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宣化遼墓壁畫:「地下藝術長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散樂圖

  • 《張垣風物之國寶傳奇》

  • 以大馬群山為界,我市被分成壩上壩下兩個自然區域,這也成就了遊牧文明和農耕文明的相互碰撞和交融,為今天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

    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認為,這裡是仰韶文化、紅山文化和河套文化匯聚、融合的三岔口。

    作為河北省的文物大市,張家口現存各類文物遺存7900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8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0處。

    全市各級館藏文物截止2010年底共1.8萬餘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1500餘件。

    被譽為「地下藝術長廊」的宣化遼墓,保存最完好的古驛站雞鳴驛城,宏偉瑰麗的元中都遺址……散落在張垣大地上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就像一個個生動的文化符號,銜接起一幅敞開的歷史畫卷,為我們揭示出遠古至今的滄桑變遷,它的博大、深邃和雋永為張家口增添了非凡的魅力。

    被譽為「地下藝術長廊」的遼墓壁畫,多側面反映了遼代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宗教和民族融合,為研究遼代市井氣象、風土人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張家口新聞網記者 魏民 通訊員 陳曉東 閆宗春

    村民澆地發現遼墓

    在古城宣化西北4公里處有一個下八里村,你別看它小,卻馳名中外。

    遼墓壁畫的發現仿佛在不經意間。

    1971年春天,下八里村村民在澆地時,發現流進田裡的水轉眼就不見了,仔細一瞧,發現水全流向一個方向,打著旋兒進了地底下。

    村民停止澆水查看,在平整的田地中陷下一大塊,順著陷坑往下挖,一座古墓坑竟赫然而現。

    就這樣,一座850多年前墓主人名為張世卿的遼代墓葬出現在人們眼前。

    更為神奇的是,考古人員打開墓門,被水淹過的墓壁上色彩鮮艷的繪畫燦然如新……

    在此之後的22年里又陸續發現了10座墓葬。

    墓群中有7座墓出有墓誌,記載了張氏家族的譜系排序情況,其中張匡正墓最早(1093年),最晚為張子行墓,已到了金明昌元年(1190年),歷七代,時跨97年。

    從已發掘的墓葬來看,墓室一般建在地下4至5米處,均坐北朝南,大都為磚室墓,穹窿頂。

    壁畫內容非常豐富

    遼墓出土的文物眾多,十分珍貴,但能夠集中體現遼墓群特殊價值的還是遼墓壁畫,墓中彩繪壁畫,總面積達300平方米,出現人物206個。

    壁畫內容十分豐富,包括彩繪星圖、門吏圖、出行圖、散樂圖、備經圖、溫酒圖、備衣圖、備茶圖、宴樂圖、花卉圖、彈唱圖、三老對弈圖、婦女挑燈圖、婦人掩門圖、垂蓮藻井圖、契丹兒童舞、兒童跳繩圖、判官小鬼圖、打馬球出行圖、射獵圖、打擊樂器圖等,描繪了不少遼代社會生活的內容,是研究遼代社會生活狀況的珍貴資料。

    各墓室的頂部均繪有彩色星圖,包括三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一種是受西方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的影響,融以中國三垣二十八宿為一體,表現為中國化的中西合璧星圖。

    一種是把中國古代十二生肖加在上述星圖周圍;還有一種是只繪中國太陽、太陰二十八宿的星圖。

    圖中二十八宿與唐王希明《丹元子步天圖》所記述的一致。

    對於遼代天文曆象、遼司天監如何借鑑西方天文學成果等方面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資料。

    各墓壁畫中普遍有散樂圖,多繪在墓前室的兩壁,樂隊人數一般有5人,最多達12人。

    伶人皆著袍服,頭戴簪花,足穿黑靴,服色艷麗,有的為女扮男裝,每幅圖都有舞者1至2人。

    或舞者兼擊腰鼓,樂器有笙、大鼓、拍板、琵琶、橫笛等,為中國古代戲曲史、音樂史研究增添了新資料。

    11座墓葬中,有8座墓有備茶圖,但表現手法各不相同,有選茶、碾茶、煮茶、點茶等場景,展現了一些列備茶的操作程序,反映了當時飲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位置。

