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一萬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穀——河姆渡遺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河姆渡遺址是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因在浙江省餘姚市的河姆渡鎮金吾廟村首先發現,故命名為河姆渡遺址。

主要分布在杭州灣南岸的寧波,紹興平原,並越海東達舟山島。

年代約為公元前6000年。

河姆渡文化的發現與確立,擴大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的領域,說明在長江流域同樣存在著燦爛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河姆渡遺址是世界聞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疊壓著四個文化層。

經測定,最下層的年代為7000年前。

河姆渡遺址的發掘為研究當時的農業、建築、紡織、藝術等東方文明,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佐證,是我國建國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河姆渡遺址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國展覽,深深地震撼著整個世界。

河姆渡遺址發現後,在海內外學術界引起巨大反響,證明了在7000年前長江流域同樣有著繁榮的原始文化,與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發祥地,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並以河姆渡文化而命名。

河姆渡的土地肥沃,氣候濕潤,適宜水稻作物的耕種。

河姆渡遺址發掘發現的文物遺存具數量巨大、種類豐富,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榮時期人們的生產、生活情況提供了比較全面的材料。

河姆渡遺址發現了上下疊壓的距12000年前的野生稻穀和距今10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穀。

接著又檢測到人工栽培稻穀的孢粉,從而找到迄今為止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穀和它從野生稻馴化而來的科學依據。

這充分表明,人類社會從單一的攫取式經濟開始向生產式經濟發展,這一轉變拓展了食物來源,為人類發展奠定物質基礎,在人類發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河姆渡原始稻作農業的發現糾正了中國栽培水稻的粳稻從印度傳入、秈稻從日本傳入的傳統說法,在學術界樹立了中國栽培水稻是從本土起源的觀點。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許多建築木構件上鑿卯帶榫,尤其是發明使用了燕尾榫、帶銷釘孔的榫和企口板,標誌著當時木作技術的突出成就。

尤其是出土一件瓜棱狀斂口圈足木碗,外表有薄層的朱紅色塗料,剝落較甚,微顯光澤,經鑑定是生漆,這是中國迄今最早的漆器。

河姆渡文化的原始藝術豐富多彩,在陶器上有雕刻和堆塑的動植物圖案,有陶塑的豬、羊、人頭等,有骨雕和象牙雕作品,還有至今仍能吹出樂曲的骨哨。

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證明了早在六七千年前,長江下游已經有了比較進步的原始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現在遺址也是著名的風景區,主要景點有: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古渡風光、河姆渡莊園、蘆山禪寺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是誰在8000年前創造了如此先進的文明?

經過多次的碳14測定和考古專家們的反覆研究分析,跨湖橋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文物年代上限距今8000年,是長江下游迄今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而且它的器物特徵不同於長江下游地區已知的各支考古文化...

一萬年前人類就開始種植水稻了,是真是假?

對於今天的我們應該很難想像的到人類最早時期的生活情景,位於浦江縣黃宅鎮渠南村的浦江上山考古遺址公園讓我們可以了解到10000萬年前的上山文化,這是遠古以來從未提及的一段史前文明,更是發現了人類最...

浙江 餘姚市 河姆渡遺址

浙江省 餘姚市地標 河姆渡遺址,位於餘姚市河姆渡村附近。河姆渡遺址曾先後兩次進行過較大規模的發掘,發掘面積2800平方米,出土文物6200件,陶片幾十萬片。1973年11月9日至1974年1月1...

難以置信!中國一萬年前的文明源頭竟在金華!

史前文化是指沒有文字記錄之前的人類社會所產生的文化。考古學上的中國史前社會從發現古人類開始,下限為發現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盤庚遷殷之前的歷史時期。這是遠古以來從未提及的一段史前文明。上山...

玉蟾岩,「蛤蟆洞」

玉蟾岩遺址,位於湖南道州壽雁鎮玉蟾岩,俗稱「蛤蟆洞」,又被譽為「天下谷源、人間陶本」。洞穴西北方向有個開口,洞口有石刻「玉蟾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