高潮,據說曹操軍事集團甚至設立了名號為「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專門指揮盜掘冢墓的官職。
宋元明清時代的冢墓發掘和冢墓破壞事件,不勝枚舉。
盜墓現象的普遍,歷代都留下了深刻的歷史記憶,於是有「自古及今,未有不死之人,又無不發之墓也」的說法。
盜墓技藝:四字訣
北方地區在盜墓時,廣泛使用洛陽鏟。
但是,在南方,「洛陽鏟」無用武之地,當地盜墓賊「因地制宜」,經過長期不斷摸索總結,形成一套覓寶、識寶的方法和技巧。
有人將盜墓賊的方法和技術,歸納為「望」、「聞」、「問」、「切」四字訣。
「望」是望氣看風水。
老盜墓賊經驗豐富,又多擅長風水之術,故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毀的古墓坐落何處,只要是真正的風水寶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寶物必多。
以風水術指導地面無標誌的墓址的確定,幾乎百發百中。
「聞」是嗅氣味。
有此奇術的盜墓者專練鼻子的嗅覺功能,他在盜掘前,翻開墓表土層,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從泥土氣味中辨別墓葬是否被盜過,並根據土色判斷時代。
據說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漢代墓土與唐代墓土的微妙氣味差別,準確程度令人驚嘆。
「問」就是踩點。
善於此道者,往往扮成風水先生或相士,遊走四方,尤注意風景優美之地和出過將相高官之處。
他們一般能說會道,善於與長者老人交談講古。
每到一處,均以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身份拜訪當地老人,從交談中獲取古墓信息與方位。
這種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對方信任。
「切」即把脈之意。
有三層含意:
(1)發現古墓後,找好打洞方位,以最短的距離進入棺槨。
這種功夫不僅需要豐富的盜墓經驗,而且要有體察事物的敏銳感覺。
擅長此道者往往根據地勢地脈的走向,如給人把脈一樣很快切准棺槨的位置,然後從斜坡處打洞,直達墓室中棺頭槨尾,盜取葬品。
(2)鑿棺啟蓋後,摸取死者身上寶物。
從頭摸到腳。
摸寶物如同給病人切脈,要細緻冷靜,講究沉靜準確,沒有遺漏。
(3)用手觸摸出土文物,水平高的往往不需要仔細觀察,只要把物品慢慢撫摸一番,就可以推斷文物的年代、價值。
盜墓工具:5件套
盜墓必備5件工具
古人為了防止盜墓的情況發生,經常會在墓坑設計很多精巧的機關。
古往今來,這個行業有不少人都會喪生其中。
下面,我們來說下古代盜墓賊需要必備的5件裝備。
(1)摸金符
下墓坑必須佩戴摸金符。
摸金符就是摸金派系用的,它的製作原料是穿山甲的爪子,取其尖銳。
(2)防毒面具
古人為了防止盜墓,墓坑會有很多想不到的東西,毒氣就是其中一個。
當然,也有可能是墓坑的屍體腐爛的味道,所產生的氣體很有可能有毒。
因此,防毒面具必不可少。
有經驗的盜墓者,通常會把小動物扔下去,以此進行嘗試。
後來,科技的進步被防毒面具取而代之。
(3)洛陽鏟
洛陽鏟,是中國河南洛陽附近村民李鴨子於20世紀初發明,並為後人逐漸改進。
最早廣泛用於盜墓,後來成為考古學工具。
1970年代初,中國考古代表團訪問阿爾巴尼亞時,曾贈送一把打造精緻的洛陽鏟。
如今,學會使用洛陽鏟來辨別土質,是每一個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4)糯米
是不是想到殭屍了?其實,盜墓者攜帶糯米完全是為了解毒,就像殭屍電影的解屍毒一樣。
古書記載,糯米也有驅邪的說法。
(5)黑驢蹄子
古時候,驢蹄子是中藥的一種成分。
據說,殭屍看到驢蹄子就會逃走。
從科學角度來說,驢蹄子有絕緣的效果,和殭屍體內的生物電相衝,可以克制殭屍的殺傷力。
什麼原因導致盜墓現象經久不衰?
古往今來,凡是盜墓,都會被嚴厲處。
在明朝,有的就會被處以絞刑。
在如此嚴厲的處罰下,盜墓活動還是屢禁不止。
這是否與中國古代文化有著直接關係?