    其中1993年發掘的張匡正墓中,墓室東壁有一幅保存完好的「備茶圖」,畫中下部左邊一名身著紅色漢袍、右褲腿膝部打補丁的女童側坐用茶碾碾茶,地上盤子盛一塊待碾圓形茶餅;右邊另一契丹髮飾小童跪坐鼓腮向煮茶風爐吹氣;畫面左上則是兩名穿漢服手捧茶盞的女伺。

    「備茶圖」的發現為中國北方古代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參考資料。

    被譽「地下藝術長廊」

    宣化區文保所副所長王繼紅介紹, 壁畫中的人物有漢人裝束、也有契丹人裝束。

    內容涉及天文、服飾、音樂、舞蹈、曲藝、繪畫、體育、茶道、佛教、建築、家具、陳設、髮式等多種學科領域。

    多側面反映了遼代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宗教和民族融合,為研究遼代市井氣象、風土人情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下八里遼墓壁畫表現的內容十分豐富,繪畫技藝精湛,在中國古代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遼代晚期中國北方民間繪畫藝術的代表,被譽為「地下藝術長廊」,還被評為「199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1996年,下八里墓群由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而《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物之最》都將下八里遼墓壁畫收錄其中。

    壁畫摹本多次在日本、美國等國家各大博物館內展出,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宣化遼墓壁畫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遼代古墓——全面展示千年前貴族生活

宣化遼墓墓址在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下八里村。墓主為遼檢校國子監祭酒兼監察御史張世卿。墓室四壁和頂部均繪有壁畫,共有壁畫約86平方米。壁畫描繪了墓主人生前的豪華奢侈生活,有出行、伎樂、宴飲等場面。...

渡游 | 親探千年遼墓(張世卿壁畫墓)

電影《鬼吹燈之尋龍訣》的故事由遼代奧古公主墓開始……這篇親歷旅行的文章也從一座遼墓開始。我們對於「遼」的認知大多來自於評書或戲劇《楊家將》,把「宋」看做自己的代表正義的一方,而「遼」是野蠻侵略的...

張家口宣化遼墓壁畫《備茶圖》

明代末年至民國初年,一條從張家口至庫倫(今蒙古烏蘭巴托)、並向北一直延伸到俄羅斯恰克圖及歐亞大陸的商道,形成了以經營茶葉為特徵的國際貿易通道,俗稱「草原茶葉之路」或「張庫商道」。這條商道形成很...

宣化修復遼代墓群珍貴木器文物

近日,河北省文物保護中心專家赴張家口市宣化區,對宣化遼代壁畫墓群出土的珍貴木器文物進行修復,目前已完成9件木俑、棺箱、椅子等文物的清理、補全、整形、復原工作,這些木器文物將會於正在規劃興建的宣化...

王陵大墓系列之三:親探張世卿壁畫墓

我們對於「遼國」的認知大多來自於評書或戲劇《楊家將》,把「宋朝」看做自己的代表正義的一方,而「遼」是野蠻侵略的代名詞。真實的歷史,在那個時期是「宋、遼、西夏」並立。遼國疆域非常大,今天北方很多地...

游宣化 京西第一府

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天氣:陰雲宣化無疑是古老的,這個小小的地方,伴隨著人類文明的腳步,宣化府由於北京城西的第一座府城,所以人稱「京西第一府」。

甘肅肅州發現三座魏晉古墓葬

記者從甘肅省酒泉市肅州區文物局獲悉,該地近日發現並搶救性發掘了三座早期古墓葬,初步推斷為魏晉時期的墓葬。肅州區文物局局長王保東介紹,這三座古墓葬位於肅州區果園鎮,是當地工作人員在綠化施工時發現的...