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化史專家李山教授指出:「盜寶現象的猖獗與中國傳統的厚葬習俗密不可分。
在階級社會中,厚葬蔚然成風。
」
中國的厚葬習俗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如商朝晚期的婦好婦,出土文物1928件,厚葬習俗在秦漢時期達到全盛。
秦漢帝陵規模尤其龐大,每位皇帝繼位後,就會著手修建自己的陵墓。
厚葬習俗根源於中國傳統的禮治觀念,與古人相信靈魂不滅的迷信思想有直接關係。
中國古人講尊君、講孝道,又很要面子,厚葬就可滿足這種種心態。
《呂氏春秋·節喪》記載,當時人們往往用一些能顯示身份、地位的專用品及大量的生活資料和珍奇完好之物隨葬,其後人也以此為榮。
正所謂「欲侈其葬,則心非為乎死者慮也,生者以相矜尚也」。
除此之外,盜墓活動的盛行,還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如:
(1)發掘政敵及政敵家族的冢墓
掘墓是政治懲罰與政治迫害的一種形式。
發墓,剖棺,鞭屍,同時又都用以發泄政治仇恨。
《左傳》中已有掘墓復仇的史例。
司馬遷記述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的故事,在民間有廣泛的影響。
清雍正年間興文字獄,曾經發生呂留良因此被戮屍的著名事件。
(2)對隨葬品的某些特殊需求。
北宋時期,金石學盛行,上自皇帝,下至普通的士人,都喜歡青銅器。
仿古青銅器藝術價值不高,真的青銅器只有去古墓中尋找。
在這一「好古風」的帶領下,宋代就產生了大量盜掘古墓偷盜青銅器的現象。
陶弘景墓被盜掘,據說是為了劫取其中的「丹砂異書」。
盜墓者分割「殭屍人肉」以為藥,以及盜竊枯骨「以之合藥餌」,則是盜墓史中的奇聞。
(3)官方組織盜墓以滿足軍費需求
曹操盜墓的故事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
他盜墓就是為了養軍隊,征戰天下。
他雖然不是最牛的盜墓者,但一定是最專業。
因為他手下有一支專門盜墓的軍隊,設有專門的職位,例如「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
揭秘中國古代史上的三次盜墓高潮:古代盜墓現象
曾有很多專家專門研究過中國的盜墓現象。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盜墓高潮,第一次是在西漢,當時官方允許民間私人鑄錢,而春秋戰國和秦代的墓葬中陪葬品最多的是銅器和兵器,這成為鑄幣者盜墓的直接動力。第...
甘肅禮縣:秦西垂陵區的發現(中)——古墓悲歌
來源: 禮縣博物館秦西垂陵區的發現(中)----古墓悲歌禮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但在地質時代這裡一度是熱帶或亞熱帶氣候,為許多古生物的樂園。這些古生物,尤其動物死後骨骼部分經...
電影盜墓筆記曾掀起浪潮 歷史上真實的盜墓手段望聞問切四字訣
盜墓賊盜墓的目標性非常強,比如,進入墓室會直接挖向棺材的位置,先在「左肩右腳」找東西,再到耳室(東倉西庫)搜羅,至於其它位置,則看時間長短而定,時間短則棄之。「看地形」也有很多「心得」,比如「秦...
盜墓賊貪婪得連平民衣服也扒掉換錢,為何有樣奢侈葬品卻不敢盜?
劉寶瑞先生有段長篇單口相聲,叫《官場斗》,裡面最精彩的一段就是「參皇上」,說的劉羅鍋把乾隆給彈劾了,罪名就是「盜皇陵」——乾隆為了修建乾清宮,把明皇陵的上好木料給盜回京城,修了自兒的宮殿,按《大...
金谿縣:宋代墓葬被盜掘 6件文物破損
「要想富,挖古墓,一夜成為萬元戶!」至今,在不少偏僻農村地區,盜墓依然在發生。然而,猖獗盜墓的背後,是一件件古文物遭遇毀滅性破壞,嚴重影響考古研究。發生在金谿縣一起盜墓案中,古墓中埋著7件文物,...
「趣聞」盜墓賊靠什麼找的古墓的呢?
盜墓,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是盜墓行為益為盛行。陝西鳳翔的秦公1號大墓,是迄...
你從盜墓筆記里看到的盜墓知識,基本都是錯的
我們現代人對盜墓所有的認知,可能都是來自於幾本網絡小說。無論是《鬼吹燈》還是《盜墓筆記》系列,都給人們造成了這樣的錯覺:盜墓賊神通廣大,不僅可以從古書藏寶圖中拿到信源,還可以手持羅盤和洛陽鏟,分...
13億人都盜不動武則天的墓?盜墓原來這麼驚天動地!
世界上哪個皇帝的陵墓最難挖?毫無疑問是武則天的「萬年壽域」——乾陵。據說武則天墓的陪葬寶貝重達500噸,她的陵墓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甚至出了盜墓者暴斃的靈異事件...
駭人聽聞:歷史上真正的盜墓
干盜墓勾當的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官盜,像漢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溫韜,到民國時的孫殿英等,都很有名,他們往往動用大批士兵,明火執杖地大幹;還有一種是民盜,分布各地,人數眾多,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
四大盜墓門派,技術精湛,門規定生死,有科學依據,被盜理所當然
說起盜墓這個行業,真叫一個特別不光彩,畢竟是掘別人的祖墳,很不道德。然而盜亦有道,在這些盜墓賊中,他們因為各自的規則不一樣,慢慢的就自動形成了盜墓的四大門派分別是:摸金派、發丘派、搬山派和卸嶺派...
「家賊」難防 德興兩座古墓接連遭殃
日前,德興警方破獲多起盜挖古墓案,警方從涉案村民家中查扣了一批瓷碗、瓦罐、銅鏡等文物,相關涉案人員已經被刑事拘留。警方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猖獗盜墓的背後,是一件件古文物遭遇毀滅性破壞,嚴重影響考古...
何為盜墓,揭秘中國盜墓「江湖」
盜墓是指進入陵墓或地下墓室盜取古物或掘出屍體的行為,是淵源古遠的社會文化現象。新石器時代的考古資料已經可以看到有意識的墓葬破壞現象的遺存。在春秋時期「禮壞樂崩」的社會變化之後,厚葬之風興起,於...
痛析這片土地之下的秘密
廣袤的中華大地給人類文明的發展帶來了豐潤的養料,試想在幾千年前,你此時此刻所站的這片土壤,究竟發生過哪些讓後人銘記於世的傳奇?試想在這片土壤之下,又埋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的秘密?於是眾多專業人士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